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画创作的教学探索论文
动画创作课程教学的任务就是立足于培养具有动画人文素养、动画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动画专门人才。从动画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动画设计师应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而目前动画创作课程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动画创作的教学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基于动画创作的教学探索全文如下:
摘 要: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动画创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中国动画人才长期培养战略。在动画创作过程中从创意到形象创作的以为解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起动画思维能力,这样在真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不但在根本上调整我国动画人才的构造而且有利于我过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动画;创意;思维过程;教学探索
中国动画自90年代后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政府也出台很多相关政策扶持动画产业来打造中国动画强国的国际地位。国人也都期望中国动画能恢复昔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中国学派动画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荣誉。随着国内动画市场的升温,很多高校和民办院校以及培训机构成立的动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出现如火如荼的景象。
但是,由于中国做原创的动画公司很少,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略的创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无异于治标不治本,不利于中国动画人才的长期培养战略。为了学生毕业后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在他们在校时锻炼处理动画创作的能力。动画创作的任务是实现创意的过程,并不断、融合创意的构思运用动画视听语言使其视觉化、合理化、新奇化、特色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掌握思维过程进而指导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创作的受众定位
受众是动画创作任务的信息接受者,主要由个人、群体和公众三部分组成,按照他们的不同需求,动画也分商业动画和实验动画。因此,下一步就要明确创作任务是商业动画还是实验动画。商业动画明确的市场定位要求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循环,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美国动画片的定位主要特征是广大观众群。沃尔特?迪士尼曾表示: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童真制作电影,不管他是6岁还是60岁,这就叫童真。由此可以看出其受众定位的广泛性;日本受众定位偏分众化,日本动画文化产业将观众分为幼儿、少年、成年等不同层次,针对各年龄段的需求选取不同的动画题材,创作各取所需的作品。而实验动画则是少数人自己在实现自己梦想和追求的艺术性动画片,其受众面可能很窄,主要出现在各个大小动画节上或者网络媒体上。
由此可见,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或者完成某个动画项目的时候,在分析受众定位后才能明确其创作任务的方向,而不至于创作出来的作品由于没有准确定位而无人问津。
二、影响动画创意的因素
创意决定其选材。动画的创意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自于灵感思维。灵感思维带有突发性、跃进性的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和非逻辑性,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所见所感所触而迸发出来的点子,它具有偶发性和必然性。创造性思维在灵感思维的基础上与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互动中迸发出更闪光的创意。创造性思维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在不断互动过程中诱导;灵感思维的进发促进创造性动画构思的诞生。动画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要想学生对其有充分的认知,必须让学生对此有一个直观的解读。
第二、内容决定形式。动画创意的意向即是创作内容的选取方向,动画意向包含三个层次:动画意向是动画家主观想象、幻想、意志、情感的产物,它是在逻辑思维主导下进行想象思维的成果,因而它的表现形态是形象的;动画意向最根本的源头仍是客观事物,不管主观想象、幻想多么超越客观世界的形态,也不是完全凭空臆造的,就像梦一样不管多么怪诞也都是现实客观世界各种碎片的错乱、荒唐的组合;动画意向是客观与主观、形象与逻辑、显意识与潜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根据艺术需要和特殊可分为:造型意象――包括人物、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等各种物体等的常态与变态;动作意象――各类形象的一般动作,特别是奇特的、夸张的、惊险的、滑稽的动作;声音意象――各类形象发出的正常声音和怪异的声音或各种音乐的意象;声画组合意象――画面造型、色彩、音响和动作组合在一起的意象;矛盾冲突意象――各式各样的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人与神魔,神鬼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种种意象。这些意象往往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很可能会唤起新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新的意象。
