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论文

2017-05-31

水利工程建筑在中国已有很久历史,建筑中的设计方案类型比较多,为水工建筑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大量真实数据。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工建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水工建筑论文篇1

浅析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建筑事业的日益发展,建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水利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建筑物渗漏水现状的分析,对防渗堵漏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防渗堵漏;处理方法;水利建筑物;施工技术

引言

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问题一般有裂缝漏水和孔洞漏水。建筑物的漏水问题影响了其安全观测设备和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还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施工工作,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漏水问题,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

1 渗漏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1.1找准水源是关键

水源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水工建筑物中的水源出现漏水严重的问题,会导致哪里漏水就补哪里的情况的发生,治了标而没有治到本,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水源的准确性应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1.2要坚持“堵引结合”,给水源找出路

要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问题,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堵水,而盲目的堵水只会导致水源没有出路,从而造成其它薄弱地方渗漏水,形成防不胜防的局面。反之无目的的堵水会使建筑物内部水压超标,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1.3要坚持“注堵结合”“刚柔结合”的原则

注堵结合就是先用注浆的方法把主缝周边薄弱的环节治理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密实度和强度,其次再对主缝的渗漏进行治理。在防水材料和结构中做到刚柔性材料的有机结合,不仅使预期堵水的目标得以完成,还使建筑物的结构缝不受影响并保持其伸缩功能,使工程预期目标得以顺利进行。

2 水工建筑物防渗堵漏施工技术

2.1促凝灰浆堵漏法

促凝剂与堵漏灰浆的配制:

(1)促凝剂的配制

按表1的配合比,把水加热至100℃,再将硫酸铜和重铬酸钾放入水中,继续加热,慢慢搅拌直到其溶解,冷却至30~40℃,把它倒入称量好的水玻璃中,搅拌均匀,静置0.5h后即可使用。

(2)堵漏灰浆的拌制

堵漏灰浆应按照每次的使用份量,随用随拌,一般用以下几种。在水灰比为0.55~0.6的水泥浆中,加入占水泥重量1%的促凝剂,搅拌均匀形成促凝水泥浆。将水泥:砂子=1:1,干拌均匀后,用促凝剂:水=1:1的混合液代替拌合水,以水灰比为0.45~0.5调制形成快凝水泥砂浆。快凝水泥胶浆:用水泥和促凝剂直接拌合而成,根据使用条件不同,配合比是水泥:促凝剂=1:0.5~0.6或1:0.8~0.9。

2.2渗漏水检查方法

慢渗、快渗、急流和高压四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漏水情况。在对渗漏工程进行修堵之前要准确找到渗漏的部位,并做标记,随后才能进行处理。

2.3堵漏方法

2.3.1孔洞漏水处理方法

(1)直接堵塞法

水压不大、孔洞比较小时使用。使用时依据漏水量的大小,以漏点为圆心剔成直径为10~30mm、深20~50mm的圆槽。之后用水将槽内冲洗干净,随后使用水泥胶浆将其捻成与槽直径相似的锥形体,等到胶浆慢慢凝固时再快速的在槽内将其堵塞,并向槽壁周围挤压保证其严密,进而使胶浆与槽壁紧密粘结,这个过程持续5min,待检查没有渗漏后,再将防水面层抹上。

(2)下管堵漏法

依据漏水处空鼓和坚硬的程度来对孔洞的大小和深度进行判断并剔凿。在孔洞的底部铺上一层碎石,孔洞的上面覆盖一层油毡,把一根胶管放置在油毡和碎石里面,从而引走渗漏水。其次将孔洞用水泥胶浆一次性灌满,等到胶浆开始凝固的时候,迅速把孔洞周围进行压实,使其表面比基层面低将近10~20mm。在检查没有渗漏后,将防水层的一二两层抹上,等到有一定的强度后再拔出胶管,抹上防水层的三、四两层。

2.3.2裂缝漏水处理方法

(1)直接堵塞法

其作法是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将其清洗干净后,把水泥胶浆变成条形形状,等到它慢慢凝固的时候,再迅速填入沟槽中并用力向槽内和沟槽两侧挤压,保证其严密。在堵塞完成后检查有没有渗漏,使用素浆和砂浆把沟槽整平并扫成毛面。

(2)下线堵漏法

先把沟槽剔好,然后在沟槽底部沿裂缝放置一根线,线径视漏水量确定,线长200~300mm,按裂缝直接堵塞法将胶浆条填塞并挤实于沟槽中,接着立即将线抽出使渗漏水顺线孔流出。如裂缝较长,可分段堵塞,各段间留20mm孔隙,根据漏水量大小,在孔隙处采用孔洞漏水下钉堵漏法或下管堵漏法将其缩小。

