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黑木耳方式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为主,近年来,苏北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黑木耳的种植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黑木耳的种植方式
木耳生长于栎、杨、榕、 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丛生,常屋瓦状叠生。也可以用阔叶树类的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生长需散光、湿润和温暖。
木耳从颜色分有白木耳和黑木耳两种,有野生的和人工培育的两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是人工培育的,野生的很少了。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头,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来的木头,制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在上面钻孔,植入菌,就能生长出来,然后采摘上市。
黑木耳状如耳朵,系寄生于枯木上的一种菌类,富含铁、钙、磷和维生素B1等。木耳是木耳科真菌木耳。新鲜的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侧生在树木上,耳片直径5~10厘米,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暗灰色或灰白色;入水后膨胀,可恢复原状,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粘液。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卟啉会溶于水,因而水发的干木耳可安全食用;
优质木耳表面黑而光润,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觉干燥,无颗粒感,嘴尝无异味。假木耳看上去较厚,分量也较重,手摸时有潮湿或颗粒感,
木耳的品质要求:耳片乌黑光润,背面呈灰白色,片大均匀,耳瓣舒展,体轻干燥,半透明,胀性好,无杂质,有清香气味。质量好的干木耳,0.5千克能胀发5千克左右。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
黑木耳的地理分布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其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海林市和吉林省蛟河县黄松甸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江苏省苏北地区是最大的毛木耳生产基地。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江苏丰县有4种、河南卢氏县有一种。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辽宁桓仁等。江苏丰县、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气候优势,著名的林海雪原 雪乡 威虎山 莲花湖镜泊湖坐落在此区域内。该地区林业资源丰 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和丰富的山泉水条件最适宜黑木耳等多种真菌类名贵食用菌的生长,产出的木耳品质在全国也是最佳的。
吉林省四平市叶赫地区多山,树木重生,有广袤的山林,具有优越的木耳种植、繁育条件。
除此以外,云贵两广的云岭和横断山区也是重要的黑木耳产区。还有秦岭巴山、伏牛山神农架大别 山、武夷山等地也出产优质的黑木耳。
江苏省苏北地区、苏、鲁豫、皖交界处的丰县师寨镇,是中国最大的人工培育黑木耳生产基地,年产鲜木耳3500万斤以上、干木耳500吨以上,是丰县重点农村致富项目。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 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而黑木耳培植方法,在世界农艺、园艺、菌艺史上,都堪称一绝。
黑木耳的生长环境
营养
木耳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对营养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如钾、镁、磷、钙等。[2]
黑木耳菌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多种酶,对木材有很强的分解能力。木材中的纤维素约占50%左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各含20%左右,因此木材中的碳源是丰富的。木材的氮源相对较少,特别是生长在脊薄、背阴山坡上的耳树含氮量更少。而生长在土壤肥 沃、向阳山坡上的耳树,含氮量较大,木质疏松,边材发达,心材小,营养丰富。特别是收浆时砍树,贮藏的养分更为丰富,栽培黑木耳能获得优质高产。
温度
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黑木耳菌丝体在5℃~35℃之间都能生长,但以22℃~28℃为适宜。低于15℃或高于30℃,菌丝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自然界的温度常会出现高温或低温,而生活在耳木里面的菌丝对高温或严寒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经过严冬和盛夏以后都不至于死亡。但低温和高温对菌丝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低温,菌丝生长发育慢,但健壮,生活力旺盛;高温,菌丝生长发育速度快,但易衰老,且生活力黑木耳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以18℃~25℃为宜。担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2℃~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很难产生担孢子和萌发菌丝。
湿度
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的需要量是不同的,从菌丝的生长发育到形成子实体阶段,需要的水分应由少到多。菌丝体生长发育时期,段木的含水量以40%~50%为宜,栽培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这种含水量利于菌丝在基质中定植和蔓延。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段木的含水量以70%~80%为宜,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若段木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不足,子实体不易形成或干缩。
