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
面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以及我国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局面,如何采取措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必须要应对解决的紧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篇一
《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文学创意 》
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
随着资本时代的过往和创意时代的来临,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凸显出“创意”或“创造力”的价值,文学产业已然成为其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分支,既蕴含着传播积极思想的社会价值,又显露出文化消费的广阔前景”。[1]此外,文学被公认为是培养和培训“文化创意”能力的主要途径。文学的创作内容及文学活动训练出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是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以文化因素及主题文化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这一行业所必备的基本范式和技能,从此意义上而言,创意的灵魂来自文学。而且,文学的基本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意才能,因为人的创意创造力,是科学理性思考和非理性灵感的巧妙融合,很难通过其他学科体系知识获得,只能来自艺术素养。
在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创意无疑已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显著的标志。而文学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不可避免地同经济、文化、科技等融为一体;同时文化产业化运作也必然要求文学以“人类创意思维与文化创造为基础”,以文学创意促动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二、文学创意何为文学创意?
文化创意研究专家田川流教授在《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中认为:“文学创意,即运用创意思维,以多元和系统的方式从事文学活动与创作,实现对于文学意蕴及其作用的强化,增进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2]由此可见文学创意的实质和内涵:即文学创意,其根本宗旨在于全面提升文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首要任务是大力强化文学作品的时空穿透力和表现力,其重要使命在于深入探究人类内在情感世界和审美理想,而文学与其他艺术在形与质上的交融,也已经成为文学创意的重要构成。文学与影视结合,两者的互动改编,在当今文化创意的新时代,既是进行文学创造的重要活动,同时更是实现文学创意的重要内容。三、双赢:文学与影视结合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与影视联姻,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其实更是互利双赢的好事”。[3]对文学创作者而言,影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泛、更亲民的营销传播平台,而文学创意作为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始发端,则通过研发和创意为影视提供脚本或策划资源,并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再生的鲜活血液和生命因子。
(一)全面提升文学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文化创意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开发,突出的表现就在于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影视文化的形象性、传播性、及时性、直观性、广泛性等特征,也更有效地展现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极大地提升了文学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同时,影视文化的商品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传统高雅文学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处境,使文学作品以一种更具商品性的产品形态贴近人类生活的方式进入了文化消费市场,进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市场轨道,这必然要求它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以童话改编电影为例,影视创作者尤其擅长攫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进行解码和编码,轻轻松松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赢取票房和口碑的影视传奇。例如,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取材于德国格林童话《灰姑娘》的影视作品多达上千部,影视创作者或无意识、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童话结构模式和人物形象满足世人固有的文化期待,或即使有意识地偏离、反拨和超越这一叙事传统,也依然在千奇百怪的叙事中包裹着恒定不变的精神内核。由此,通过影视这根神奇的魔杖,传统文学资源实现了“灰姑娘”式的华丽转身和蜕变,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大众化广泛传播,同时将人类传统而又朴素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价值提升到具有全人类普适性的维度。
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强化了文化消费,将纯文学作品经过影视创作这一再生产的过程,变成符合大众消费兴趣和消费习惯的大众文化产品。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观众为上帝,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强调“经济效益”。此外,创作者们通过研究和设计文学作品的生产和营销,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经济价值。例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系列文学作品《哈利?波特》,就成功地实现了从最初文学创作到后来文学创意的质的飞越,逐渐开创了以图书销售为中心、集语言翻译、影视改编、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的多方联动的营销新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利?波特”已经以其产业意义完全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意义。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由此可见,作为文学创意的重要内容,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创造同时代发展需求的切合,体现了市场经济下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无缝高效对接。
(二)强化文学表现力与时空穿透力
