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城风云影评3篇

2017-03-19

赌城风云影评1

前两天那本《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看到最后一章《赌场》,我正好重温数年前看过的《赌城风云》。三个小时的影片,却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这么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大师的摄影机前有条不紊;极为精细的台词、极为精细的配乐,无法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和用心;当然少不了画外音的巧妙插入,更使影片精彩至极。

《赌城风云》继承了《好家伙》的快节奏,把一帮无赖的生活拍出了诗意,拍出了感情。我们不用对他们进行道德判断,因为黑帮分子同样人,就如最最凶暴的尼奇在大家看来又有其可爱的一面,而这些都是源自真实的情景,甚至我们会对他们当时的生活方式着迷,所以试图谴责什么的人才是虚伪的。

赌城改变了他们,使他们达到人生的顶峰,也正是在赌城,更易成功带来的傲慢、无法无天带来的傲慢,他们全都完蛋了,或者赔上性命,或者差点赔上性命,至少他们的“职业生涯”全结束了,那些像明星般生活的日子都结束了。从此赌城再也没有70年代帮派背景的风光,成为了阖家旅游的场所,在孩子们观看海盗船的时候,家长们输光了房贷和学费。不管时代如何转变,唯一的赢家依然是庄家。

当尼奇和萨姆两条线拧到一起时,他们的膨胀最终毁掉了一切。野心使得他们不断超出底线。尼奇盼望着离开老家,天高皇帝远,到赌城找儿时的伙伴萨姆掩护身份,然后他可以为所欲为地满足他杀人的暴力倾向、偷东西的欲望,最终目空一切,不仅自己想取代那帮老家伙,还触犯了黑帮最大禁忌——搞别人老婆。他以为出格无所谓,其实一切都在老大们的控制和FBI的监视下,他们都在赌博,尼奇拿自己的狂躁赌,萨姆则用他与金吉儿的婚姻赌。

萨姆的生意就是让每个人都开心,自从金吉儿出现,他的理性逐渐丧失,就像刚刚见到她,她在赌场作弊,萨姆用尽办法防止作弊,偏偏放过了她,并觉得很酷。她并不爱他,一个天生的婊子只是为了那些钱和珠宝,他却自以为可以改变她,最后不可挽回时他又不想让她走,所以不会给她钱,可他在一开始答应过她,不过当她偷到钱,又在很短的时间里挥霍一空。一个反复无常的女人,堕落是她的本性,自信爆棚又渴望家庭的萨姆怎么能看到?

最终家事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本来井井有条的事业运作和严谨的程序,那些老大们看不下去赌城的混乱,更接受不了自己的油水越来越少。最讽刺的是一份毫不起眼的自费账单竟然把黑帮这颗大树连根拔起,无论是权高位重的老大们,还是真正操作生意的萨姆和尼奇,或者底下的打手小喽啰,无一幸免。那个在沙漠里挖洞的时代一去不返。

赌城风云影评2

《赌城风云》(《casino》)是马丁.斯科塞斯《犯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封篇之作,《casino》显然没有令人失望。本片延续了“将暴力进行到底”的主旨,涵盖了一切马丁.斯科塞斯的必备要素,依旧暴力,依旧悬疑,依旧撼人心魄,依旧“理性”。之所以说“理性”,完全是相对于另一位黑帮片大亨——弗朗西斯.科波拉来说的。相较于《教父三部曲》将笔墨过多的放在美好情感与背叛的挣扎上,《casino》及先前的《好家伙》则更多了一份平和的理性,就像罗斯坦得知自己的老婆金吉儿与最铁的哥们儿尼基有染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份超乎常人的淡定,都昭示了罗斯坦用“脑子”说话的特点与本片理性色彩较浓的特征。

的确,操控整个赌城最需要的不是义气,不是金钱,更不是暴力,能将各类富的流油却坏的透水的玩家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只有智慧和理性。在没进入赌城之前,他们可能是最狡诈的狐狸,可一旦进入拉斯维加斯,所有的机智都会被贪欲所覆盖,而唯一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并用头脑从中获利的,只有罗斯坦一人。影片开头,导演便毫不隐晦地批露赌城罪恶的规则与违反规则所要付出的代价。深谙这一切的罗斯坦将赌城处理的井井有条,他用理性明哲保身。然而,从他看到金吉儿的一瞬间开始,一切就都骤然改变了。虽然他的理性并没有消失,甚至自己也意识到“一见钟情”上这样的女人是多么危险之极的一件事。但他最终还是应了“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古话,在明知金吉儿贪爱钱财、毒品且并不爱自己的情况下,毅然将其娶进了门。或许罗斯坦也为自己的这一感性举动找过理性原因(这一点可以通过紧接着剧情发展的画外音略知一二)。比如金吉儿善抓赌城中人之弱点,能够不露声色地打点各方,最终使自己从中获利。从这一层面看,金吉儿也算的上是赌城的女中豪杰了。罗斯坦将其纳为妻子,自然能够更加统筹全局,巩固自身的掌门人地位。另外,金吉儿的魅惑与社交能力也恰好填补了罗斯坦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身边的空缺花瓶之位。但即便说这些都是罗斯坦将金吉儿娶进门后的好处,那么除好处之外的祸根则也是明显到罗斯坦根本不可能忽视的。金吉儿的美毋庸置疑,然而与美形成对比的善良则少得可怜。她贪婪无度,只相信金钱也只追求金钱。为了金钱她可以抛开一切,甚至将女儿作为要钱的筹码。他的人生不求付出,只取回报,是一个让人忍无可忍的女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停暴露本性的女人,却使罗斯坦永远无法彻底放手。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割舍不断”类似于甚至就是金吉儿对自己的“软货”前男友(詹姆斯.伍兹饰)痴心不改的翻版。一定程度上说,罗斯坦一生之中少有的这次感情用事毁了他今后的远大前程。当然,这只是一定程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赌城,永远不存在单一、持久的赢家。从游戏沉迷者的富商到赌城经营者罗斯坦,再推至幕后黑手意大利老牌黑帮。自以为可以永远赢下去的,全部输得倾家荡产甚至搭上了性命,成为拉斯维加斯周围沙漠“坑中之一”。只有像罗斯坦这般的大脑二十四小时永远转动的人才可能在最后寻求夹缝求生存。