空气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要保持栽培场地的空气流通清新,以满足菌丝体和子实体对氧气的需要,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光照
黑木耳菌丝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可以发育,但充足的散光对菌丝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木耳子实体,需要充足的散光,才能生长良好,子实体肉质肥厚,颜色深褐,鲜嫩茁壮;在弱光下,子实体发育不良,色淡质薄;在完全黑暗环境中,子实体难于形成。木耳对直射光的适应性强,强光曝晒,对幼耳的形成无大影响,但烈日曝晒必将引起水分大量蒸发,使耳木干燥,子实体生长缓慢,影响产量,应及时搭棚或增加喷水量,以适应木耳的生长发育。
酸碱度
黑木耳的菌丝生长的酸碱度,以pH值5~6.5之间最为适宜,pH值在3以下和pH值在8以上则不能生长。在段木栽培中,一般很少考虑酸碱度这一因子,然而在菌种制备中,需要将培养料调至适度,以便于菌丝的生长。
黑木耳的环境区别
1、野生木耳生环境
野生木耳都是在夏季开始生长,下雨天气过后,一些含水量高的腐木或大树上会长出一些野生木耳,当地一些上山采野生菌的山民看到都会采下自己晒干,留着销售。一般只有环境适应,有孢子的地方才会长出来,长出来后水分含量都非常高,一窝木耳有大有小;如果环境达不到要求,野生木耳则长不出来,在生长的过程中,它吸收环境中最丰富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含有丰富营养。
2、人工木耳生长环境
人工椴木木耳一年四季都能栽培出来,可以人工干预。栽培人工木耳的场地要用石灰,消毒水等喷洒。用于培养木耳的木材要消毒,打农药,打蜡。人工木耳的菌丝是人工通过培养基培养出来的。我们吃到的所谓黑木耳就是从那节小椴木里人工干预长出来的。由于人工干预,环境中没有任何自然因素需要抗争,黑木耳产量都非常高。
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现在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1.合理配置培养基,提高pH值
黑木耳菌棒
根据不同代用原料营养特点,经过多年实验,筛选了许多高产配方,并使pH值达到8—9,偏碱性培养基能抑制杂菌生长。培养基举例如下:
木屑配方:
阔叶杂木屑84.5%,麦麸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豆秸、棉杆玉米芯(粉碎)配方:
豆秸或棉杆或玉米芯80.5%,麦麸或米糠18%,石膏粉1%,生石灰0.5%
棉籽壳配方:
棉籽壳88.5%,麦麸或米糠10%,石膏粉1%,生石灰0.5%
甘蔗渣、甜菜渣、木糖渣配方:
糖渣50%、木屑33.5%、麦麸15%、石膏1%、生石灰0.5%
2.选育优良菌种
通过生物技术选育驯化适于代用料栽培的888黑木耳菌种,其特点是抗杂菌、能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子实体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
3.采用特制折角塑料袋
以无毒的特制聚丙烯材料加入特殊成份制作特制折角塑料袋,这种袋不硬不脆不易破损,适于装袋机装袋,尤其能随黑木耳菌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收缩而收缩,不与培养基分离,以保证出耳袋内不进水、不污染、不满身乱长原基。袋的半周长以15.5cm为最佳,基内营养转化输送率最高。
4.机械拌料装袋
采用“全禾”拌料装袋生产线,三次搅拌,拌料均匀,装袋速度快,质量好,防止料长时间堆放发酵变酸。
5.装筐灭菌
栽培袋用筐盛装灭菌,防止挤压造成塑料袋与培养基分离,又能提高灭菌锅蒸汽流动穿透性,灭菌效果好。
6.液体制种
采用最新发明的液体菌种培养器制备液体菌种,制种快,3d完成,接种萌发快、24h萌发吃料、污染率低、养菌快、20d长满袋,上下菌龄差异小、出耳齐,比固体菌种效果好。液体菌种培养器采用国际领先技术,自动控制,已获中国发明专利。
7.无菌室自动接种机接种
接种室达到百级无菌,不用任何化学药物消毒,木耳菌丝体不受药物损伤,每筐12袋同时自动接种,6s一次性完成,有效控制污染。
8.室内外结合养菌
除传统的室内层架式直立养菌外,可在适宜季节,在大地(或林地)垛垛养菌,室外空气新鲜,温差大,既锻炼菌丝生活适应能力,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9.及时划口、规范口形
改变菌丝长满袋后,“困菌”的传统方法,菌丝长满袋,及时划口,划8—12个口,交错排列。改变传统的开洞和交叉口型,口型“V”型,深划口,划入培养基0.5cm,划口线1.5cm,两条划口线∠50°。
10.适宜季节出耳
北方一般在春、秋季,南方在秋冬季出耳,适宜在8℃—28℃的自然气候下出耳,天冷可罩塑料拱棚,切忌高温出耳,以防病虫害发生。天热可选林地出耳。
11.大地摆放集中催耳
划完口的袋密集直立或倒立摆放在大地出耳床上罩草帘或塑料布,保持床面湿润,7天左右原基形成。
12.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湿分明
原基形成后,菌袋分散摆放,袋距10cm,每平方米摆放25袋,露天地可罩遮阳网,林地可裸露菌袋,这样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耳片颜色深黑。采用专用雾化喷水袋浇水,浇水干湿交替,干时菌丝积累营养,湿时子实体生长。浇浇停停,七干三湿,干就干透(耳片发硬),湿就湿透,切忌不干不湿或浇水不停。
13.适时采收
黑木耳子实体经25d左右长至成熟,要及时采收,防止过熟发生烂耳。采收将子实体连“根”采下,洗净杂质后晾晒。
14.及时晾晒
黑木耳采收后自然干晒,一般在纱网上晾干更快。翻动不要过勤,以保持耳片舒展。
黑木耳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各种农业副产品生产。比如树木锯末、秸秆、玉米棒、棉子壳等等。但是最好的黑木耳基料是硬杂木。其中又以柞木最好。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培养条件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 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椴木栽培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 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中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椴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塑料袋地栽
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 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