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自主创业经营

2016-11-09

经营一项生意,一家店铺,一个企业,无论事业大小,从经营者的细节都能折射出他对事业的认真程度,让我们先从小处入手,看看这些80后如何自主创业经营生意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80后自主创业经营的相关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80后自主创业经营:两少妇围绕“鼻涕”做大生意

鼻涕是件糗事,擦鼻涕是件小事,所以没人把“鼻涕”当回事!然而就有那么两个人,围绕“鼻涕”做成了生意,还发了大财!

今年44岁的朱莉。皮肯斯现在是“有点忙”公司的总裁,公司主要生产一种叫“鼻涕虫”的儿童用一次性湿巾。从创业初期年销售额不足百万美元的几人公司,发展到2011年预计销售额为千万美元的十七人公司,“有点忙”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商海奇遇?

故事还要从四年前说起,当时朱莉的闺蜜麦蒂。多尼还在为清洁宝宝因感冒源源不断的鼻涕而郁闷。麦蒂每次用盐水清理女儿鼻涕横流的鼻子,就会遭受调皮女儿的无理取闹。于是她不得不将盐水倒在湿巾上才把女儿的鼻子搞定,而这块洒有盐水的湿巾正是“鼻涕虫”的雏形。

麦蒂觉得这或许是个商机,于是便将这个想法与好友朱莉分享,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开始了创业之路。她们首先用谷歌在网上反复搜索,看市场上有没有同类产品。令她们兴奋的是,谷歌的搜索结果显示: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宝宝擦鼻涕的湿巾!于是她们拿出4万美元存款做启动资金,雇来科学家和制造商按她们的构想设计产品。

样品一出来,她们便忙着向孩子、亲戚、朋友甚至小区的居民免费赠送,检验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当这种配有维生素E、芦荟、甘菊和盐水的“鼻涕虫”湿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时,她们便开始大规模生产了。

一包30片装的“鼻涕虫”售价大约为4美元,它不但含天然的盐,可以有效地清洁鼻涕,而且不含酒精、酞酸盐和防腐剂,副作用小。“鼻涕虫”有葡萄香型、薄荷型、芳香型、无香型四种,淡淡的香味很受宝宝的喜爱。

由于填补了市场空白,“鼻涕虫”一上市销售额便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很快风靡美国儿童护理市场。连沃尔玛、来德爱、好市多这样的零售巨头,都把“鼻涕虫”摆在了货架的明显位置。不到一年的时间,“鼻涕虫”已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公司2008年销售额为290万美元,2009年则达到900万美元。趁着“鼻涕虫”风头正盛,“有点忙”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产品鼻尔康,同样也是专门用来擦鼻涕的湿巾,只不过是专为成人设计的。

2009年9月16日,朱莉和麦蒂受邀在“妈妈企业联合会大会”做主题发言,成为媒体关注的妈妈创业榜样。2011年初,她们的新书《鼻涕虫背后的商机》出版,这本书向妈妈们介绍怎样在照顾宝宝的同时发现商机。

朱莉说:“俗话说机遇就是一切,零售商们正在寻找一种为爸爸、妈妈排忧解难的产品,而我们的产品就应运而生了。”创业必须有好的创意,而创意往往就在你身边。你可以嘲笑做“鼻涕”生意这件事,可你不会嘲笑“鼻涕”生意带来的收入。“擦鼻涕”这种生活中的“小节”能够成就一段创富传奇,关键在于朱莉和麦蒂能够发现人们的真实需求。把需求做成了生意,成功似乎就有了一半。

一家零售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尼尔。斯特说:“‘鼻涕虫’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种创新模式之上的。‘湿巾’这个产业可以细分为更多的次级产业,比如家具清洗湿巾和镜片清洗湿巾。‘鼻涕虫’只是在一种细分产品中攻了城、略了地。”如果你的产品不具备稀缺性,那你就在差异性上下点工夫吧。

80后自主创业经营:80后女孩,种植“天价”蔬菜

不做“格子间工蚁”

在北京,一点零星的绿色也是奢侈,但在大兴县野猪岭下的一片山谷里,记者却看到一个桃花源般的青翠世界。红彤彤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金黄滚圆的“黄河蜜”,大片结满各种果实的果树。这就是张茵占地300多亩的有机农场。

