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感人故事
历史故事主要反映了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事情,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战感人故事。
抗战感人故事1:抗日英雄任常伦
“战斗英雄任常伦……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前头……”70年前,这是一首在胶东地区妇孺皆知的抗日名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战斗英雄任常伦》,它歌颂的就是第41集团军某旅5连的抗日英雄任常伦。
任常伦1938年就加入了胶东抗日自卫团,参军后,他先后参加过120多次与日伪的大小战斗,9次负伤。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痛,一直坚持战斗到底。因战功卓着,1944年8月,任常伦被胶东军区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11月17日,在山东海阳长沙堡,5连的前身——胶东军区主力第14团5连随团参加了对日伪的伏击战。
这时的任常伦刚刚参加完山东军区英模大会,当时还没有给部队作传达报告,再加之他身上的伤口没有完全愈合,肩膀里还嵌着弹片,部队领导不想让他去一线,但任常伦坚决要求参战。
战斗中,大股的日军向14团指挥所附近的5连阵地扑过来,5连迅速截住敌人,与日军展开激战。团指挥所设在5连左后方,由于通信员来回奔跑,指挥所位置暴露,敌人组织起两个小分队,向团指挥所袭来。5连3排立即组织反击,激战中排长负伤,情况十分紧急。这时,任常伦站了出来,他把第九班编成两个组,向日军两翼迂回发起攻击,在连续打退日军4次冲击后,全排弹药用尽,望着蜂拥而来的日军,任常伦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在连续刺杀5名日军后,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任常伦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满腔怒火,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官兵们发起反攻,从不同方向夹击日伪军,敌人最终仓皇逃窜。这次战斗,共击毙日伪军258人,俘虏12人,缴获武器、物资一大批。这是日军侵占胶东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得知任常伦牺牲的消息后,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悲痛万分。这一天,他汤水未进。为了纪念任常伦,许世友司令员亲自组织召开胶东军区扩大会议,授予任常伦所在5连为“任常伦连”,确定英雄牺牲当天11月17日为建连纪念日,并号召广大指战员奋勇抗敌、坚持到底。
胶东军民将任常伦的事迹谱写成《战斗英雄任常伦》之歌,这首歌成了5连的连歌,长沙堡战斗中,任常伦用鲜血铸就的“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的“任常伦精神”成为连队的连魂。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5连官兵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保持着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前头的优良作风,不断努力前进。
1948年10月,在举世闻名的塔山阻击战中,5连担负一线守备任务,官兵在阵地上打出“寸土不丢、寸土必争”的战斗口号,地堡打塌了,跑到战壕打,战壕打平了,再转到弹坑打,打光了手榴弹就拼刺刀、拼石头,最终将国民党最精锐的独95师打得溃不成军,用生命扞卫了“任常伦连”的荣誉。战后,5连分别被纵队和师授予“英勇善战连”和“英勇顽强”锦旗,并荣立纵队集体一等功。
5连组织党员在任常伦雕像前进行宣誓
进入新时期以来,5连官兵先后参与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支援国防光缆施工、98抗洪、2008年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大项任务,他们像任常伦一样,用血肉之躯扞卫着祖国的疆土,用牺牲奉献书写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军队的崇高宗旨,连队再次被集团军授予“攻如猛虎”锦旗,并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2009年,任常伦被中组部等11个部委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这一喜讯让连队官兵倍受鼓舞,给连队全面建设增加了新的动力,2009年以来,连队先后5次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连队”、“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抗战感人故事2:八路军苏村阻击战血战日寇
