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医中的自然之道

2017-03-14

《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指的是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秉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之法而成长的。“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意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生长的终始点,也是生存死亡的本源,违背它就会发生灾害,顺应它则疾病不生。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才能悟到生命的智慧,才能积极遵从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的内环境会与大自然这个外界环境相协调、相一致,这就造就了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作为中华医学宝典的《黄帝内经》从天地人三者关系入手,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相生相应的。

《黄帝内经》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人相应”,实际上动植物也一样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宇宙生物统一”。

四季的气候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中国古代有二十四个“节气”,植物的生长与这些节令息息相关,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时候开花结果,说明这些生物体内存在一套基因密码,《黄帝内经》把这套密码叫做“气立”。当节气与植物中相应的基因密码即“气立”相合相应时,这时密码所对应的程序被打开,这个植物就会按照这个程序去完成自己的生长过程,这个生长过程就是“神机”。“气立”和“神机”不但在植物中存在,在动物和人体中也一样存在,“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日气立,气止则化绝”,意思是说:生物的生命,其根源藏于内的叫做“神机”,它主宰生化作用,如果神机不在了,则生化机能就会停止。其根源藏于外的叫“气立”,节气过了,生化也就停止了。

那么什么是“气”?中医理论把气候的变化归纳为六种: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我们通常所说的天气,其本意实际上就是指由于天时引起的气候变化,而天时主要是指太阳、地球、月亮、有关行星的相互位置关系。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地利对应着什么呢?按照中医理论,就是对应着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动,它是指由于地利因素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所以,天时与地利可以理解为宇宙及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对气候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对人所产生的影响。

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运用五运和六气的运动节律及其相互化合,来解释天体运动对气候、对生物及对人影响的学说。对中医理论有深入研究的李阳波先生认为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里最高级的一个层次。宇宙的天体运动是产生气化的本源,气化是万物化生的基础,生命来源于运动、起源于正常的气候变化,病理则源自于异常气候的变化。

根据古典中医理论,人的健康由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决定,先天包括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及出生时的天时地理因素,后天因素主要包括出生以后饮食、休息、锻炼等因素。

一个人的出生时辰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一般人总会觉得有点迷信色彩,但如果理解了古典中医学的相关理论,这就非常科学。

婴儿在母体中时是不会呼吸的,只能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营养,在出生的那一瞬间,他的五脏六腑开始启动工作,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这是由先天转化到后天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个时刻的五运六气对这个人的一生都有影响。在我们生活中时常见到一些人在60岁时往往要生大病。这是因为相关天体回到了他出生时候的类似位置,这个时候的五运六气与其出生时候的气候状况比较相似,人体薄弱的环节可能经不起这种“气候共振”而出现问题。

据此道理,台湾的楼中亮医师写了《算病书》,内容包括:得什么病,都是命中注定?“五运六气”算出先天体质:检测自己的后天体质等内容,一般人觉得这本书不太科学,但按照中医理论看,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按照气候变化产生的四季顺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界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人应当顺应其规律,要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内在器官的适应能力,取得内外环境的统一。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伤五脏之气,减弱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影响下一季的身体健康,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尊重自然的规律、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健康地生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