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旁边散落着一片欧式木屋,它们的主人全是追随张茵而居的外国人,其中既有工程师、演员,还有大公司的老板。

4年前,张茵还是中关村的一位IT丽人。当时,26岁的她已成为销售主管。但谈起这个光环下的实质,女孩直接解释为“打杂头头”:“从行政开支到会议安排,再到市场活动、客户维护,所有和支出有关的大小事,都得我操心。”

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颈椎病发,套着项圈躺在床上时,她还要遥控市场推广活动的明细;难得休年假,维也纳的凌晨两点,却被客户一个电话吵醒。对此,她只能无奈苦笑:“逃那么远,还是被工作追压。很多外国人度假时,能真的把工作统统扔掉,但我做不到。”

直到那天惊闻一位女孩因疲劳过度猝死,张茵才如梦初醒。她悲哀地想:所谓白领,别看衣着光鲜,不过是格子间里可怜的工蚁,最终不是倒在格子间里,便是倒在去格子间的路上……

为排除心中的郁闷,她和男友跑到京郊的深山里疯玩。其间同一位山里大嫂聊天时,张茵感慨地说:“这里的空气真好,哪像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闷死了,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再说,种地既能锻炼体力,又能吃上自己亲手种下的菜,那种感觉一定很爽!”大嫂却笑着说:“那还不容易,我们这里土地多的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正愁没人种,有的都荒了。

”如果你能来这里投资,建个农场种菜,说不定还能赚大钱呢!“对方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张茵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更有趣的是,她听说著名笑星陈佩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正带着妻子隐居在离此不远的大山里种树呢。

有机蔬菜倾倒北京老外

2008年初,张茵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很快租到了100亩土地。租金虽然不多,但真要建农场,却需要一笔数目惊人的资金投入。比如要雇工人、盖房子、搭建大棚、采购灌溉设备等等。一天,她正为如何筹钱的事犯愁时,男友开玩笑说,晚上把朋友们都请到家里聚聚,边吃饭边让大伙献计献策,说不定还有人愿意投资呢。

也许是大家久居都市,受够了农药残留和尾气污染之害的原因,听说张茵要在山里办一家有机农场,个个都感到新鲜而兴奋。其间,张茵的好友凯特莉女士更是对之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说自己出生在法国北部一个农场主家庭,当过农艺师,对果蔬的种植管理颇有一套。几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开公司,自从有了孩子便成了专职太太,正愁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呢!

山花烂漫,小溪清澈见底,空气纯净得像过滤过一般。到野猪岭考察时,凯特莉和丈夫一下就被那里近乎原始的美丽风景迷倒了。他们当场决定,投资20万美元入股,并把家安在农场。对张茵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惊喜!

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太太,一个穿着时髦的小姑娘,她们能懂得如何下田?不久,附近的村民就开了眼界,只见张茵带着工人搭起了钢架大棚,用的是从以色列引进的灌溉设备,地上还有专门建起的雨水收集装置;农民种菜,都离不了尿素、磷肥之类的化学肥料,张茵用的都是经过发酵消毒的人畜粪便及草木灰,用她的话说,这些都是”蚯蚓肥“,这种肥料天然营养,种出来的菜才好吃。除此外,农场还有很多规矩,比如禁止使用农药、催熟剂、除草剂……

这些是外来者最容易看到的,而背后看不到的,是对蔬菜生长的精确把握和质量控制。以上海青为例,在这里每亩地种植18万株,每株间距5厘米,22天采收,每株重量8到12克。”很多人问我,你们怎么给一颗菜设定质量标准?实际上,严格按照标准化方式生产的蔬菜每颗重量误差只有5%左右。“拿西红柿来说,张茵的要求甚至具体到每一株上挂多少果,多余的必须剪掉,以确保产品质量。与普通西红柿的软绵不同,有机农场生产的西红柿香脆多汁。张茵说这就是天然的味道。此外,其甜度能达到11,已经接近西瓜的甜度了。

芹菜是最常见的一种菜,可是当地山民却发现张茵种出的芹菜几乎是空心的,没有筋却很挺拔,水嫩新鲜。张茵解释说,由于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素之类的东西,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口味和鲜美品质。

