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研究论文_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2017-03-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水平,加大对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殖技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篇一

《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论文 》

一、场地整理

养殖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底质为粘土,保水性要好,河蟹养殖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养殖池用水要实现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效。

二、防逃设施

河蟹的逃逸能力很强,有成群逃逸习性。因此,如何防逃是河蟹人工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在稻田河蟹养殖池的四周必须建造安全耐用,结实可靠的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跑,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比较经济实用的防逃材料是塑料膜和竹杆,具体做法是将竹杆一端埋入土中10厘米左右,间距30~50厘米,上面用细线拉紧,然后将塑料膜底端用土垒实,上端与细线用铁线固定,另外上下排水口要用网片接塑料膜或用铁线网在进排水口进行防逃。

三、放养准备

在稻田河蟹养殖池中,常有各种病原体与有害生物,它们不但能消耗水中的溶氧,而且也会侵袭河蟹、抢夺饵料,因此在种苗放养前要进行全面、彻底地清塘与消毒。目前,主要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消毒一般在河蟹种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采用生石灰干法消毒,每亩用量为50~75千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不仅能杀死水中有害生物,还能改善养殖池底土质,又能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放养殖前还要清除环沟池中的淤泥,以保持养殖蟹池清洁卫生。

四、苗种选择

选择盘锦当地、规格均匀、120~180只/千克、爬行敏捷、肢体齐全、指节无损伤、反转迅速,爬行敏捷、无病害的苗种,严禁投放性早熟苗种。放养密度控制在300~400只/亩为宜。苗种经3‰~4‰盐水溶液浸泡3~5分钟后放养。

五、河蟹养殖

1.养蟹池选择与改造

选择交通便利,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储水力强,土质为壤土,光照充足,底层淤泥不超过10厘米,面积以15~20亩为一个养殖区为宜,或直接以稻田生产格为养殖区,田埂四周用60~70厘米高的竹杆做支撑,在竹杆上按装塑料布作防逃设施。养蟹区四周修建环沟,沟宽1~2米,深0.5~0.8米,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型环沟,田间沟与蟹田四周环构相通,这样可为河蟹栖息、觅食、隐蔽提供场所,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通风透光,为河蟹创造适合生长的良好环境,对促进稻蟹共生,实现稻蟹双赢提供保障。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放养前15~20天,采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30~35千克对水调成乳液,全池泼洒,以杀灭敌害和病菌,同时还可以补充水体钙质。

2.水质

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养殖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解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0.1毫克/升;硫化氢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底泥总氮<0.1%。

3.养殖期管理

植物性饵料有高梁、玉米、小麦、豆饼、土豆、以及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动物肝脏、杂鱼、螺蛳等。根据河蟹生长情况和不同阶段所需营养进行投喂,投喂次数、投喂数量一定要适合、饵料要适口,尽量不要投喂配合饲料。

(1)投饵方法。“四看”投饵,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晴天可多投,阴雨天要少投。看水:水质清新,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大量投喂;水质肥沃,浮游植物数量多,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应控制投喂量,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每天巡塘,查看河蟹摄食情况,发现剩余饵料过多时应减少投饵量。河蟹蜕壳期要增加投饵量和提高饵料质量。“四定”投饵,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设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2)水质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4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5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0.6米。6月~9月,每5~10天换一次水,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每两周放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溶解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0~8.5之间,秧苗移入大田时稻田内水位应在10厘米以上,以后随湿度升高和生长情况逐步提高水位至20~30厘米,从5月分开始,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28℃时,每隔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深15百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田内外水湿差不超过5℃,并注意不在河蟹潜伏休息、蜕壳和摄食高峰期换水。

(3)底质调控。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合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两周一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4)病害防治。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10~20天,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成浆泼洒在田边与沟边,并每隔10天在饵料中拌和1%的土霉素投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稻田养殖还要防止农药中毒,所施农药的量要适当,要既能达到消灭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又不大于河蟹致死的安全浓度。另外化肥对河解的毒害也较大,应以施足基肥、追施有机肥为主,施化肥为辅,水稻全生育期可施化肥1~2次,稻田水深控制在20厘米左右,每次每亩可施尿素2.5千克,最好不施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

(5)日常管理。要坚持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结合早晚投饵观察河蟹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如破损应及时修补。同时观察河蟹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残饵,捕捞收获8~10月,捕捞一般自8月下旬开始,并视天气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气温偏低也可提前,捕获的河蟹应分规格专池暂养或出售。暂养池要定期冲水换水,并视天气及河蟹摄食情况,进行喂食。