第三、 技术决定存在。动画自诞生其本体就具有三个属性:技术装置、艺术要素和实用价值。虽然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叙事、审美与传达信息等多种功能,但是没有这个技术机制,所有功能将是非动画的效果。动画技术作为动画本质的一个方面,其基本技术及技术构成的原理即影像制作的技术与视觉构成原理、技术装备的使用与构成的原理、影像投射的技术与构成的原理。1长时间以来,一些人认为技术似乎是制约动画发展的瓶颈,也有一些人在一直在强调技术应该服务于艺术,这都没有错,关键是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是站在那个层次上来谈的。
第四、资源决定其发展。所谓的资源就是既有的或能收集利用的信息资料,它们能帮助创作者丰富完善动画创作骨架,使其变得有血有肉而不至于缺乏细节变得空洞。这些信息能指导学生确定故事具体的时代背景,环境的地理风貌以及角色的衣着相貌和风土人情。如果没有了资源,所有创作都只是空谈,迪士尼也不会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动画,更何况处于学习阶段阅历还不丰富的学生。 因此,在动画专业课程中应加开一些激发灵感活跃思维和培养他们学会收集信息资源的课程。
三、动画形象创作的思维
歌德说:“人对人是最有兴趣的,并且应该只是对人感兴趣。”人们观赏动画片也同样关注人物,特别是孩子们对形形色色拟人化形象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2。因此,塑造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是动画剧作的中心任务。动画片的人物是画家画出来的虚幻性形象,包括人物以及动物、植物、物品、现象和神灵精怪等拟人的形象,这些都统称为动画形象。
首先,学生应该明确动画形象的特征。动画形象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们的“生命”完全是编导者主管给予的,动画形象的动作是没有真实生命活动的活动,尽管制作技术不断追求逼真,但仍然难免动作的简单、机械,甚而生硬。这是动画形象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动画形象的自由创造提供了优越性。从现有的动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变形、夸张和幻想是动画的优势,它能带给人们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和想法,给人们以审美愉悦感。因此,有些教师在对形象创作中对角色设计提出夸张夸张再夸张的理念其目的就是抓住角色的神而不拘泥于形,这样便于学生以后创造的形象多变形和可移植性,以利于他们日后的工作成长。
其次,学生要知道动画形象的设计准则。剧本作者应该对每一个形象,特别是对主要形象进行文学肖式的文字描写,这样自己或者合作同学在进行美术造型的再创造时就依据此为文学依据,以使动画形象符合剧本艺术整体构思的要求。在动画创造时动画形象配置中的形象配置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而是非常灵活的,应遵循“有用”和“少而精”这两点。根据角色在剧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可分为主要形象、次要形象和相关形象。
关于次要形象和相关形象,美国电影家罗伯特?q麦基说:“从本质上而言,是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搜显示因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一个人在帮助主人公复杂性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动画形象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现实关系、幻想关系和戏剧关系。在动画片形象关系的设计中,安排现实关系和幻想关系是为了从中挖掘出戏剧关系,从而形成戏剧性构思,以便完成整体艺术创作。戏剧关系是核心,现实关系和幻想关系只是戏剧关系的媒介,他们是戏剧关系服务的。所以在剧本编辑这块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为角色的塑造打好基础。
再次,学生要学会动画性格的塑造。这里要让学生弄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塑造动画性格的合理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创作主观意识以性格自身的客观形态为依据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合性格自身中稳定性因素的内在逻辑艺术形象。
第二、如何寻找性格表现方式。性格与性格的冲突、往往是双方性格中有差异性的或相互对立的潜在因素造成的,它们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展露出来。动画形象除了内在的基本性格,还往往被赋予一些偶发性的时间或者自我抉择的心理斗争来揭示它性格的矛盾冲突以阐述动画形象的成长蜕变过程。
第三、如何表现性格的形态。性格的形态有的是从出场到结局自始至终性格的本质特征不变,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景、事、物发生不同的矛盾冲突来展现性格,这成为定性展示型;有的是动画性格刚一出场性没有定性,而是伴随着一个故事发展来塑造展露其成长过程的称为定向发展性型;有的是动画形象的性格的发展变化是朝相反的方向转化的,称为反相转变型等等。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做一个专题案例分析讲解。
结语
动画创作过程是一个漫长并且复杂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走得又稳又远,就必须从动画思维上寻找突破点,只有让学生具备了动画思维方式后他们创作才算真正的动画创作,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才会在正确的发展轨迹上越走越快,也才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出现在受众面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1.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2.浅谈网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动画素材开发环境的研究论文
4.巧用动漫元素凸显美术课堂魅力论文
5.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论文
6.浅析类型人物对动画电影传播的作用论文
7.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