尽管张茵生产的有机蔬菜每公斤通常卖十几元到二三十元,是普通蔬菜价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在市场上却格外抢手。不少大型西餐厅及星级酒店,直接将货车开到田头采购。

与别的农场不一样,张茵请雇工特意不要熟手。”一些熟手会自己变点魔法,让蔬菜长得更快更好,而我的信念就是纯天然种植。“第一年张茵的农场就赢利60多万元。

在国内推广CSA农场模式

在家时,张茵几乎是个”五谷不分“的女孩,更不要说种菜,现在包括温室培植菜苗,甚至是开小型拖拉机等,她都样样精通。昔日白嫩的双手早被晒黑,掌心里甚至有一层厚厚的茧子。接受采访时,张茵向记者讲了个笑话:第一次在土豆田里见到亚麻时,她还因为它们的美丽,从内心发出夸赞。但很快,这种开着蓝紫色花朵的植物就让她烦恼不已。因为种有蔬菜不能使用除草剂,这种浑身带刺的杂草,只能靠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亲手拔掉。

通过经营有机农场,张茵组织了许多”绿领“环保人士。她的客户中有一位英国女士,过去订张茵的菜,怀孕后干脆和丈夫一起把家搬到了这里。后来夫妻俩还专门办了一个英文网站,向北京的欧洲老乡介绍张茵的有机农场。

2009年3月,英国农业部举行蔬菜基地评选活动,在他们的介绍下,张茵应邀前往英国考察。女孩很珍惜这次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每到一处,她都让翻译对专家的话进行详尽讲解,自己再做好细致的笔录。在威尔士一处蔬菜基地,张茵真是大开眼界,基地从选址到蔬菜的培育管理,以及配送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这些是她以前在国内闻所未闻的。

从英国回来以后,张茵一口气从欧洲引进了30多种时尚蔬菜,又赚了一大笔。另外,她发现国外十分流行CSA(社区支持农业)农场营销模式。即在种植季节之初,消费者预付给农场主一部分钱,而农场主则保证自己的产品百分之百的是有机蔬菜,并避开中间商直接把健康菜送到订户家中。这样就能以法律合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今年春天,将农场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的张茵,开始尝试在国内推广CSA模式。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订户相信,你种出的东西是绿色健康的。除出具权威部门的化验报告书外,女孩还将农场生产有机蔬菜的全过程拍摄下来放到网上,并欢迎客户随时到菜地观察甚至直接参与劳动。

如今张茵已经有了200多万元的家底,日前接受采访时她向记者透露,还准备投巨资在风景如画的山谷里办一家旅游度假村。届时,生意一定会火得不得了!品着茉莉花茶,女孩讲这话时一脸的自信和激情。

爱逛街的女孩子常常为商场里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制品倾倒。忆通现在是水晶玻璃制品行业的知名品牌,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品牌可是从思明北路上的一家沿街小店发展起来的。店主许先生就是坚持1O多年只做水晶玻璃制品买卖。

早些时候,许先生所卖的水晶玻璃制品还是市民生活中的陌生事物。为了让厦门人接受这些漂亮的瓶瓶罐罐,许先生举办了一个活动,请市民来猜猜各种酒杯的用途。结果,市民参与很踊跃,忆通和它的瓶瓶罐罐一炮而红。

但是让市民真正掏钱买,还是一件难事。“当时人们哪里会掏钱去买这些高价货呢。”许先生说,一个算得上高级的钢化玻璃杯,价格是1元钱,而许先生的法国进口玻璃杯要卖lO多元。很多人不理解:l块钱的钢化杯掉地上还不一定会破,这10多元的东西,掉在地上却肯定会破,干吗花这个钱呢?

不过,许先生不灰心,他又想了个法子——把店里的玻璃制品送给星级酒店的经理用,不收钱,让他们免费用。渐渐地,这些高贵、华丽、时尚的杯子被第一拨顾客接受了。不光酒店抢着要,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市民们也开始关注这些通透精致的玩意儿。用这个看似简单的办法,许先生的店迈出了关键一步。

许先生在店面设计上也颇费心思。现在,忆通正在筹备开设一家新店。“您的家里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店就是什么样子的。”据透露,新店将模拟家庭场景,玻璃制品会按用途摆在它们应该出现的位置,店内专业人员还会指导顾客进行家居布置。

