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016-12-0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下面是有小编为你整理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方法(一)

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面对当前生命异化和教育中生命意识缺乏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化”。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生命意识的素材

语文课堂要更好的实现生命主题教育的渗透,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上,那么蕴涵其中的“诗仙”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却仍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难以为学生体会感悟,也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孤“独”等古诗中关键字眼的理解体味诗中李白的孤独,联系李白在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同时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极情绪来告诉学生,我们面对沉重的打击时,可以让自然的景致帮助自己重新获得“战斗”的勇气,回复平和的生活心态。以此来完成一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习古人的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生命的坚韧。

二、创设有效课堂情境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存在

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尊重生命。小动物、植物的生命值得尊重,更何况人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应努力培养他们如何去欣赏生命。积极地审视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就会发现生命的魅力所在。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实验》一文,教师在情景导入中,首先设计了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学校和家庭做过哪些实验,成功了吗?当你成功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有回答:“做过,成功了!”也有回答:“做过,可是失败了”。这时,教师就要针对两种不同的回答给学生引导。“成功了”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它体现了你的勤奋好学精神。通过这些肯定的赞扬,激励学生学习探寻科学的兴趣。而对那些回答“失败了”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能用鄙夷的目光和打击的话语,要用“失败是成功母”,“失败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成功”之类的格言来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失败中站立起来,在失败中寻找原因。

三、回归人性化教育凸出生命的意义

如今的教育终于开始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了。可以说,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发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指导学生光大生命,发挥学生潜在优势,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毫无疑问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一位教师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春天的手》一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环节所设计的导学步骤:第一步,师:在我们这首儿歌里住着许多生字宝宝,大家一起到课文中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生:学生边读课文,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文中的生字作记号。第二步,师:这些生字宝宝,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想办法去认识。下面学习伙伴一起做两件事: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四人小组开始合作识字。第三步:指名汇报,共同评议;然后齐读生字,玩 “摘星星”游戏。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出发,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识字,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方法(二)

在我国当前的教学课程中与生命意识联系紧密的非常之少,这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是很不相符合,中小学生还处于懵懂阶段,多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官意识进行,对生命的感悟很浅薄,并不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生命的意义。语文教学赋予教书育人,教人处世的神圣职能,语文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教会学生能够更多的关注人文科学、具有生命本真的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通过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为出发点,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希望能够将研究的议题能够与当前新课程紧密结合,为以后的小学生语文教育提供依据。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可行性 在中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中能够把生命意识强调进去,并加以解释说明,在漫长的教学中使得中小学生的生命感悟和意识达到一定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首先,语文课程内容涉及很多关于人文情怀、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小学语文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生命意识是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让中小学生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有初步的认识和思考。中小学生处在一个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不成熟的阶段,养成好的世界认识观对于他们今后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让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识有扎根的认识。 其次,中小学语文课程对生命意识具有很强的润色性。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内容与生命意识紧密相连的,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等课文,这样的内容对生命的赞歌,对生命的尊重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让人们非常的感动。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能够从生命的本质出发以及生存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更加好的身临其境的感触到生命的可贵,从此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命的价值。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是有效地利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是能够体现生命意识的阅读性的材料,让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自己的感官认识,对于这样的素材,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剖析,让中小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利用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树立起珍惜生命和珍爱生活的理念,对生命意识又一种初步的认识。阅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感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身情境;处罚学生对“斑羚飞渡”的凄美画面的思考,体验生命的可歌可泣;也可以阅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有时候人生会遇到很多苦难,但都是暂时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战胜困难。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

从人类发展史看出,一直面临着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的灾难,就要求人们能够勇敢的面对和克服苦难,完成生命的使命,珍爱生命,对生命的意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需要跟学生强调生命的价值,积极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深入认识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也是积极的生命表现。

三是贯穿在各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还可以积极地组织类似的演讲或是培训课程。还可以利用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名人名言进行辩论等,让学生和教师充分的调动起来,通过理论和行动对生命的意识再一次的理解,能够真正做到真爱生命,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程的内容是体现前人在生命的危难时刻,体现最后对顽强生命的尊重。

