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

2017-06-03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篇一

《刍议如何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针对目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少,对如何增进与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更少。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存在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如何增进和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了分析。

关键词:维护 心理健康 小学生

当今社会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学习成绩。在生活上尽量使孩子吃好、穿好,但往往忽视了孩子另一方面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胆怯、缺乏自信心,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怕苦怕累,自理能力也较差等,社会上戏称他们为“小皇帝”。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欲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言语表达由简单句向复杂句发展;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动作对思维的影响较大;动作由简单向复杂精细水平发展,动作技能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来自家庭的因素

(1)父母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年,国家鼓励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这基本国策的贯彻,使我国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甚至子女犯错误时。

(2)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改革开发以来,在我国家庭变化的同时,离婚观念也发生急剧变化。从我国来看,离婚案占到民事案的一半,还有逐年增加的势头。父母离婚,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在年的子女,在心里上受到的创伤很难愈合。离婚的父母,有的争着要子女,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来自学校的因素

学习负担过重

小学生不但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更背着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望。他们所处的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群体,大家好比赛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我们所处的大社会。这种局面迫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活动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其中一些人便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3、来自小学生的因素

(1)气质类型的缺点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他们的气质类型亦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抑郁质和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像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教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关系。

(2)人际关系的障碍

小学生也有社会交往的需要,这种需要能否满足,对个体心理有很大影响。有些小学生使尽各种办法,也处不好同学关系、伙伴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受他人排挤、冷落。独来独往、多疑、自卑、压抑、嫉妒便成了他们特点。

三、如何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小学生身心赖以健康发展的第一把安全伞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关系良好,小学生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家庭给予他安全感、归属感、满足感。这些是自尊、自信产生的良好基础。现在社会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很理想,家长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焦虑、烦恼使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变得伤痕累累,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心理难免不受伤害,许多小学生心理变得很自卑、易敏感、易激惹,言行退缩、喜欢独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心理变得傲慢、喜显示、炫耀、影响控制他人的欲望较强等。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来源。相反,父母虐待孩子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来源。

2、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把安全伞

(1)作好情感交流工作

小学生向师性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心理素质。可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由于某些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心理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如讽刺、挖苦、变相体罚,动辄就咎等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人为的情感隔阻,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是很不可取的。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甚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因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迫在眉睫。小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欺负同学,搞小动作,甚至影响不限于班级,涉及全校。老师对其批评教育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从心理上找原因,经过观察和多次的谈话了解到他欺负同学,很多时候是没什么原因,搞小动作违反纪律,常常是因为他觉得没事干,而控制不了自己。究其实质,这主要是自我控制问题。经过教师的疏通和诱导,总是决心改正。老师对他的违纪行为有度地给予宽容,经常与他谈心,让他明白打人的不对,应该怎样做,提高心理认识水平,从而在意识上产生主动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

3、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三把安全伞

人需要满足归属感、认同感。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与其他同学在一个班级,同在一个小组等,与其他同学关系融洽,团结互助,这样他的认同感、归属感就得到满足了。除了班级、小组等正式的组织,还存在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不能满足归属感、认同感时,小学生会转向非正式组织寻求归属感、认同感。非正式组织中有些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及学校、家长应经常关注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对不适宜的、不健康的非正式组织要严加控制,积极改造,使其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组织。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影响。由于同伴之间年龄相近、智力水平相近等共同特征较多,更容易进行比较、模仿、竞争。强烈的攀比观念和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是非鉴别能力,使得许多小学生受到不好的非正式组织的诱惑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既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庭、学校、教师、社会都来关心小学生的交友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团结、平等的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正式及非正式组织,引导他们做健康、有意义的活动。脱离组织远离同伴独来独往的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心理疾病。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悦纳他的同伴群体对维护、促进他(或她)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