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
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五单元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训练题练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4分)
(1)刷,汗水立刻从他额头qìn出来。( )
(2)终于,那纸烟燃出圆圆的深红的火头,火头上niǎo niǎo地升起颤抖的青烟。( )
(3)从这图像中去jí取启示吧。( )
(4)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fěi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
2.将下列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原文默写。(4分)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3)《沁园春 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4) , 。生活正应像你这样充满音响,波——浪——啊!(蔡其矫《波浪》)
4.下面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化险》写的是中央纵队在黄河岔化险为夷的经过,体现了毛泽东等人的伟大魄力与战略眼光。
B.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揭示其精神品格。全词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C.《沁园春 雪》一词,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D.《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名篇,作者还有小说《童年》《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5.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洌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各得其所 妙手偶得 相反相成 B.各司其职 妙手偶得 相得益彰
C.各得其所 豁然贯通 相得益彰 D.各司其职 豁然贯通 相反相成
6.某校七年级(1)班的王玲同学,因母亲生病长年卧床无人照料,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她的父亲多次要求她辍学回家帮助操持家务。假如你是王玲的班长兼好友,打算前去做说服工作。临行前你将做些什么准备?届时你如何对王玲的父亲说?(5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0分)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8.这首词中,词牌是 ,题目是 。(2分)
9.原文填写。(2分)
(1)《沁园春 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
(2)《沁园春 雪》中的主旨句是: 。
10.《沁园春 雪》中词人“望”见了哪些景物?(3分)
11.《沁园春 雪》中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
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上车的是一个约六十岁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己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
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地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
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深重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握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着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
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老人的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的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很多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地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爱戴的人物评选活动中,人们毫无争议地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
(有删改)
12.第2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13.从表达方式和情感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4.请就本文中的人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简要回答。(4分)
问题:
回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香 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黏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11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蝉翼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黏牙。
○12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13“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便立刻央她带我去看。
○14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香伯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15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人家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干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16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17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18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是那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19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5.香伯有哪些“怪脾气”?(5分)
16.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7.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5分)
18.从修辞角度看,第○16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5分)
三、写作(40分)
19.仔细观察周围的某一景物(事物),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赋予景物(事物)以象征意义,要有真挚的情感,题目自拟。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答案:
1.(1)沁 (2)袅袅 (3)汲 (4)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提示:注意“零”“碾”“作”的写法,书写正确、工整即可。
3.(1)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对水藻是细语 对巨风是抗争(注意平时积累诗词名句,不要写错别字。)
4.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5.C(“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符合①句中画线处的意思。“豁然贯通”是指一下子开阔或通达。“妙手偶得”就没有这个意思。“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意思与③句中画线处相同。所以,答案为C项。)
6.示例:以班委会的名义倡议同学们捐款。叔叔,您好!得知您家的情况后,我们都十分难过,同学们自发地为你们捐了一些钱,请您收下。另外,以后我们每星期都会轮流过来帮助王玲做家务,您就让王玲继续上学吧!(针对王玲家经济困难,可以为其捐款,或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王玲做家务。说服王玲的父亲,语言要得体,有必要的称呼,语气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让王玲继续上学的目的。)
8.沁园春 雪(本题考查词的相关知识,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
9.(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虚写是指联想和想象的景物,本词的主旨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谈古是为了论今。)
10.长城、大河、群山、高原。(本题比较容易回答,“望”字提示了所见之物。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的内容。)
11.上阕写景,寄托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抒发了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表达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依赖和热爱的激情。(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12.点明事情发生时的环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或渲染气氛,为积雪导
致车祸埋下伏笔。)[首先要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这是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我们看到了当时情况的严重程度。然后结合我们以前掌握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来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3.最后一段运用抒情和议论,深化了主题,高度赞扬了爱心、善意都是真诚和美丽的,都
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在记叙文中,结尾一段的作用常常是:(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14.(问题)示例:联系现实生活,结合选文说一说卢森斯老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回答)示例一:生活中有的人受到别人的恩惠却恩将仇报,扭曲了人们的善意;卢森斯老人苏醒后不让鲁尼兹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人们的善款建立慈善基金,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他是一位仁慈善良富有爱心的老人。
示例二:生活中许多人受人滴水之恩而涌泉相报,告诉世人什么是善良;卢森斯老人醒后不让热心助人的人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人们的善款建立慈善基金,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他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仁慈善良乐于助人的老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答案不唯一。)
15.①一面做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提取信息要扣住“怪脾气”的要求,要立足于文中关键的句子。我们可以从第⑩段中“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第○14段“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第○15段“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第○16段“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等获得信息。)
16.承上启下。[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这段文字处在选文中间位置,应首先考虑过渡(承上启下)。前半句“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承上,承接上文有关香伯的回忆。“立刻霍地复活了”启下,由此自然开启下文对香伯近况的介绍。]
17.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本题要求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句中“俏皮”“跳舞”两个词用语生动活泼,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联系全文不难看出,表达的应是“我”对香饼的无限喜爱之情。)
18.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句中“那些识货的人”“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买香饼,与“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去买香伯徒弟的香饼作对比。其中“鱼目”“珍珠”又是比喻,分别比喻徒弟的香饼和香伯的香饼。另外,答题时应突出香伯香饼质量的好。)
19.写作指导:只有把握了景物(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要写好本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写景。观察景物的方法一般有:定点观景,就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不固定;动点观景,即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景物,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即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2)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感知。例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感知“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还写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么富有生机的春意啊!(3)要用词准确,手法多样。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观察来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储备,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文:
三月江南雨
窗外,又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三月的江南,正是多雨的季节。
江南的雨,恰似江南的山水,淡淡的,清清的,柔柔的。当纷纷细雨飘过,整个江南便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清新淡雅,水汽氤氲,带有一种古典的婉约,美得让人心醉。你看,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整个天地都笼在一片蒙蒙的雨雾里。
雨点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音。因为一阵阵的风吹过,这“沙沙”声便忽远忽近,时强时弱。坐在窗前,聆听着这曲曼妙优美而又变幻无穷的雨的乐章,我想,这个下午,我不会寂寞了。雨渐渐地大了,滴滴答答地打在屋瓦上,叮叮当当,洒下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屋檐上的雨水,如垂下一道道银线,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的同时,也奏出了平平仄仄的韵律。
三月的江南雨,虽然不如夏季的暴雨那样浩大密集、气势磅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与灵动。你看,那晶莹的雨滴洒在一簇簇树叶上,幻化出一片片耀眼的鲜绿;那如针般的细雨落在手心,凉凉的、滑滑的,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沁人心脾。
绵绵细雨,笼罩着江南大地,滋润着万物。我分明看见,无数的生命在这纯净的世界里起舞,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勃发。可是,她自己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从天空到大地,便是雨儿们全部的生命旅程!残酷吧?可惜吗?雨儿们说,不,这是责任,也是每滴雨不变的使命!
雨,你这守望的天使,用美丽的翅膀,不,用全部的生命,去滋润整个江南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雨,三月江南雨,我敬佩你,赞美你!
【点评】作者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把握了三月江南雨的特点,并运用多种写法将其特点刻画得细腻入微、真切动人。不仅如此,作者还从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赞美了雨的崇高精神。读罢本文,使人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获得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