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分析

2016-12-22

大学生创业在当今中国是一个新鲜、重大且复杂的课题,它关系到我国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能否顺利转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能否成功。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分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分析1: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案例及面临挑战

当同龄人还在为车贷房贷辛苦打拼、为是否逃离北上广犹豫不决时,张洪征身上的标签早已是“年销售额过千万”、“商会副会长”、“青年致富带头人”,家里的奖状摆了一床。前段时间他刚回母校发表了一次演讲,向学弟学妹们讲述淘宝村怎么做和他的创业故事。

2011年6月,从菏泽医学专科学院毕业以后,张洪征跟其他同学一样,随便找了一家当地医院实习,这似乎是一条铺好的路。张家世代行医,父亲张德波在鲁西南的张庄做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大哥张洪涛在县医院工作。

父亲认为,“在农村做医生,工作稳定,也有社会地位。”父亲对张洪征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他希望三个儿子都能接班,所以把兄弟三人都送进了医学院。

但当下糟糕的医患环境,以及与劳动投入不匹配的收入,让张洪征有了别的心思。他厌倦了医院嘈杂的环境,想回家干点什么。其实早在2008年高考填志愿时,他就想学电子商务专业,跟计算机沾沾边,又不像计算机系要学编程那么难。但被父亲阻止了。

毕业后,没人能再反对他做自己想干的事儿。他决定开网店,也并不惋惜自己所学专业丧失用武之地,“学医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不浪费。”

2011年时电子商务还没有那么火。张洪征的家乡位于山东菏泽曹县大集镇张庄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乡镇,当时整个村子接入宽带的都没有几家。该地区也没有工业基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全镇32个行政村中有2个省级贫困村、14个市级贫困村。

1990年代后期,村子里有人开始做起影楼服饰的生意。那时正是年轻人出外打工的高峰期,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她们选择做做缝纫的边脚功夫。整体以家庭作坊居多,并未规模化。销售方式也都是在村里做好后,肩挑人扛地拿到城里去卖。

这种上门推销的手工作坊模式发展非常缓慢。据近50岁的大集镇丁楼村村民丁培玲介绍,他们原来就是这样肩上扛着、手里提着,到各个城市设点推销布景,再到后来的摄影服装、道具等,几十年都没有变过。

村子里有传统,张洪征最初想把这种“影楼服饰”搬到网上去卖。2011年6月,他借了2万块钱开始创业。简单购买了几台缝纫机和一台电脑,租赁了门面进行服装加工,并在淘宝上注册了网店,他的生意就开始了。

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分析2:一个80后农村创业失败经历

我是80后,一直有一个创业梦想,想闯出自己的事业,让我的父母享几天清福,把企业做大,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为伟大的祖国母亲争光。可我的创业之路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我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环境,农村的草是遍地都是,又安静,搞养殖业应该是很好的。(这是我在书上看到,要成功整合身边的所有资源)可搞什么养殖,最有经济效益呢?经过调查,我选择了兔子养殖,说干就干,我买了养殖的设施——兔笼子,食槽,水槽还有关于兔子养殖技术的书等。

我考虑到,刚开始我没有养殖经验,也不了解市场行情等,所以养殖规模并不大,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可渐渐问题就出现了,我开始觉得太累,白天打扫卫生,喂食,消毒,打疫苗,拌料等等等,这还不算什么,就这样照顾。还是由(有)兔子死亡,虽然死亡的数量并不多,可还是让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感觉是那种心理的疲惫,而且,要三个月才见效益,就算见效益,由于,养殖规模太小,盈利也不会很多。于是对兔子养殖的兴趣开始淡了,开始寻找见效更快,盈利更多,出力更少,更容易发展的项目。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我接下来又作了一些创业尝试,均不理想。

就在这时,也就是我放弃肉兔养殖的第二年,肉兔价格开始飞涨,比当时的价格,高出了两倍还多。

我开始审视我自己,审视我的创业思想,我的心态。我开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初次创业者的通病。那就是;

1 缺乏吃苦精神,

2 好高骛远,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3 这一条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像马云所说:”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后天才是美好的,可往往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就像我一样,缺少坚持和执着,如果,我当时坚持了,努力了,那么我可能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但是,后悔是没用的,在这里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所有像我一样的80后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努力再努力。执着执着在执着。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只要挺过今天,明天。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后天。

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分析3:双学士农村养鸡 大学生就业创业故事

喻迟博:双学士大学生农村养鸡

拥有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大学生喻迟博去年大学毕业后,为陪伴母亲、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回到了家乡吉安。

在经历了考公务员失利、市场职业难找的过程之后,喻迟博决定自主创业。

“通过对吉安市场的分析,我决定创办‘蓝天土鸡场’。”喻迟博带着家里仅有的6万元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4万元,在离家近30公里的山区,建立了一个土鸡养殖场。刚开始养殖时鸡都患了“新城疫”,喻迟博尝尽了苦头。后来经过学习,苦尽甘来。喻迟博一边扩大养殖的规模,一边创新销售方式,如今,养殖规模已由最初的5000羽发展到今年的2万羽,今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近两百万元。

曹振华:4年,从打工到当老板

从一个优秀的打工仔成长到自己当老板,曹振华实现心中这个梦想只花了4年。

2005年,曹振华从九江学院毕业,为了吸取创业营养,他先后到百度公司、阿里巴巴公司打工积累经验。2009年6月,他放弃了高薪,回到南昌,创办了南昌为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创立“一呼百应”搜索+B2B商业平台的特殊经营模式。

站在自己的办公室,想起公司从无到有,由一开始的两三人到今天的60余人的经历,曹振华向记者深深地感叹:“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明确目标,就能发现和抓住机遇。只要在吃苦中用心,在用心中吃苦,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