四是在课外读书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

在语文课程中有很著名的文章,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是记忆深刻,并且深入人心。保尔的一生都在和病魔做抗争,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一生,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冒着两腿瘫痪的风险和用于,去园自己曾经的文学梦想,让自己在文学方面更加有造诣,于是他阅读了很多文学名著,他的眼睛失明了并且只有右手是正常的,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对生活充满自信,对生命充满期待,就算是眼镜看不见,他能够借助无限广播进行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努力的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获得空前的成功,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样的经历难道还怕学生没有读后没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当前素质教育对关注生命和对生命的意识具有高度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审美和情趣乃至人生态度都应该进行培养,能够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个性和人格,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育等方面都很好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生命意识,对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生命都能够足够的尊重和珍惜。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方法(三)

在教学中,不仅要树立生命意识,还要灌输生命意识。近几年来校园暴力的新闻屡见不鲜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特别在农村中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目前农村中学学生受社会影响、家庭现状的影响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由于家庭的现状,农村外出打工现象十分突出,许许多多的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缺乏了对孩子的关爱、照顾、监控。留在家里的孩子多数成了留守儿童,父母管不到他们,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们,没人接送,他们私自骑车上学,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监管,打架斗殴屡见不鲜。不少学生的感情变得越来越脆弱,心理承受力越来越下降,甚至有人经受一点点挫折就轻生。一幕幕惨剧让人痛心不已,也引人深思,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当代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 一、培养生命意识(一)学会用积极热情地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目前,在农村教育中,许多家庭由于生计外出打工现象非常的普遍,导致家里的留守儿童太多。在家没有人管,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对自己的约束。所以来到学校,在平时,教师要注意联络学生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区分好与坏,要热情地对待好人、好事,还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也要与人和睦相处,因为与别人形成融洽的关系是快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与他人团结合作、相互补充,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同时,还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本领,找到了解决自己疑问的办法,并能够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起来才会轻松而又愉快。(二) 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就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学校里,和你接触最多的要算老师了,你觉得老师最喜欢你哪一点呢?爸爸、妈妈抚养你长大,他们最了解你,那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你哪一点吗?每天和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又喜欢你哪一点呢?以此,让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说一说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把自己最突出的才能展示给大家。让孩子们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要告诉他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的身上也许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不过,没有关系,只要认识到这些不足之处,今后努力改掉这些坏毛病,你就会变得更可爱,大家会更喜欢你。让学生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定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鼓励他们利用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摒弃劣势,充满信心地向自己的目标进发。在农村教育中,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显得尤为重要。(三).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广泛的人能够从很多方面的学习中得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掌握各项生活学习的技能,并能将这些转化为自身的优势,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去,这样,就会得到很多学习的快乐。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二、渗透生命意识的具体措施(一)结合初中阶段青少年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理解教材中深刻而丰富的生命内涵。如在教授《散步》时欣赏音乐《让爱住我家》,然后再过渡,“同学们,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温暖的家。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家里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时会干些什么呢?”这时,学生都有很多话好说,教师再顺水推舟,切入到亲情与生命的主题,出示一些温馨家庭的图片。 (二)构建民主的课堂,完成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的指向目标应该是学生,生命教育的成果体现也应该是学生。构建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教育过程人性化,更有利于生命教育目标的完成。.构建“读- 品- 悟”相结合的课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生命教育只有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真正变得鲜活、有意义、充满生命力。(三)充分利用语文阅览课,拓展延伸生命教育 对学生的阅读方向做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畅谈对生命的思考总设立生命教育阅读话题交流专场,语文教师不应该把阅览课仅仅定位在读书的形式上,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网络、影视、音像等方面的生命教育资料,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比如观看汶川地震教育片,其中的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让学生形成观后感等。教学就应是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总之,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渗透生命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善待人生,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崇高的人格,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从而有完整的生命和美好价值的人生。学生能在学习中感悟到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许多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每一个人能勇于面对,敢于挑战,生命将更加璀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命教育的平台,重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完成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本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