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怎样与幼儿进行沟通
导语: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据研究,孩子的某些能力发展是有时间性的,在某一特定时期,孩子对某种能力的发展或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既容易又学得快,若错过了这个时期再去学,就得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而还只能事倍功半。
幼儿园教师怎样与幼儿进行沟通
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的意义
(一)良性的沟通是知识信息传递的媒介
在课堂中,幼儿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更多的体现在了及时的引导、及时的纠正错误、及时的帮助等方面。从性质来说,教师的作用是辅助性的。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的完成教学目标。也只有通过良性的沟通,才能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起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灵活的沟通渠道。
(二)良性的沟通是教育效能实现的关键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得一种关系体现。而这种关系的建立也是完全的得益于教师和幼儿之间良性沟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的。它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可谓是大有裨益。同时,它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现状
我们所说的沟通,主要是指实现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可以说,沟通是产生人于人之间不同联系的重要介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大多数都是由于沟通不到位,沟通效果不佳的原因导致的。换句话说,矛盾的根源可以归结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沟通的原因造成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无法做到了解幼儿在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差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都是都是采用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成长空间,抹杀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具有某一些特长的幼儿,倘若我们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得不到发挥和表现,那么他们的某种天赋在无形中被浪费了,这也有特长的孩子也成为了“泯然众人矣”!而需要承担 “刽子手”的责任的,就是我们教师。
(二)“一味强硬”的沟通方式
教师在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并没有选择好着力点。他们在教育行为中,并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和语言上的解释。反而,是选择了“一味强硬”的沟通方式,激化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矛盾,导致沟通效果不佳。比如:在我的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幼儿,他的身上有着非常之多的闪光点,他聪明、活泼,遇到事情能够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有自己的思想和小主意,这让很多教师都非常的喜欢他。
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那就是非常的贪玩、调皮、爱使小性子,而且有着一股“牛劲”,这也让很多的教师都非常的头疼。为了能够“降服”这个孩子,让他变得怪怪听话,我们的教师大多都是采用的严格且严肃的态度,企图以教师无上的权威来让孩子妥协,听话,甚至是畏惧,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但是,这种“一味强硬”的教学方法,却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抹杀了孩子天性中的那种活泼和纯真,让孩子不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再敢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反而,是将对教师的那种不满深深的埋在了心底。长此以往,不仅仅让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严重的,还会造成幼儿对教师的那种敌对心理,甚至是仇恨心理的现象。
三、如何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
在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参与主体。而良性的沟通则是搭建在二者之间的桥梁,是保证预期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因此,沟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功课。如何的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一)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创造性、实用性
1..耐心引导,为幼儿赢得成长的时间
教育幼儿,不能一味的强硬,不能一味的约束,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们服从,而是需要以充足的耐心去讲道理,去解释。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耐心且严肃的告诉他们问题错在哪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为幼儿赢得成长的时间。
2..爱心呵护,为幼儿营造成长的空间
教育幼儿,需要用爱心去呵护,为幼儿营造成长的空间。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的并不是“替他做”,也不是“帮他完成”,而是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引导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这样才能够融化孩子的心灵,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幼儿成为好朋友,才能够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二)尊重幼儿,注重幼儿个性的塑造和发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人。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欣赏,能够有效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能够间接的融洽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从心中热爱班集体,融入班集体,找到一种自我的归属感,实现幼儿个性化的塑造和发挥。
(三)换位思考,掌握沟通的技巧
从家长角度来说,需要家长朋友们能够从孩子角度来想,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了解孩子的主观意愿,让家长能够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到幼儿成长过程中。
从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的融入幼儿的世界。锻炼和提升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从幼儿角度来说,要引导幼儿站在同伴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打破“孤军奋战”的僵局,让家长朋友们积极的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去,家园共育,共同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在现代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园共育也需要随着不断的成长和更新,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发挥。比如:搭建网络幼儿教育的平台。通过平台,家长朋友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幼儿和学校的一些最新的动向,了解到幼儿每天在学校的具体活动,进一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以此,来保障学校教育的顺利实现。家长朋友们也能够通过平台来及时的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同时,可以与学校和教师直接对话,及时有效的解决幼儿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朋友们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真正实现学校-家长-教师同步互动的局面,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大助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学问,讲究的是艺术,追求的是效果。教师在教育幼儿时,需要注重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创造性、实用性发挥,尊重幼儿,注重幼儿个性的塑造和发挥,学会换位思考,家园共育,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