典型创业故事

2017-01-15

这个世界几乎不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学会遗忘,有些人却坚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典型创业故事。

典型创业故事1:大学生网上销售路牌门牌 年营业额近3000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讲述的大学生创业故事的主人公叫做何永亮,他虽然年纪不大,可是他的经历非常丰富。大二时用200元起步,开始做生意自己赚学费;大三上学期投资做网络公司;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新的创业,然后是2013年,这个时候他的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近3000万。

大家都会特别好奇,今年才刚满28岁的何永亮是靠什么生意赚了这么多钱呢?答案是交通标示和标牌材料。

每天早上到公司,何永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头最重要的任务分派下去,太原至长治的高速公路的路牌急等着最后的维护和增加,得马上督促工厂去制作。2004年,家境贫寒的何永亮考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父母咬牙为他凑齐了第一年学费,他艰难地走出家乡的小村庄。

何永亮:9800的学费有一大半都是借的,一小半家里面拿的,借完之后我当时就压力非常大。他们说你接下来四年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你,一定要上完大学。

怀揣着父母给的200块钱,何永亮暗下决心:这是父母给的最后一笔血汗钱,今后一切靠自己。大学四年的全部寒暑假期共600天,何永亮一天都不敢浪费。

何永亮:当时我做的职业规划,我的规划就是说,大学四年我从大一开始要挣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大二的时候要靠自己的钱买个笔记本电脑。大三开始我要往家里寄钱让父母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大学毕业一年内我要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我要创业当老板。

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并存。最初,没有一家门店愿意收这名大一新生,做旅行社校园代理,卖字典、收音机、电话卡。终于在河南一家网络公司,何永亮成为一名网站建设、推广实习业务员。上百个拒绝电话,30多天天天如此,能否抵制住随时来袭的心理崩溃考验着何永亮的神经。

何永亮:那个时候我在想,“我是一个穷大学生,我一无所有,你拒绝我我没有任何损失,但是你要不拒绝我我就赚了”。我就抱着这个心态。

在跑遍河南巩义市5000多家中小企业后,何永亮发现:大部分小店的网络建设基本为零,商机或许就在投资少、风险小的互联网建设中。于是当年只有21岁的何永亮在巩义帮助一家企业做了自己的第一家门户网站,得到了第一桶金。

何永亮:我说如果说咱们来合作在你们巩义开一家网络公司,面向巩义所有的企业进行网站建设、网站推广有没有市场,他说有,肯定有市场。我说好,那你给我投资吧。就这样我们这个公司成立了。

2008年何永亮就还清了韩总的15万元投资和自己当时承诺的近10万元分红。何永亮的商业敏感犹如星星之火被点燃,一次次的登门进行企业网管建设的同时,他又敏锐地发现路牌门牌网络销售仍处于空白期。因为之前的网络建设经验,何永亮首先又想到了开网店。于是他果断的解散了当时在巩义已有十几个人的网络公司,和技术总监牛海领一起买网站空间域名,注册六家网站,开始网上营销。

何永亮:我是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卖标牌的,在网上进行了优化推广之后,当时到百度(214.52, 0.71, 0.33%)去搜索河南标牌、郑州标牌、路牌、门牌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都是我的。

订单雪片般飞来,其中不乏中国移动、宇通等大客户。做大的业务还延伸至全国各地,标牌厂开成了全国连锁店,加盟商张兆伟:

张兆伟:跟何总认识就几个印象,他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还有一个他对工作比较认真,生意上比较有长远眼光的人,比较善于学习的人。

专家点评:有请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家华。

李家华:这个创业者是符合我们讲的连续创业者,核心点就是发现机会、评估机会和实现机会的一个过程。体现出创业重在实践,他是一个从实践到实践的过程,实践之后最后你就会有一种感觉,比如说你的眼界你就不断的开阔,得到了提高。他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创业,大学生该不该创业?这个社会发展很快,各个领域发展很快,有些经验在贬值,在这个创业中他很重要的一个秘密,一个就是说技术创新;第二种方式叫做商业模式的创新。

典型创业故事2: 学生CEO深耕校园年赚百万

大学食堂里,学生们每天吃饭用的桌子,有多少人能从中发现商机,并成就一番事业?毕业于江汉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彭盛和他的小伙伴王康做到了。