许先生说,开店不一定要求大而全,事前打听好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选对自己要经营的商品,加上一个与众不同经营思路,“单调”的小店也可能越做越大。

80后自主创业经营:“苹果皮”兄弟创业记

四个月前,在深圳大芬村附近的一个住宅小区里,来自河南的潘氏兄弟在这里租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公寓,作为他们创建的衍生科技公司的新办公地点。

最大的那间是哥哥潘磊的办公室,茶几上是广东商人的标配——一套褐色茶具。靠墙放着一张宽及两尺的老板台和可以仰躺的大班椅。两面墙上,“大展宏图”和“鸿业腾飞”两块牌匾闪闪发亮。

唯一让人感到有一点高科技气息的是,约20名新招的员工散落在客厅、卧室和厨房的各个角落,人手一台电脑。他们中既有潘磊的朋友、邻居,也有陌生人。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和潘氏兄弟一样年轻。

从“苹果皮”到“苹果盘”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在深圳一间仓库里捣鼓出一款产品,将不能打电话发短信的iPod Touch变成了iPhone,因此被称为“苹果皮”兄弟。沉寂了一年之后,兄弟俩近期又将发布一款新产品——“Apple Pan”。

“Pan”是兄弟俩——23岁的潘泳和25岁的潘磊的姓,同时也是“盘”的拼音,翻译成中文,意为“苹果盘”。

用户将这个状如方形U盘的东西插入iPhone的充电接口,就可以在iPhone上直接读取盘中的电影和音乐,还可以将iPhone中的照片直接复制剪切存入盘中——不用连接电脑,也不用连接苹果的应用商店。和传统的U盘一样,“苹果盘”也有USB接口,用户还可以将盘中的文件与电脑中的文件互拷。而且,这玩意不仅适用于iPhone,也适用于iPad、iPod Touch。

此时,潘氏兄弟已经卖出了2万多台“苹果皮”,赚了一百多万。但他们这条创业之路却走得一波三折。

两次被骗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还蜗居在深圳姑父家的一个废旧仓库里。当兄弟俩东拼西凑几十万元,准备投入生产自己发明的“苹果皮”时,市面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山寨产品,没有资金来源的他们也随即陷入了困境。

但幸运的是,前来找他们的人络绎不绝——有生产厂家,也有风险投资商。其中一个电话来自潘泳的母校——河南黄淮学院。

那是2010年9月的一天,来电者是黄淮学院国际软件专业的系主任。对方称,看到潘泳的事迹后很振奋。一通表扬之后,问潘泳现在有何难处,并表示学校愿意给他提供帮助,希望他有空时回校看看。

几乎与此同时,题为《黄淮学院毕业生潘泳取得骄人成绩》的新闻稿就挂上了这个地处中原腹地、少有人知的大学的网站。文中写道:“潘泳的成功,是对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次检阅,对在校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榜样作用。”这时,潘泳已经毕业离校一年多了。

一个多月后,潘泳回到了母校,面对全校师生作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学校史无前例地为他颁发了10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并选拔3名优秀学生给他当助手。

校方此后刊发的一篇新闻稿中还提及,将为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不过,据潘泳介绍,他一直不知道这位老师是谁,而学校选拔的3名学生,到其公司实习几个月后,也自行离开。

学校资助的10万元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相对于三四百万的生产费用,这笔钱依然是杯水车薪。此时,一些有生产能力的代工厂老板找上门来,提出了解决方案:由他们投钱,潘氏兄弟提供技术,卖出的利润,五五分成。兄弟俩决定接受。

经多次接触,他们选中了一家生产商,推出“苹果皮一代”。然而,在出了几千台货之后,合作方突然停止了合作。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只不过对方换了个名字:C皮。追查之下,兄弟俩发现,生产者竟然就是自己的合作方。

首战失利,但他们不甘放弃,重新寻找了一个合作厂家。这一次,潘泳特意给软件加了密。不久,“苹果皮二代”出世。

然而,兄弟俩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在出了近一万台货后,第二个合作厂商也停止了供货。对方破解了潘泳的加密技术,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苹果皮加强版”。

二度被骗,让兄弟俩对这样的合作模式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决定找一个只做代工不做销售的企业合作,由自己来投钱,下订单生产。