3 氰凝、丙凝灌浆堵漏法

3.1氰凝灌浆材料和配制方法

市场目前供应的氰凝灌浆材料的预聚体有TT-1、TT-2、TM-1、TP-1等型号。氰凝浆液的配合比如表2。氰凝浆液的配制:按预聚体、增塑剂、乳化剂、溶剂、催化剂顺序称量加入容器内,拌合均匀即可使用。

3.2丙凝注浆材料配合比及配制(重量比)

甲液:丙烯酰胺,18.9%;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0%;三乙醇胺0.7%;水79.4%。乙液:过硫酸铵0.7%,水99.3%。甲液系将称好的三种材料加水搅拌均匀即成;乙液系将称好的过硫酸铵加水搅拌均匀即成。一般配成浓度为10%的丙凝溶液,使用时可作适当调整,其变化范围为7~15%。

3.3氰凝、丙凝堵漏方法

3.3.1裂缝处理

用压缩空气或钢丝刷把混凝土裂缝处处理干净,表面油污用丙酮或有机溶剂擦去,并把它沿裂缝凿成V形边坡样式的沟槽,用水将其冲洗干净。亦可用电锤打孔,直径为10~14mm,用水将孔壁表面的混凝土屑洗掉,打孔深度不得大于壁厚的一半。

3.3.2布置灌浆孔

灌浆孔的位置要选在的漏水旺盛的地方和裂缝交叉的地方,其间距应该以漏水压力、缝隙大小和漏水量而定,一般以500~1000mm为宜。灌浆孔要交叉布置,孔径要比灌浆嘴直径大300~400mm,孔深不小于50mm。灌浆嘴埋设前,应将孔洞清理干净,然后用快凝水泥胶浆把灌浆嘴稳牢于孔洞内。采用电锤打孔,可将直径8mm的铜管插入孔内,同时用环氧树脂、乙二胺、二丁酯加2~3%的氟硅酸钠固化剂配制成胶状物快速(一般6~14s)将铜管与孔壁封闭。

3.3.3试灌

在封闭裂缝的水泥胶浆和水泥砂浆防水层具有一定强度后,采用带颜色的水试灌,检查封闭情况,并记下灌水量和试灌时间,提供给灌浆压力进行参考。检查各个孔是不是畅通,如果没有漏水情况的发生,就可以灌注氰凝或丙凝。

3.3.4灌浆

灌浆要从水平缝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工作,垂直缝要按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先对其中的一个孔进行灌浆,灌浆压力最好大于地下水压力的0.05~0.10MPa。等到邻近灌浆孔见浆后要及时关闭其孔,仍持续压浆,使浆液沿着逆水通道向前推进,当灌到浆不再进去时,应立即关闭注浆嘴阀门,再停止压浆。如此逐个进行直至结束。

3.3.5封孔防护

经检查无漏水现象后,剔除灌浆嘴,用水泥胶浆将孔堵塞。氰凝毒性较大,在配制、压浆过程中及结束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防护镜、口罩和胶皮手套。同时应注意防火。

4 结语

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外使用防渗堵漏的材料和方法有很多,而防水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防渗堵漏施工的效果和工程的耐久性,施工中使用的是否得当等因素都会对工程造成一定影响,对其顺利完成造成阻碍。本文所论述的几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自身的不足,因此,在使用的时候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水工建筑论文篇2

浅谈水工建筑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水资源的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水工建筑的工程质量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对水工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如何促使现代水工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工建筑;施工;技术引言

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也得以完善,因此,更多的人开始关心水工建筑工程的进展,并且希望水工建筑工程能够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由于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时间紧、强度大等特点,在施工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水工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

水工建筑的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水利水电主要是通过利用水流所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动能,从而促进电能的产生。阻水设施、排水设施所构成的建筑系统,以及引水、发电系统是构成水利工程的主要单元。水库中的水平面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受牵引流入动力系统,之后转化为电能。最初所形成的电能压力并不稳定,利用压力变更后,通过传电设备流向所需要的地区。水利施工技术让能量转化变为现实,完善施工技术,研究操作手段,开发创新技术,从而加快能量转化的速度。此外,在水工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虽然不能立即看到效果,但是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是重要的软件环节。好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能提高员工的技术应用水平,让员工精神饱满,尽心尽力进行项目施工,甚至可以激励他们对技术的研究,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多方面的共赢。

