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怎么养生

2016-11-08

处暑早晚温差大,那么怎样才可以在处暑节气健康养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处暑怎么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处暑养生1:天气转凉,防寒有窍门

处暑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最近大家都明显感觉到,晚上不盖条毛巾被已经不行了。其实这时候白天仍然很热,“秋老虎”会开始发威,但是晚上却很凉爽,昼夜的温差也比较大。大家要注意,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再像夏天一样,门窗大开,最好关上窗户,还要盖上薄被,以防夜里受凉伤及脾胃。

另外,有句养生谚语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处暑养生2:一味“降火”,反而会引火烧身

小张最近吃东西没太注意,结果上火了,脸上冒痘痘,肚子还很不舒服。他自己到药店里买了些清热祛火的药,但是吃了三天后,反而开始拉肚子了。

像小张这样的病人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上火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内火旺盛引起的上火,这时可以吃些清热、滋阴的药物。

还要注意的是,食积也会上火,有些人因为脾胃本身比较虚弱,吃的食物没有好好消化,结果积存在胃中化成火。

而大家都知道,凉性的药物才能克火克热。这时候有些人本身脾胃就比较虚弱,再吃些凉性的药物,会导致脾胃更加虚弱,不仅没有祛火,反而使脾胃更加受伤,拉肚子也就很正常了。

因此,处暑过后,秋天马上要到来,天气会干燥多风,很容易出现上火。上火的时候,如果还伴有肚子胀、舌红、口臭等,最好还是到中医院去看一下,在医生的指导下兼用神曲、麦芽、砂仁等健脾的药物为好。

处暑养生3:运动饮食养生正当时

“处暑后,气候宜人,适宜户外运动。”但李文臣建议,处暑后运动量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

在《遵生八笺》就有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可以看出古人也重视处暑后的运动养生。简单易行的运动很多,要因人而异,比如可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李文臣建议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

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为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处暑养生4:秋季应肺,多吃时令水果

根据中医上的说法,肺脏应秋,所以秋天人的肺气比较旺盛。而“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秋天饮食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酸性的食物,而秋天的很多时令水果都有这些作用,如梨、山楂、葡萄、百合、冬瓜、大枣等。同时,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如花椒、桂皮、生姜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生燥生火。

处暑养生5: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

“处暑养生应安静性情,早睡早起。”养生专家李文臣说,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时至处暑,虽然白天天气仍然炎热,但早晚已有凉意,秋燥也逐渐明显,此时养生也要适当调整。

处暑应重视精神调养。李文臣说,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在起居调养方面,李文臣指出,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