4.收获

河蟹收捕,到9月~11月上旬,可先徒手在围拦设施四周抓捕,在收稻前后降低水位,将蟹赶到边沟进行收捕,待稻田全部露出水面后在割稻子。

作者:于长斌

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篇二

《 罗非鱼稻田养殖技术论文 》

1.水稻种植和鱼稻管理

稻田养鱼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因此水稻种植与常规的单一水稻种植略有不同。一是选择水稻品种必须要求茎秆坚硬,耐水性好,抗倒伏能力、抗病害和耐肥能力较强,单位产量较高。二是用于养鱼的稻田比常规稻田育苗时间要早,以利提前插秧,方便鱼类尽早进田养殖。三是稻秧栽插时应偏密,采取宽窄行,充分利用边行优势,适当增加埂侧沟旁栽插密度。四是稻田排灌时应保持田沟中始终持有一定的水位,晒田时间不要太长。五是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多施底肥,田块翻耕时每亩施用有机肥200千克。追肥宜少量多次,氮肥施用量应低于常规稻田,一般可减少15%左右。六是稻田养鱼时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生态防治为主,田间施用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忌使用剧毒农药。用药方法一般可采用喷雾方式,粉剂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洒,水剂在露水干后喷雾。喷药时应喷嘴向上,尽量将农药洒在叶面上,减少落入水中的药量。施药前将田水灌满,施药后及时换水,切忌雨前喷药,除草时采取手工拔草为主,以免影响鱼类安全。

2.鱼种放养及饲料投喂

鱼种的放养,要结合鱼类的生活习性,做到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一要做好放养准备工作。田间工程全部结束后,一般在鱼种放养前2周,在鱼凼、鱼沟及田块中按每亩使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水泼洒消毒,第2天用耙子等工具将沟、凼及田泥翻动处理,让石灰水与田泥充分混合。在鱼种放养前1周,通过施肥培育田水中天然饵料,一般可在田块中施入发酵腐熟的畜禽粪肥进行肥水。二要掌握好鱼种放养时间。

具体放养时间可在稻田插秧后5天左右,秧苗已经返青,适于放养鱼种。也可在5月上旬前后将鱼种放入鱼凼中暂养,等秧苗返青后再打通沟凼之间通道,让田鱼早日适应稻田生长环境,延长生长期。三要采取科学放养方法。一方面要把好鱼种选择关,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罗非鱼等鱼种。另一方面要把好放养密度关,稻田养鱼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鱼种300尾左右,规格6厘米以上,同时搭配草鱼、鲤鱼等鱼种200尾左右。如果稻田条件较好,并能投喂施肥,可适当增加鱼种放养量。

另外,还要把好放养操作关。罗非鱼等鱼种进田前,可用3%~5%食盐水浸浴消毒5~10分钟。在鱼种放养和运输途中,水温与田水温度不可超过3℃,若温差较大,应将水温调节到基本一致后才能放鱼入田。鱼种放养时机应选择在晴天上午,不可在雨天或阴天放养。四要加强鱼种投喂管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稻田养殖时,可投喂小麦、玉米、饼粕等各种饲料。如果规模化养殖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每日投喂量约占鱼体总重量的3%左右。投喂时应按“定时、定量、定质、定点”原则进行,阴雨、闷热等恶劣天气要减少投饵或停止投喂。

3.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

一要重视鱼类疾病预防。鱼种进入稻田放养前要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消毒,同时对田块及水体要定期消毒,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二要随时注意水温变化。罗非鱼适温范围为20~35℃,水体温度低于16℃或高于40℃时,鱼类就很少吃食或停食,应通过抬高水位或降低水位等方法调节水温,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当水温超过30℃时,要及时换水,并适当增加田水深度。三要适时进行水质调节。水质偏瘦时,可通过施用腐熟有机肥或其它肥料进行肥水。水质过肥时可采取注入新水方法调节水体肥度。

高温时可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20%~30%。四要保持日夜巡田。每天坚持早、晚巡田,观察鱼群摄食、生长情况,检查田埂及拦鱼栅网等设施设备完好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特别是暴风雨天尤其要注意检查稻田设施设备状况。平时要严防农药污水入田,杜绝鸟、鼠等其它动物入田危害稻鱼。五要及时捕捞收获。稻谷收割前,就要安排捕鱼时间。捕捞田鱼时可先疏通鱼沟、鱼凼通道,方便鱼群集中到鱼沟、鱼凼内。排水时慢慢把水排干,待最后大部分鱼群自动进入鱼沟、鱼凼时,可用小抄网等捕捞工具捕鱼。捕鱼完毕,再收割稻谷。

作者:王文彬 汪政

有关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推荐:

1.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论文范文

2.养殖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3.养殖技术大专论文范文

4.电大养殖技术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5.养殖技术研究大专生毕业论文

6.养殖技术研究大专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