文学创意的核心在于“创造与追求体现了人类意识的文学精神,包括对于文学意象、意蕴及其意境的追求”。显然,文学与影视完美结合,不仅带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和强烈的视听审美愉悦,而且极大地扩展了文学视野,增强了静态文字的张力和表现力,通过追加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内涵,聚焦于人文主义关怀和人性真善美等普世价值观的影像呈现。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影视改编,更是促进了文学与其他人类文化的融合,使影视创作在不经意间便跨越了不同语言和文化认知的鸿沟,呈现出穿越时空的美感,经久不衰,愈久弥新,成为全人类永恒的经典。众多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影视改编都不约而同地注重文化本土性和文化国际化的双重编码,既保持本土文化的地域性,又兼有世界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强烈地表现了影视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和全人类语言”的特质,能轻而易举地消除“文化折扣”,既突破自身区域文化的桎梏又得到其他文化的认同,极易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文化产品。通过将语言文字艺术性地“翻译”成声与画、光与色、动与静、快与慢的影像,不仅能使观众轻松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更能使人产生深层次的感悟和理性的思考。以美国好莱坞改编自中国文学作品《木兰辞》的电影《花木兰1》《花木兰2》为例,影片突破了文学作品中单一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直白的文学叙事模式,以影视叙事突出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展现“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精神,既展现了美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又迎合了全世界普遍流行的价值追求。由此,改编自文学的影视作品通过文字和影像的双重呈现借助极具时空穿透力的普适性的文化价值观,轻松实现了历时的综合和空间共时的延展,赋予千年的历史和传统的观念以独立、弥新、永恒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三)深入探究人类内在情感世界和审美理想
影视是文学的再创造,文学的影视创意更能从多重纬度透视探索人类的感情世界和审美理想。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改编,通过语言艺术形式到影像艺术形态的转换,是文学创意者立足于当今时代的体认所进行的文学再创造和重新诠释,在一定程度上能遵循原著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神采,寻求引发和启动观众感情共鸣和思想震撼的意蕴内涵,更深刻地探索人类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从文学作品到影视艺术创作,既能鲜明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又能全面满足引导观众的审美风向,是审美的创造劳动和真正实现审美精神价值的活动。文学作品是运用民族性语言和文字进行的创作,固然能充分利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和优势,但影视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和全人类语言”的特质,却被公认为能更容易地使影片所展现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实现跨越民族、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全球性广泛传播。纵观近年来美国的影视创作,从童话改编为好莱坞影片的传奇比比皆是,例如改编自格林童话的《小红帽》的动画电影《小红帽后现代版》,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思维认知的固有模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颠覆性的创造,赋予人物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精神的性格特质,传递着符合当代社会观念的现代精神的精神内核,与时俱进地探索了现代人类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信仰,塑造着一种符合当代文化潮流的精神品格。由此,人类的感情世界和审美理想通过静态黑白文字的书写和动态色彩影像的呈现实现了交互式共融,使读者兼观影者在文字阅读和影像观赏的双重互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思想认知和审美思考,既顺应了由于大众文化愉悦原则所形成的强烈追求现实心理的满足和日常生活的愉悦,又重申了影视文化引导重视人文价值的关怀和表达深刻思想意蕴、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四)广泛拓展文学与其他艺术形与质的交融
文学对艺术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能否从其他艺术形态中吸收营养已成为任何一种艺术能否获得生命动力的决定因素。在当今这样一个众多艺术形式相互交往、对话和融合的创意时代,对多种多样的其它艺术元素的借鉴和融合应当成为文学创意的重要任务。文学以其在艺术样式中长期主导或中心的地位,以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富有创造力的创作群体,以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一如既往地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魅力和跨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文学与音乐,将诗与歌完美融合,让文学随“歌”而“唱”,随“唱”而“读”,成为一种“读的歌曲”,是一种智慧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学的创意。文学与美术,如漫画、插画和连环画等对文字的入侵,不仅将形象呈现于眼前,而且将其诉诸于想象,不仅表现空间存在而且表现时间过程,用光影的交织丰富了文学的意想,增加了文学充满灵动的美感。尤其是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和生存空间,而且还创造出了洋溢着生命力的具有交叉意义的分支艺术样式和艺术创作,创造出了文学和艺术交融的结晶。首先,文学与影视的融合,不仅最大深度地地挖掘了影视文化的思想内涵,加强了文化传播的思想力度,而且最大广度地扩展了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其次,对多样化艺术样式的基本语言和表现元素的融合和吸收,给文学创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生命力。再次,文学与众多艺术样式的深度融合,生成了洋溢着鲜活生命力的新颖的艺术样式和作品,如电影文学、电视文学、戏剧文学、音乐文学等,形成文学与艺术的契合、互动和杂糅。总之,影视能通过大量吸取文学特质将文学艺术的特性化合为自身的新质,将深刻的意蕴思想以立体的多视角艺术全方位呈现,已然是受益于以文学为母本、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二次创作。
三、结语
在以创意为特征、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文学创意被公认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门类,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其所构建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长效的作用机制”。[4]纵观文化产业先进发达的英美两国,强大的文学创意正是其文化产业枝繁叶茂的真正根基,被喻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发动机。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文学创意,要求我们密切聚焦于现有的文学思维和创造能否适应创意时代发展的要求,文学创意如何适应文化产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需求,文学在国内外的创意市场如何继续拓展和全面激活,以及文学创意工作者如何在坚持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同时,在探求文学市场效应和体现文学社会公益性的同时,肩负起促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和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尚光一.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中的文学产业发展——以严歌苓作品产业开发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18.