山东省作协会员,退休前为莘县广播局副局长、电台台长的70岁老人延保玉,十几年来,一部接一部地创作(或与人合作)出版了《古塔风云》、《徐庄党旗红》、《张鲁魂》、《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等抗日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生动再现了七十多年前革命老区莘县的烽火岁月。
近日,延保玉对记者讲述了发生在1941年1月的八路军“苏村阻击战”的战斗过程,再现了74年前的一场残酷悲壮的血战,“这是一场鲁西军区特三营为掩护军区党政军机关、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顽强阻击日寇的壮烈战斗。”
延保玉介绍,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八路军打击后,加紧对抗日根据地扫荡、蚕食,大搞所谓强化治安运动。1941年1月7日,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率部在郓城潘溪渡一带设伏,毙俘日军软原少佐以下官兵150多人、伪军130余人,缴获九二式步兵炮l门。这次惨败和重要武器的损失,使日寇恼羞成怒,发誓报复。
几天后,日军集中大批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对鲁西军区的濮、范、冠、朝等县实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妄图摧毁鲁西抗日根据地,消灭我军主力部队和党政军首脑机关,扬言要“夺回大炮、活捉杨勇”。杨勇等人率鲁西军区、行署机关跳出敌人郓(城)范(县)合击圈,到达朝城西南一带。有一股敌人尾追而来,聊城敌人也正南下,有合击的迹象。为掩护军区、行署机关安全转移,鲁西军区教导第三旅特务第三营(军区警卫营),率九连、十连连夜奔赴苏村,准备在那里阻击敌人。
苏村在朝城西南的平原上,距敌人据点30多里,村内街道为丁字形,村西有一条抗日沟,再朝西不远便是徒骇河。该村原有围寨,朝城县发动群众破寨时,把原有的土围子扒得剩了四尺高,正好形成环形防御阵地。
特三营指战员来到苏村后,立即构筑防御工事。苏村的老乡们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给战士们做饭,煮地瓜、蒸干粮、熬米汤,忙着卸门板、扛木料,帮助部队构筑工事。营部领导再次向战士们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大家为了打败日寇,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坚决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1月18日上午9时,几辆日军汽车从朝城而来,向苏村渐渐逼近。战士们瞄准敌人目标,等待着开火的命令。”延保玉讲述着,待敌人进入特三营交叉火力圈时,钟营长用驳壳枪一指,高喊一声“打”!早就瞄准好目标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被击中的敌人的汽车立刻停止前进,未被打中的日军纷纷从车上翻滚下来,托枪挺胸的向村东阵地冲过来。在我方猛烈火力的射击下,敌人的许多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河沟里和大道旁。
这时,几百名日军赶来增援,特三营战士的枪口喷出愤怒的火焰,许多日军应声倒地。一群亡命徒不顾死活地往前冲,待到距离我阵地前沿二三十米的地方,立刻又遭到战士们的手榴弹的猛烈轰击,直炸得日军丢盔弃甲,尸横遍野。至10点多钟,双方停止了射击,战场一片寂静。
日军重新调整部署,用汽车拖着大炮,载着士兵向苏村南、北两翼运动。从郓城出动的鬼子也从南面转向苏村合围而来。此时,钟营长派人和苏村群众找来大车、木料、石磙等笨重器物堵住村口,防止敌人坦克进来。钟营长正准备回指挥所商量调整作战计划,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臂,鲜血直流。
这时,从朝城来了几十辆汽车,满载着日军。东西两面的敌人大概有一个联队,有汽车、大炮,加上看见的4架飞机,后边还有坦克。现在西南面又发现很多辆汽车正在向苏村驶来。但特三营士气很高,战士们说从来没有打得这么痛快。
东街敌人用机枪封锁了街道,机枪手胡敬忠乘敌人停止射击的时候跳到街心,朝着趴在街上的日军猛扫。九连连长黄学友沉着指挥,鬼子涌到跟前时,一排手榴弹甩下去,炸得鬼子血肉横飞。副教导员秦昌银组织战士集中火力对突入村内的敌人猛烈射击,并带领战士与鬼子展开白刃搏斗。
十连阵地上,指导员严海元组织反击敌人,代连长高云汉命二排掩护,带领一排战士向敌人冲去。一阵手榴弹,把冲进南门的鬼子炸得死伤过半。延保玉说:“就这样,我军连续击退敌人的4次攻击,打得敌人狼狈不堪。”
