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

2017-01-10

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一)

1.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嫩芽(nèn)调皮(tiào) B.霎时(sà)依偎(wèi)

C.蹲下(dūn)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拆散(chā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

②水波粼粼:______________。

③信服: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 ②无奈 ③生长 B.①拖 ②高兴 ③覆盖

C.①熬 ②信服 ③铺 D.①活 ②犹豫 ③滋生

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写一段话。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一)语段点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二)迁移过关

心灯

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仍陪伴儿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在捕蟹,突然阴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漩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跄跄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操起舵。

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灯光闪烁的码头。

“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心里装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装盏灯,踩到哪里不是光明?

1.给划线字注音。

①桅灯( ) ②扁舟( )

③漩涡( ) ④踉踉跄跄( )( )

2.用“‖”给文章划分段落结构,并归纳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答案:

1.D 2.略 3.C 4.略

(一)1.,;,。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 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二)1.略 2.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以捕蟹为业的老艄公和他的儿子;第二部分(第2~5段):写老艄公在风暴到来时的举动;第三部分(第6段):作者由此引发的感想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一个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顽强的人 4.①这个句子说明人的命运经常会发生变化,惟独不能缺少的是信心 ②这个句子说明老艄公一生勤劳,以及老艄公乐观的思想性格

【提示】

“基础训练”第4题:原文通过描写初春最具特征的景物“新绿”、“嫩芽”、“水泡”来表现初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联想到“生命”,仿句要掌握这一特点,抓住几种最能体现“丰收”特点的景物来具体描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二)

一、给下列句中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1.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pū( )着。

2.后来发生了分歧( )。

3.一霎(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三、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四、阅读。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答案:

一、1.铺;2.qí; 3.shā二、1.chāi,拆除;zhé,折磨;2.yòu,幼儿园;huàn,幻想;3.ào,难熬;áo,遨游;4.yá,嫩芽;yà,惊讶。

三、1.熬:忍受,耐苦支持。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委屈:这里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四、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三)

1.《金黄的大斗笠》一文运用________描写,刻画了姐弟俩的形象,充分表明了姐姐________的性格,展示了弟弟________的性格,有力地凸现了主题。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散步》中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一两句你所熟悉的描写初春景象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另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B.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C.风,总想掀开斗笠,看下面遮着什么。

D.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能力提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段话中的一“前”一“后”一“叫”一“笑”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前一段话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即“敬老”;后一段话则表现了“我”对孩子的疼爱,即“爱幼”。

C.“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姐姐的语言,更好地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D.“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段话中“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不能互换,因为“我”与母亲生活的时间长,所以说“早已习惯”;儿子与“我”生活的时间短,尚未养成习惯,但儿子比较懂事听话,所以说“还习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桂林山水甲天下”,游人置身其中,顿有栩栩如生之感。

B.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世界体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北京,真可谓各得其所。

C.我们要变本加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取得优良的成绩。

D.进入初中后,我无时不处在兴奋之中,同学们热情友好,领导和老师的关怀更是无所不至。

3.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①上面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诗谜一般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几句话中,“花非花,雾非雾”是抓住了梦的________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________,“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霞无觅处”则抓住了梦的________的特点。

4.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金黄的大斗笠》、《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读起来会感到亲切有趣,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的描绘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字数在3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题检测答案:

(一)知识掌握

1.对话、聪慧有爱心、天真顽皮。

2.突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召唤,为下文作铺垫。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A

(二)能力提高

1.B

2.B

3.比喻、不真实、出现的时间、短暂

4.提示:只要能选取细节,小中见大,体现家庭的温馨和睦即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