[2]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N].文艺报,2009-08-18(3).[3]冯岭.让文学成为影视发展的推手[N].文艺报,2012-12-11(3).
[4]殷俊.动漫产业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55-158.
本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篇二
《 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摘要】
高校音乐文化对于培养音乐人才来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并因此实现着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的重要功能。当前,由于高校内部、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高校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抑制作用,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昌盛,需要对其进行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予以解决,为高校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继续创造动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文化;文化产业
高校音乐文化对于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繁荣、带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以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来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推动意义,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因此,高校以及社会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对于高校音乐文化的相关建设工作,避免制约高校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对高校音乐文化产生的阻碍作用,为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扫清障碍,这也是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一份推动性力量。下面,笔者将探究一下高校音乐文化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制约当前高校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高校音乐文化提供一条长效发展路径,更好地带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进步。
一、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1.能有效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链中,音乐文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与人们产生接触时间最为长久的文化之一,而且音乐文化由于其轻松、活泼、愉悦的文化特性,能够为人们带来身体上的放松以及心灵的解放,由于其文化门槛较低,音乐也成了当今平常百姓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播环节,高校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以及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也处于重要支撑地位。高校通过培养音乐人才,将音乐知识进行广泛传授,音乐人才在获得相应的音乐传播技巧,掌握了大量音乐专业知识后,便可以进入文化产业,从事有关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事宜,有利于促进音乐文化传播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更多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传播给广大受众,满足人们对于音乐文化的需求,以此实现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
2.能有效带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由于受到庸俗、落后文化的侵入,使得文化产业鱼龙混杂,由于对文化市场的不了解,对于落后和庸俗文化不能及时分辨,许多人受到不健康文化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侵蚀。高校音乐文化旨在传递健康向上的文化,并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音乐人才,帮助社会建立健康的音乐文化风尚,引导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的音乐文化,分辨不良音乐文化,减少低俗音乐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侵蚀,由此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纯洁性。3.能有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逐渐彰显,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高校音乐文化在培养音乐人才、传播音乐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个城市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若在全国处于前列,那么,该高校所在城市也必然会受到其影响力的辐射,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一个有力竞争点,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进步,进而实现城市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制约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发展的不利因素
1.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力量匮乏
在我国,虽然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有关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专业,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缺乏高素质音乐师资力量的注入,这与高校的经济实力以及思维认知有着密切联系。由于科技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当前高校在对与科技相关的专业师资力量的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专业,文化类学科的发展并不作为主要发展投入对象,因此,学校也不会花费较多精力放于引进高素质音乐师资之上。而且由于引进高素质音乐师资力量需要投注的资金数额较大,许多高校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无法为学生配置如此高规格的教师。所以,高素质音乐师资力量缺乏成为当前阻碍高校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高校大学生社会参与度不高
当前大学生对于高校音乐文化教学以及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成了影响高校音乐文化有效传播的不利因素。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音乐文化的渠道变得十分便利,学生通过网络便可实现对各种音乐文化的学习与欣赏,因此,学生对于高校音乐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对于网络来说显得极为单薄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产生兴趣。而且高校组织的音乐文化活动多为公益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无法实现对学生的长期吸引。而大学生作为今后推动音乐文化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若始终无法参与到高校音乐文化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对其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之后音乐文化的发展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事情。
3.缺乏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仍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进行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多的是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以及对国外先进音乐文化的学习,却很少将眼光放到对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层面,使我国的音乐文化长期缺乏创新发展。虽然有一些高校意识到了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发展经验,使得高校对于音乐文化的创新无法满足人们的真实文化需求,而且受到商业市场对音乐文化的干扰影响,许多有关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都由于过多涉及商业特性而失去了最初的文化纯洁性。
三、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发展路径选择
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音乐师资力量的注入会为高校的音乐文化传播与音乐人才培养之路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因此,高校音乐文化教育要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上日程。对于师范类高校来说,应该重视对音乐文化教师的培育,尤其要加强对高素质音乐教师的培养,使得音乐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的比重实现增长,为高校音乐教育注入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持。对于非师范类高校而言,则应该重视起对引进高素质师资力量的相关工作,可以通过与国家教育部门的沟通,获取来自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资金资助,以此实现本校高素质音乐师资的引入,为培养下一代高素质音乐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2.提升高校学生的参与程度
高校学生是音乐文化的未来建设者和主力军,因此,必须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于高校音乐文化教学活动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真正参与其中,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音乐文化的魅力,以此激发对于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高校在进行有关音乐文化教育工作时,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有趣又全面的音乐文化知识。学校有关音乐文化的活动也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结合,最好能够将音乐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认真体会音乐文化的精髓所在,最终实现高校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为其后进入文化市场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应该重视起对文化创新的投入,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以此实现音乐文化的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所以,高校可以设置本校的音乐文化创新小组,专注于捕获世界音乐文化发展趋势,然后依据本民族文化特征进行文化创新,使音乐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变化的文化需求,实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高校音乐文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音乐文化教育应该不断增强自身在音乐人才培养与音乐文化传播方面的竞争力,最终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白玮.中国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刍议[J].文化学刊,2009,(7):19-22.
