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物流企业外包案例
物流外包是企业业务外包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流企业成功外包案例,欢迎阅读!
物流企业外包的优势:
企业采取物流外包的物流方式具体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优势:
1.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企业只掌握核心功能,即把企业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把其他低增值部分虚拟化,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如武汉长飞光纤光缆公司将运输部分以合同形式外包给湖 北华中公路 物流有限公司,从而集中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2.分担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
3.减少资本投入。通过物流外包,企业可以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把更多的资金投在公司核心业务上。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内外都有良好的运输和分销网络。希望拓展市场以寻求发展的公司,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进入新的市场。
普通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1.战略联盟型:这种方式以契约的形式与第三方物流结成战略联盟,双方以产权方式、契约方式实行相互合作,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相互协作,为企业实现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
2.综合型:生产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具有互补性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让其为本企业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一体化服务。这些物流供应商大多为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物流服务范围广泛。对上家生产可提供产品代理、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代理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3.功能型:即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为本企业提供低集成度的单一物流服务功能,一般不涉及物 流的整合与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存在运力浪费或不足、库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4.集中型:即与拥有一定资产和较广网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在某个领域为企业提供较低集成 度的物流服务。
5.缝隙型:即以局部市场为对象、拥有较少固定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为集中企业提供特定 客户层的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此外,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快递物流等需求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新技术、新管理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方式的逐步转变,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随着社会物流规模的快速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加重、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必须加快运用先进运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