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农村三部曲"的作家是谁

2017-03-15

摘要:《春蚕》(1932年)和《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这三篇小说共同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及其动荡,《春蚕》是三部曲中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也是当时写丰收成灾题材作品中最佳之作。《春蚕》是描写三十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蚕农生活的故事。作品分为四个部分。交代了老通宝的身世、家庭和目前的处境。写了人们为养蚕所做的各种准备以及蚕事活动的过程。

著有"农村三部曲"的作家是

著有"农村三部曲"的作家是:茅盾

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春蚕》(1932年)和《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这三篇小说共同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及其动荡,《春蚕》是三部曲中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也是当时写丰收成灾题材作品中最佳之作。《春蚕》是描写三十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蚕农生活的故事。作品分为四个部分。交代了老通宝的身世、家庭和目前的处境。写了人们为养蚕所做的各种准备以及蚕事活动的过程。写了村子里在蚕事活动中紧张快乐的气氛。写了蚕茧的丰收以及丰收带来的灾难。老通宝家蚕茧丰收的结果是借了三十块钱的债,白赔了一块好桑地,全家人白浪费了一个月忍饥熬夜的时光。最后,老通宝气得病倒了。在故事进展的过程中已经在探究丰收成灾的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二八战争的影响、日本生丝充斥中国市场、茧商的拼命压价、国民党政府太多的正税杂税以及高利贷者的盘剥等。小说突出了这种破产主题。

在《春蚕》中,茅盾为我们塑造了老通宝、多多头两个典型形象。老通宝是当时深受旧的思想意识熏陶的老式农民的典型。一方面是长期的辛勤劳动培育了他许多优点,勤劳简朴、忠厚善良、坚韧顽强,另一方面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又使他因循守旧、固执迷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他的矛盾性格,这矛盾性格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上。比如在“破”家的问题上,他既有“小长毛”报应的封建思想,又有仇恨洋人的朴素反帝意识;在对时局的看法上,既有相信新朝代私通洋鬼子的清醒看法,又有不相信茧厂不收蚕茧的糊涂认识;在养蚕问题上,既有冷静的预见,又有用大蒜卜吉凶的愚昧举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既有厚道做人的美德,又有不把荷花当人看的缺德;在家庭关系上,既想保持封建家长的威严,又有自知衰老的忍让。由于老通宝是这样一个老式农民,面对家庭没落衰败的景况,他必然要顽固地走一条传统的勤俭发家的老路,他的处世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时代变了,周围的环境变了,他的思想没变,发家之路也没变,所以全力以赴投入养蚕事业,不惜老本借债买叶,希望像祖父父亲一样发家致富。看到茧丁关门,他难以置信,直到他真的认清了残酷的现实,才经受不住打击而病倒了。多多头是正在觉醒的新一代农民的典型。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俭耐劳、善良忠厚的美德;由于他的年轻,易于接受新事物,形成了热情、乐观、开朗的性格;他是在农村破产、家庭败落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他身上又有善于独立思考和对现存秩序的怀疑与反叛性格,这一点是他身上真正新的东西,新的品格。这种新品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信老路、不信天命爷、不信偏见。多多头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直到《秋收》、《残冬》这一形象才完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