2 水工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

2.1 传统的施工技术

(1)排水技术

在水利建筑施工中,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的位置大多在外水位与地下水位,所以常常会受到围堰渗水、地下水及基坑范围降雨的影响。施工排水与地基的开挖程序、深度、施工季节及地下水和外水位有密切的关系,对此,为了让水利施工环境更好,就必须对基坑内的水进行排泄。无论什么样的地基,基坑排水是水利施工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施工排水会提高土基的承载能力,防止地基受到破坏,减少开挖工程量,同时还可以使地基和建筑物基础的结合强度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会大大增加施工的复杂度,降低施工质量,给工程的运行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2)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一项有效的工程措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具有强化和加固建筑物的重要作用。预应力锚固是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基础产生的,通过起初按照建筑物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深度施加预压应力,从而改变建筑物的受力条件,达到加固建筑物的作用。预应力锚固作为锚固的技术之一,分为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预应力拉锚。预应力锚固与其他加固措施相比具有其独特的运用,可以对建筑所产生的拉应力进行传递;由于预应力锚固结构不同,其种类也较多,通常来说包括锚孔和锚束两个部分。锚孔用于设置锚束,锚束用于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拉张所产生的负载都是由锚束的自由段承担,是预应力锚固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

(3)水库土坝施工

很多病险的水库,会在其水坝的后坡,出现湿润以及跌窝和渗水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土坝的渗漏和变形,对水库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这时,我们应采取防渗加固措施,来对水库存在的隐患进行消除。

对土坝存在渗透和变形的问题,我们应及时的解决,可以通过对劈裂的坝体及其坝肩和坝底基岩进行灌浆,达到坝体内渗透的连续形成,以便降低消除坝体浸润线及其水库坝后坡渗漏严重的问题,让坝体得到恢复,完成除险和价目的任务。对于土坝坝体劈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排灌浆孔,进行灌浆的布置。“主排孔”按照坝轴线进行布置,“副排孔”则在坝轴线上游的1.5米处进行布置,并让“主、副排孔”交错的进行布置,期间还要处理好“主、副排孔”间的距离,以三到五米为宜,同时,在布置上也要确定“灌浆孔”能充分的穿透残坡的坝体底部,到达坝基,形成竖直连续的防渗体。

同样,对“坝肩”和“坝底基岩”进行灌浆布置时,也是“主、副排孔”交错的进行布置,“主、副排孔”间的距离,以三到五米为宜,同时,在布置上也要确定“灌浆孔”能充分的穿透弱风化带,到达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并在成孔上采用回转方法,孔内要下塞,“纯压式”的进行由上到下分段和孔口封闭以及孔内循环的灌浆方式。在灌浆的材料上,我们可以选择普通的425号硅酸盐水泥,将其制成纯水泥浆后,在压力设计下进行灌注。

(4)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

软土地基的广泛分布,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由于不对称的软土地基沉降,就很容易发生水工建筑的裂缝及渗漏,在其投入运营后,也会在质量上,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水工建筑的软土地基时,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多采取,“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灌注桩”以及“锚杆静压桩”等方式来对软土地基进行改造,同时,也可用水泥搅拌桩基础来进行改造。为了确保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在在海堤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多采用打砂桩和塑料排水板来改造软土地基,这样就能确保建筑工程在运营状态和效益上的最佳。

2.2 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高科技产品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水利工程的实施中。近些年,通过全球定位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工程技术的测量上,全球定位技术也取代了传统的测量,其以省时省力的精密的定位技术解决了工程测量精密度存在的问题,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保障了可靠的工程施工质量成果。近几年,在工程测量方技术和方法的全新研究下,测绘定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完善。

(2)计算机CAD 技术

CAD是一项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应用软件,在建筑行业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CAD 软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使用使得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在将立体化的物体在计算机中显现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后获得较为正确的计算结果,使应用效率得到提高。

3 加强水工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水平较高,对于质量和完成工程的时间要求也比较严格,对此,必须提出一个高效严谨的全局化管理方案,加强技术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1 建立技术管理考核制度

由于业主的管理方式及施工工艺复杂,水工建设施工的经济考核还没有合理的可行标准。对此,必须推出一套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运行的指标,采取“奖、惩、责”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效果。

3.2 要有发展创新意识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将机器设备的安全运作放在首位,不断剔除生产力落后的旧设备,并对其缺点加以克服。要用坚持与时俱进,多了解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使用和维修设备的效率。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新工艺、新技术多学习多研究,时常更新技术观念,开拓创新,更好的在施工中应用技术,掌握技术,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工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和正常使用性能,所以在水工建筑施工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能,就必须以科学的技术规程为依据,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保障水工建筑施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佳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杨静明.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成立军.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2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