虽然没能赚到“大头”,但与一年前相比,兄弟俩的状况也大大改善。iPhone4一上市,一直没能用上iPhone的兄弟俩就各买了一台。他们不仅将远在天津治病的父亲接到了深圳,还把在北京做汽配生意的二弟潘岩也拉了过来。三兄弟重新注册了公司——深圳衍生科技有限公司,对股权重新进行了分配——研发出“苹果皮”的潘泳占股50%,潘磊和潘岩则各占25%。

现在,兄弟三个也有了初步分工。口才最好的大哥潘磊统领全局,有生意经验的二弟潘岩主管财务,而以技术见长的三弟潘泳则继续抓技术。他们原本是一人一个办公室,但唯独有些内向的潘泳拒绝了,他说:“一个人待一个房间,不习惯。”

从“苹果盘”到智能手机

2012年2月17日,潘磊在带记者参观完新的办公室后,有些不自信地问:“怎么样?有没有点样子了?”

靠“苹果皮”赚了一些钱之后,潘氏兄弟就开始招兵买马。半年多的时间,公司已经搬了两次,原因是招收的员工越来越多,原来租住的地方已经容纳不下。

在潘磊的构想中,这远远不是他满足的现状。原本在江门做装修生意的他,每天的生活可能是:拉单,砍价和出入各种各样的建材市场。但弟弟无意中鼓捣出的“苹果皮”,将他推到了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他总是笑着说:“有什么办法,我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苹果皮”做出来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尽可能地从中赚到钱。然而,连续两次被骗,以及随着“苹果皮”上市之后热潮的消退,他开始意识到,仅靠这一款产品,肯定成不了大器。

对公司来说,几乎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技术“天才”——弟弟潘泳身上。在“苹果皮”试验成功后,潘泳就想着设计一款无线版的“苹果皮”——用户只需要拿着这个状如遥控车锁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打电话发短信。这个装置中,还可以插入第二张卡,与iPhone手机一起,实现双卡双待。

不过,这个功能实现起来颇为困难,无线遥控利用的是蓝牙技术,最初的几个月,没有任何进展,兄弟俩也陷入迷茫。潘磊说,那时他一度绝望,根本不知道公司的方向在哪里。再加上不懂管理,整个公司的士气都非常低迷。

就在此时,潘泳意外地发现,他竟然将iPhone手机的接口协议破解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何不专为iPhone做个移动硬盘呢?

用过iPhone的人都知道,若要下载电影和音乐,或将手机中的照片导出,都需要将iPhone与苹果的应用商店iTunes相连。对许多新手而言,这道程序颇为复杂。而且,受限于苹果手机的内存,iPhone中所能存放的电影和音乐也有限。“苹果盘”解决的就是这个难题。

“新的产品如果能避开iTunes,解决资料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市场肯定也不错。”他说。经过几个月的试验,这个取名“苹果盘”的产品研发成功。

不过,“苹果盘”出货之后是不是真的会像“苹果皮”一样畅销,潘氏兄弟心中其实也没底。但他们这次却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产品尚未投产,就已经设置了加密程序,防止被人“山寨”。

除了这款新产品,潘磊还计划引导公司转型。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忙于申请手机生产牌照。按照他的判断,目前正处于功能机与智能机升级换代时期,而在他看来,“这是公司转型的唯一机会”。

“不管成不成,先试试再看”,潘磊宣称,他现在终于想明白了公司的未来——那就是做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产品,而主打领域则是智能通讯。“融资”、“上市”,这样的词汇不断从他的口中冒出。他已经打算要将衍生科技做成一家大公司了。

在其网站上,一款新的智能机已经亮相。这款5.3英寸屏、500万像素摄像头的智能手机采用的是安卓系统,标价只有798元——几乎是市场上同等配置的智能机价格的一半。

潘磊称,他打算学习小米手机的销售模式——不经过任何代理商,直接在自己的官网销售。而之所以将价格定得如此之低,则完全是想在智能机市场上打点“名气”。

不过,对于潘氏兄弟来说,现在最大的风险是:苹果公司会怎么对待他们的“苹果盘”。

与一年前不同的是,兄弟俩这次没有回避拍照,也没有回避媒体报道,他们斩钉截铁地表示:“苹果盘”只是破解了iPhone的接口协议,没有越狱,也没有损害苹果公司的任何利益,“完全不担心有任何问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