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2016-12-09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感知思想内涵;体味本文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悟、讨论、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在保持情感丰富性和饱满度的前提下,创设哲理意境,给作品以深厚度,从而给人的深刻启迪;欣赏作者时时处处把时间形象化、实景化,让哲理变得可视可闻可触,从而体现出的文学性。

走近作者 周涛,男,(1946—),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于北京,1955年迁居新疆。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

周涛的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传达了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周涛散文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我们展示了生命之树的翠绿色泽和精神风貌,加深了我们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认知和参悟。周涛的散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在周涛的笔下,草原、戈壁、雪山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其散文已真正触摸到了生命的底蕴,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清醒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了野马般的生命活力和巨大冲击力。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是周涛散文追求的目标。对周涛而言,散文不再是“庸常生活的呼吸”,而是作家找寻自我,表达自我的精神记录。因而,骏马、长城、河流等自然万物在周涛的散文中只是一个发端,借此表现的是作家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作家对生命的体悟。可以说,“自我”是周涛散文中最刻意张扬的东西。周涛在表达对生命的参悟时,视野相当开阔,由物及人,由人及民族,由民族及历史,而且思考更为深邃,能够由表及里的把这种思考提升至文化的层面,显现出作家在探索生命意义时所达到的深度。

周涛是少见的能够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中的作家之一。周涛散文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性的,其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他提出了“解放散文”的主张。在周涛看来,所谓的“解放散文”就是打破所有规范对散文创作的束缚。他蔑视散文的一切规范,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去写作散文,他不在乎开头的突兀,不关心上下段的过渡和照应,完全按照诗的逻辑和结构去写作散文,在他看来,“散文没有章法,我就是章法。”其在散文创作上对既定规范的这种超越,对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预习 初读文章,并查找参读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

从文章副标题“时间片论”可以判断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明确】论说的观点不集中,写得比较散。

那么,请用5分钟速读全文,说说作者关于时间的论断大致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合成一篇“时间片论”。{给各段编序号,段末为分号、冒号的不算一段。}

第一部分:开篇至“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22段)。中心问题——时间是什么?

第二部分:“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23段)至“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 (○31段)。中心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第三部分:“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 (○32段)至最后。中心问题—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阅读第一部分——时间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来描摹“时间”这个抽象的对象的?所用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明确】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神化,化抽象为有形。[“如水” (①段),“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 (②段),“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的裁判,如神” (⑩段),“如奴隶” (⑩段),“钟表里的刻度” (○15段),“一只看不见的手” (○15段),“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 (○15段),“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 (○15段),“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15段),“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 (○21段)。]

特点:灵活自由,表现时间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性,却有其形象性、审美性。

(2)透过作者的比喻,可以感到作者对时间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讨论“时间是什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3)从这些繁复的比喻手法的使用上,你对联想与想象有什么新的理解?

【明确】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丰富性。生动的比喻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用于描摹复杂的事物。

阅读第二部分——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本段写世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劣根性。}

(1)时间对待人类的态度如何?

【明确】仁慈、慷慨,“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耐心。

(2)人类如何对待时间?

【明确】不珍惜时间,不珍惜生命,任性、惰性、自私、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失望。}

(3)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写法?

【明确】主要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用世人的劣根性来反衬时间的灵性和神圣。

(4)这一部分,作者表达了什么“情”?

【明确】对世人不珍惜生命的种种表现的深刻批评和嘲讽,表达了痛心、忧心之情。

{这一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

阅读第三部分——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1)本部分写出了时间的那些特性?

【明确】伸缩性、残酷性、不公正性。

(2)本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时间的这些特性?

【明确】还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但却是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深入的探讨。

(3)本部分与前一部分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明确】因果关系。

(4)“鼬鼠”“皮筋”这两个比喻是本部分最重要的比喻。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形象、深刻。前者不可捉摸,难以掌控;后者凸显灵活与伸缩性,是对“时间是最公正的”这个命题的反动,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闪烁着创新的光辉。

{【点拨】第三部分,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部分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部分写“时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

【小结】总之,文章在描绘时间形象、探讨时间本质的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表达了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

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有枯燥晦涩之感?

【明确】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使之产生了这种效果,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从几个层次中各选几句来赏析,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行文特点。

难点辨析: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13段)(真实存在却难把握)

“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15段)(时间使得季节轮替,时间中生命消亡和诞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39段)(不知道害怕时间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