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老人吃什么补品好

2017-04-12

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合理营养是十分重要的,其效果有时不亚于降压药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血压老人相关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血压老人吃的补品

1、蛋白质

脂肪过多、加工工序比较复杂的食物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比如五花肉、肥牛、排骨、金枪鱼、腊肉、香肠等,特别是超重、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更不宜食用。高血压病人日常最好通过猪瘦肉、牛肉、蛋类、牛奶、大豆制品等摄入蛋白质。蛋白质不易消化,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高血压患者摄入蛋白质应适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

2、碳水化合物

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高血压病人可以选择米饭、粥、面、香芋、软豆类(即新鲜的豆类,未经晒干等处理),尽量不用番薯、干豆类作为主食。

3、脂肪类

高血压患者在烹饪食物时最好使用植物油,尽量不用动物油(如猪油)。

4、维生素、矿物质

高血压患者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多吃番茄、胡萝卜、菠菜、白菜、南瓜、黄瓜、苹果、梨、葡萄等。而竹笋、牛蒡、芥菜、香辛蔬菜要少吃。

老人高血压不能吃的食物

1、高盐食物

世界上对盐和血压的关系已经研究了100多年,发现高盐摄入可引起血压升高,低盐饮食可使血压降低。这是因为,食物中含盐量太高容易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细胞外钠离子水平的增加可导致细胞水肿,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外周血管阻力大,引起血压增高。因此,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平时要注意控制盐量的摄入,保持低盐饮食才有益身体健康。

2、动物蛋白

根据一些实验室研究发现,动物蛋白的过多摄入对高血压患者的顺利康复会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高血压疾病患者应限制或禁用动物蛋白,因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平常饮食可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等,某些蛋白有降压作用。

3、高热能食物

高血压患者有效辅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制高热能食物的食用。因为高热能食物(葡萄糖、蔗糖、巧克力等)可诱发肥胖,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超重或肥胖。所以,本病患者饮食上应限制高热能食物。

4、温补类食物

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进补的时候尤其要小心,一些温补类的食物也不利于高血压病人的恢复。如枸杞,枸杞既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滋补品。枸杞的果实检测出含有丰富的天然胡萝卜素、维生素C、枸杞蛋白多糖、甜菜碱、亚油酸以及铁、磷、钙等营养成分,有补虚安神、明目祛风、滋肾润肺以及护肝抗肿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或性情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枸杞。

5、浓茶

一些利于降压的药茶是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的有效方法,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利用药茶的降压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病患者要忌饮浓茶,尤其是忌饮浓烈红茶。因为红茶中所含的茶碱最高,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而饮清淡绿茶则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6、咖啡

许多人喜欢闲暇时喝杯咖啡享受一下小资情调,但这种做法不适合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咖啡因对血压的升高起到帮助作用,咖啡因能使血压上升五到十五毫米汞柱,比如,原来血压是120/60的人,在摄取咖啡因后,可能上升至135/75。另外,对咖啡因代谢缓慢的高血压病人经常喝咖啡能增加患早期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老人高血压饮食起居原则

1、饮食要合理

一方面,要少吃盐,因为钠离子有滞水作用,且又能刺激血管壁,引起血压升高。一般主张老年人每日食盐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压者则应控制在5克以下。另一方面,要少食油,除了避免肥胖,也可避免脂肪在血管沉积,促成血管硬化,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除此之外,富钾食物(如小米、玉米面、养麦面、豆类、鱼类、香蕉、竹笋)、高钙食物(如乳及乳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富硒食物(如大蒜、海带、洋葱、玉米)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都是控制血压的最好食谱。

2、运动要适度

高血压病人常常容易合并肥胖、血脂升高和糖尿病。坚持有氧代谢运动不仅有益于血压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肥、降血脂和控制糖尿病。至于运动强度,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心情要轻松

长期情绪紧张的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偏高,肾上腺分泌较多,儿茶酚胺物质释放于血液中,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老人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使心情轻松愉快,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全身血管痉挛、升高血压,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4、大便要通畅

便秘是诱发脑中风的极其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简单而可行的方法是,食物不要过分精细,有意识地吃一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可常吃一些水果、蜂蜜、芝麻。每日早晚坚持腹部按摩,对预防便秘也很有效。当然,多喝水,养成定时大便的生活习惯是更为重要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