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新技术论文
农村现货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体提升而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农村现代新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农村现代新技术论文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无限生机。本文通过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位和作用,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现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实现信息化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新农村建设 可行性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超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且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中央“十一五”规划明确将其界定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高度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是拓展农村的信息渠道,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所以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我国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大国,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信息化的应用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不平衡,尤其是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低。如果从信息化的构成来讲,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如果农村没有实现信息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入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二、 我国农村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将专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遥感、通讯等许多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信息产业部曾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气象局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信息中心并延伸到乡镇服务站,通过“中国光农网”建立的省、市、县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业信息体系和基础平台建设也初具规模,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成效显著。然而,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就我国农村整体信息化水平来说,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刚刚起步,要想让信息技术深入基层,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我国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还任重道远。尤其在资源、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政策上予以更多的支持。
三、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可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出合适的对策,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行信息化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步来进行,其一就是启动资金,其二是营运资金。启动资金的解决主要包括两部分:政府解决一部分,融资一部分;营运资金应该由三部分组成,除了启动资所包括的两部分外,还应该通过高效运作,使受益单位和个人自愿交纳一定的费用,以达成良性循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1)加强政府职能,吸引各方资金,积极筹集启动资金
要在农村真正构建好信息网络体系,必须依靠政府推动,要强化政府职能,由政府牵头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各级政府首先必须认识到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这也是启动资金的主要部分。另外,因为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经济建设已开始起步,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必将不断发展并取得惊人的成就,凡是有眼光的中外投资商必将关注中国农村这个潜伏着的广阔大市场。因此,只要各级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必将吸引大量的中外企业前来投资。这样启动资金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也就可以正式启动。
(2)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营运资金
信息网络系统已经搭建,但能否持续运作,还将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首先,设备和资源的维护需要资金,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报酬,第三,投资者需要投资回报。因此,我们一定要有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高效地管理好这个系统,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为社会各方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实现资金营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企业和各类经营者提供产品信息发布,第二,为农民和社会各界人事提供高效实用的信息,第三,为农民、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各类培训,第四,继续吸纳各方投资和赞助,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营运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持续注入后续资金,以保证其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着重处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行信息化所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
信息技术能否得以有效应用,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人才,没有人,万亩良田皆荒芜,没有人才,所有设施是废铁。因此,人才问题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人才问题得以解决,信息化方案才能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迅速启动并正常运转。
(1)加强信息化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运用信息的才能
要在农村实行信息化,首先就要使农民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素养水平,同时对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使农民能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实用信息。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本地农产品找到了很好的销路,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江苏的华西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美国农业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实行了以州立大学为中心的“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制,通过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农场主基本达到大学水平,发展农业科技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产业化,并广泛利用大学、图书馆等优势,努力构建信息资源平台,为农民和经济建设服务;荷兰农业的成功取决于农民较高的文化科技素质,全国农业劳动力仅二十多万,但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却有近二百所,并实行免费终身农业技术教育;而中国则农村人口众多,高等院校也不少,但真正面向农业的院校和专业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在县、乡(镇)、村三级建立以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农业终身教育为主的农村职业学校。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农业信息网络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搞好农村信息员的考核和资格认证工作。另外就是要注重人才观的转变,不仅仅大学生、技术人员是人才,普通的农户也是人才。在加强培训技术人员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普通农户的培训工作,他们才是农村中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要适时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班,提高全民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之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大学生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关于政策引导方面,我国应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说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工作、鼓励大学生到西部边远地区工作等方面的政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最新推出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六所院校招收免费生的政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出台更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的新举措,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人才紧缺的问题。
(3)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培养高层次信息化人才
尽管可以采用前面所述的不同培养方式和相关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信息化人才,但都只是为了解决目前农村信息化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特别是难以达到新农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因此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把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纳入高校教育是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人才问题的一个长远的、根本的出路。真正实现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涉及我国教育的百年大计的问题,因为它所影响的不仅是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它还将深层次上影响我国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素质,并由此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生存力。因此应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使整个社会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更新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教育的创新。为我国正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国家加大投入、社会广泛参与,城市支持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既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全局的需要,也是农业、农村、农民多年对工业和城市建设贡献的回报,社会各界都应该投身到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之中,有人出人,有智出智,有钱出钱,使现代信息技术向农村延伸、信息化网络向农村覆盖,使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更多地体现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为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而做出更在贡献。
参考文献:
[1]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张红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J].理论观察,2006年第2期
[3]孟枫平: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路径选择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3期
[4]丁海燕: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 2003年06期
[5]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11期
[6]邱新棉 朱德其:国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简介[J]. 计算机与农业, 2002年第4期
[7]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B/OL]
[8]农村信息化突破口在哪里? [DB/OL]
[9]信息化专题[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