[2]黄昌海.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失[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4,(3):1-6.
[3]白帆.浅谈音乐文化在建构和谐社会文化中的作用[J].大连干部学刊,2014,(7):25.
[4]张丽.“中国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主体性地位的认知初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1):154-156.
[5]王志军.对加强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必要性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58-60.
[6]王博.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J].民族艺术研究,2013,(4):72-77.
本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篇三
《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
摘要:
新常态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新推动力。本文着眼于利用三力模型分析目前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竞争优势,进一步指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路径规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河北省创新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常态下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排行榜”中,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八,这是自2010年该指数公布以来,河北省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产业经济学中评价产业竞争力的三力模型,其中三力分别为产业效益贡献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三者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其中任何一个力不强,都会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1.文化产业生产力方面
文化生产力主要包含文化资源、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源,在文化就业方面,河北省文化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对一个产业来说,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较低的就业人数影响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
2.文化产业影响力方面
文化产业影响力主要包括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整体来看,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无论是在经济影响力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水平层次都不高。另外,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总产出不高,制约着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的河北省文化产业与其他省市相比增加值也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制约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3.文化产业驱动力方面
文化产业驱动力指标包括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两个方面,河北省的高新科技水平比较高,科研项目也比较多。但河北省文娱用品人均年消费支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政府科研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减弱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1.思想意识落后,管理体制不灵活,政策法规不健全
思想意识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思维形态反映了经济发展现状,思想意识的落户后越来越成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极大阻碍。比如一些地方及部门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僵化落后,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又如某些部门没有统一的部门的管理,出现交叉管理的现象。
2.文化产业中高新产业比重较小,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有利于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在河北省文化产业中科技所占比重还不是很高,不管是在科技投入还是产品的科技含量方面,降低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3.文化产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河北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充分。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占全省GDP的比重较低。在河北省文化产业中,企事业单位仅占一成左右,其余90%左右都为文化产业个体户。
4.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呈现相对集中的状态
一方面表现在地域方面,省会城市石家庄发展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无论是在产业人数还是增加值等方面都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另外一方面大型文化产业单位匮乏,引领带动作用不大。
三、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优化体制结构
吸收先进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将发展文化产业落实到实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区域间文化交流,吸收新的文化理念,营造良好文化发展环境,宣传文化教育理念。
2.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变革,将新兴高科技与传统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产业顺应新形势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进步;二是开发多种能源,多渠道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如开发文化新产品,利用新兴技术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变。
3.着力做大文化产业规模,培养扶植大规模领军文化企业
为了实现河北省文化产业的转变,必须将文化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一方面利用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悠久的历史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发挥河北省的地理优势,河北省毗邻首都北京及直辖市天津,有着极大的区位优势。利用本省区位优势,吸收周边省市先进的文化观念、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大力发展本地文化产业,力争建设起京津文化产业隆起带。
4.实现河北省内部与周边地区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
在市场经济规律的约束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顺应其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吸收各地区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技术,地区闭锁不是明智之举。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河北省文化产业开放发展,打破地区封锁,建设跨地区的文化产业链,此举可以促进各地区间文化思想的自由交流,吸取长处弥补短处,实现不同地区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有关本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推荐:
1.浅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2.公共文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毕业论文
4.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5.浅谈影视制作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精选
7.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8.本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