这是赌城,也是人生,没有永远的胜利,赢家输掉一切......

赌城风云影评3

斯科塞斯最拿手的还是史诗化的黑帮片。很多人说此片是这位电影社会学家集大成之作,最为一个非专业的菜鸟影迷,我说不出个一二三,但观影完毕还是大体感受到了这种所有精华集与一体的经典所在。此片中,斯科塞斯依旧启用最佳拍档德尼罗为主演,依旧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依旧将暴力溶于一种平静和客观的视角中。人物的命运就在这种近乎于冷漠的镜头语言中翻滚,毁灭,而斯科塞斯只是静静的看着,这恰恰是其电影对观众最大的震撼所在。

影片中德尼罗的表演符合他一贯的水准。我甚至有些怀疑他在饰演这种类似黑帮老大的角色时,即使发挥失常,我们也丝毫觉察不到。因为他就往这一站,微微偏头,双眼盯着某人,这就成了活脱脱的BOSS相,完全不需要多余的诠释,可谓“老大天然不是德尼罗,德尼罗天然是老大”。德尼罗的这种演技水准,就如同武侠小说中超一流高手的存在,每个招式看来都简单之极,却浑然天成无懈可击——你永远知道就是这么回事,可是你永远也学不会。

片中莎朗·斯通的角色让我触动很大,准确来说是反感至极。一个女痞子加妓女,为了所谓的爱情和独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然后连这点所谓的梦想与自由意识也丧失殆尽,完全沦为毒品和欲望的努力。德尼罗不够关心她吗?不是,是她自己的迷茫和幼稚葬送了自己,到最后成为人人唾弃的婊子。莎朗·斯通能凭借此角色揽得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可见对此角色塑造的成功,不过看她近年来戏里戏外的表现,不得不让人觉得她能演好这个角色,完全是其本性使然,也算是本色出演。

《赌城风云》似乎可以看作是经典帮派电影的类型终结者。诚然在它之后也有相当多的黑帮影片,其中也不乏《美国黑帮》和斯科塞斯自己的《纽约黑帮》这种上乘佳作,但不难看出,这类的帮派电影已然和80年代前的帮派电影产生了很大区别。近年来的帮派电影中,动作场面越来越火爆,也越来越占更大的比重,而人物的对白和所谓的文戏则似乎越来越不被看重,如今的帮派电影中,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教父》开头那段经典对话的文戏了,所有的帮派老大都恨不得说上两句后就立马拔枪相向挥刀互砍。

不能说这是帮派电影一种退步,这种变化的原因归结到一点,说出来其实很俗:时代的变化。当年以《教父》为代表的帮派电影中,黑帮成员多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他们展现出一种底层的绅士风度,助危扶困,如教父唐·柯里昂就曾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对抗恶劣房东;他们以家族和族群为组织,拥有着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水准,譬如从不沾染毒品。这种荧幕形象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或者说符合观众当时所认知的真实黑帮状况,因而这些制作精良的传统帮派电影就受到了大批观众的追捧,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成就了影史上的一段辉煌。

《赌城风云》中的帮派已经由《教父》中的纽约转向新兴赌城拉斯维加斯,这些帮派成员虽然是“外来人”,远在“老家”之外,却依然和老家的大佬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即便后来进贡的钱越来越少,可是身为维加斯老大的尼克依然对大佬们忌惮无比。这个强大老板就是在美国势力强大的美国卡车司机工会。事实上,当年美国各类工会的起家也离不开各类帮派的帮助,甚至可以说原本美国不少的工会就是帮派起家,他们被众多爱尔兰裔把持,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手段,发展出庞大的产业链,成为游离于美国法律边缘的重要力量。然而今天的美国工会早已洗脱了帮派痕迹,俨然成为一个能够左右美国政坛的巨大政治势力。也许,当年的拉斯维加斯就是他们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最后污点,也成为“古典帮派”最后的辉煌。

此外,美国当今的社会情况已与当年大不一样。大批拉丁裔,亚裔,东欧的移民涌入,取代了当年意大利人爱尔兰人的地位(或者说填补了他们留下的地位),成为帮派的主力,而他们则拥有着和当年的前辈们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乃至帮派道德标准,传统的帮派电影就失去了现实形象的根基。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焦虑化,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难一坐3个小时来欣赏一部在他们看来啰里啰嗦而又一点也不火爆的黑帮片,哪怕导演是斯科塞斯。

于是,曾经史诗般的帮派电影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电影归根到底是一种娱乐消费,电影的商业属性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与生俱来,时代在变,电影就得变,黑帮片也不例外——市场告诉我们,观众想看什么,我们就拍什么。不过当下,斯科塞斯监制的如文物般的《大西洋帝国》收到热捧,表明某些传统还是有持久的魅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