延保玉继续讲述道,当敌人的包围将要合拢的时候,钟营长准备组织部队突围。此时敌人已在苏村周围布满了汽车和士兵,用轻重机枪封锁了所有的退路,整个苏村被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突围已经无望。钟营长当机立断:依托阵地,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敌人的大小炮弹、轻重机枪、步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向阵地倾泄。炮火轰击一个小时后,鬼子的步兵分别从东、北、南三面发起进攻。我军战士以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回敬敌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鬼子调来了坦克参战。九连二排长刘勇身负重伤不能行走,便将一束手榴弹掖在腰间,待敌人的坦克来到身边时,猛力拉响了手榴弹,在牺牲的同时炸毁了敌人的坦克,堵住了后面坦克前进的道路。
在指挥反击敌坦克时,营长钟铭新被飞来的弹片打伤腹部,他不顾伤疼,继续指挥,不幸再次负伤。他捂着流出的肠子,与进攻的敌人同归于尽。十连指导员严海元,端着机枪爬上房顶,对涌进村南胡同口的40多名日军,一阵猛烈的扫射,将大部敌人消灭。当他站在房顶再度向鬼子扫射时,被鬼子击中,从房顶上跌落下来。
延保玉以气愤的口吻说,恼羞成怒的鬼子使用了化学武器,毒瓦斯把战士们呛得咳嗽不止,鼻涕眼泪直流,大家逐渐失去了知觉。鬼子调集重兵,从早到晚,强行将苏村攻破。
鬼子凶残地把被俘指战员分批拉到村南沟里屠杀。有几个未被刺死,冷风一吹,他们苏醒过来,相互搀扶着走到邱寺,得到群众的帮助,后被送到琉璃井的军区后方医院救治,侥幸存活下来,其中有副教导员秦昌银和战士白玉光。
“整个战斗中,126名八路军战士牺牲,消灭了日寇300余人。”延保玉说,苏村阻击战,打得悲壮,打得辉煌,特三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十倍于已的日军的陆空联合进攻,掩护了边区首脑机关和当地军民的安全转移,在鲁西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战感人故事3:九死一生打日寇
刘维忠是在17岁时,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的。1942年,他从新兵连被安排到国军独立工兵第五团二营三连当工兵,参加长沙会战,主要负责修筑工事,挖战壕、筑碉堡。
“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比较简陋,没有高射炮,只有机枪、步枪等轻武器。日军的飞机连续在空中进行轰炸。一次轰炸中,日军飞机投射的炸弹距离我所在的战壕只有30多米,炸出了一个20多米的深坑。”提起长沙会战,刘维忠难掩激动。
在长沙黄土岭,由于部队损失很大,刘维忠所在的工兵连也直接投入战斗,与日军进行了一次次正面交锋,最终将其击退。
“那次战斗中,我们还捉了几个日本兵,虽然伤亡很大,但大家都十分兴奋。”说起残酷的战斗,刘维忠眼里满是坚毅。
1943年5月,刘维忠离开工兵团,加入国军74军57师炮兵团。刘维忠回忆,当时师长叫余程万。1943年11月,日军开始对常德发动进攻,炮兵团战士奉命死守城墙,确保半月内不能失守。
“在与日军连续对抗20天后,炮兵团几乎弹尽粮绝,每个战士只剩下两个手榴弹。为了攻进城,日军开始在城外投放毒气,挖洞、挖城墙。毒气吸入鼻孔后十分难受,但我们仍然死守着城墙。”刘维忠回忆道。
由于驻守城墙的炮兵伤亡很大,刘维忠一人必须守住4个“城墙眼”,防住数十个猖狂的日军士兵。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用石头代替子弹来抵挡企图爬上城墙的日军,这样连续蹲守了4天4夜,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粒米。
“你赶紧去休息一下吧,我来替你守着。”刘维忠记得,当时连长对他说了这句话。
28天后,日军攻进常德城内。刘维忠利用缰绳滑下城墙,不料缰绳断了,他摔落地上,双腿受了重伤。拖着伤腿,他奋力走到河边,靠一块船板游水过河,在游出河边20余米时,日军开始疯狂地在城墙上扫射,刘维忠用船板挡住身体,才得以保住性命。
“当时天很黑,天气十分寒冷,我游了两个多小时才游到对岸,上岸后身体完全僵硬了。在沙滩上不断翻滚,临近天亮时,手脚才有了点知觉,随后追赶部队。”刘维忠说。
采访中,刘维忠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每一次战斗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说起战斗中九死一生的场景,他还不时拿手比划,讲得绘声绘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1947年,刘维忠看到国民党军心涣散、民心丧失,决定开小差回家。途中遇到解放军,他毅然加入,后来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屡立战功。1949年5月,刘维忠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12月,刘维忠从部队复员,回到麻阳工作。离休后,他享受副县级干部待遇,晚年生活幸福。
“现在身体健康,儿孙孝顺,家庭幸福,日子过得好,还得感谢党。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抗战老兵很关心,我感到特别满意。”刘维忠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