大二那年,彭盛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主攻桌面广告,成为校园里响当当的“学生CEO”。创业两年多来,彭盛和创业伙伴们拿到了武汉市20多所校园的桌面广告的代理权。如今,巨众星校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三家子公司,业务也从桌面广告拓展到护栏广告、户外LED屏、校园活动承办等多个领域,平均年收益破百万。

将学校食堂的空白餐桌面开发成广告资源,彭盛是受了师兄们的启发。“两位师兄多次拜访说服学校给予支持,终于免费拿到了食堂内的50个桌面的使用权,不想,还真有人投放广告。”大二那年,师兄毕业,彭盛投资入股,开始了创业之路。

学生创业,最缺的是客户资源。创业之初,彭盛每天和伙伴们在江大一带扫楼,也接到了几单业务,但仍然“供大于求”。

通过前期摸索和调查,彭盛瞄上了中国移动和经开万达两个大客户。“校园学生是中国移动的目标客户,我们可以主动出击,帮他们开拓学生市场啊!”2011年夏天,拿着颇具创意的推广方案,彭盛20多次上门拜访,终于拿下了桌面传媒的长期“包租”协议。

2011年8月,经开万达在学校附近开业,然而,其辐射江大近2万学生消费群体的效果一直没能实现。

看准这一市场机会,彭盛带着团队连续跟踪3个月,在万达管理层面前反复宣传自己在高校市场的影响力。终于,凭借该商场KTV品牌的开业活动策划,彭盛拿到了第一笔业务订单,并由此打开局面。

第一年悉心耕耘,彭盛拿到了20万元的广告合同。

两个大客户的敲定,让公司一下子扭亏为盈。

很快,彭盛又将眼光投向了其他高校更大的空白市场,前后签下武汉、孝感等地20余家高校的桌面传媒资源。至此,公司也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20多人,从60个桌面到承接20多所校园内各种广告与活动。传播载体也从最初的桌面,发展到围栏、LED大屏。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彭盛的广告公司牢牢占据着武汉高校市场的优势地位,与微软、盛大、腾讯、电信等大品牌客户纷纷开展合作,在校园内营销推广品牌产品。

如今,移动互联时代已然到来,彭盛也积极开发新的传播载体。今年5月,公司成立了创意服务咨询和科技类两家子公司,在承接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针对学生手机客户端进行APP的研发与推广。同时,在为客户提供营销方案时,基于网络平台与微信平台进行的品牌策划与营销也成为新的开发方向。

典型创业故事3:90后大学生创业追寻电商梦

在13年九月初的时候,我姐跟我说她在网购的时候被骗了一千多,恰好过了几天,我在网上也看到大学生网购被骗的新闻,然后就一直在琢磨网购的事情,自己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比如大学生网购情况,网购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的,网购的注意事项、网购诈骗手段等等,然后结合曾经网购的经历,想得天花乱坠,越想就越有劲,瞬间有种重新看到希望的冲动,觉得这一块应该可以做。正是这个契机酝酿出了校乐活。

准备做校乐活项目的时候,代购这个东西可有可无,人家不用你的,照样可以网购,而且这一块赚不到钱,维持不了。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做这个,也不看好,但是它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让用户网购更省心,而且是免费的。我始终相信一点:我始终相信一点,你做出来的东西,能够方便用户,能给用户带来价值,而且他也能接受,买你的单,那么就坚持往下走。

虽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还是想把它做出来,于是校乐活于13年双11正式上线,当天实际下单人数有88人,代购138单,代购金额5000多。这样超预期的结果也让我们信心倍增。然而随即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推广遇到不信任,不懂营销,推广没渠道,资金难题。

随后筹资了大概有10万主要用于公司运营。11月底,我们赞助了中职院市场营销协会的一个“推销争霸”大赛,这是第一次赞助学校活动,大赛期间,代购很疯狂,3天活动下来代购金额达3万多,注册用户达到了1200人,活动第一天因为浏览量过大,网站崩溃,参赛的同学经常打电话抱怨,说我们的网站太烂了,经常打不开,下单流程麻烦。快递到了之后,配送不及时,订单状态更新不及时,配送人员服务态度差,货款回收不及时,退换货处理不及时,客服电话经常打不进。我们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差的用户体验(有用户觉得用校乐活代购比自己买的还麻烦),服务跟不上,代购资金也不够成了最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