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2017-03-17

管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人性观的发展史。对人性的认识,决定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反映在管理层面上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制度。 人性化管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理念的一个里程碑。那么人性化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人性化管理的因素: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

传统的批量生产型企业的观念是:供给创造需求。只要能生产,就会有顾客购买,企业就有利润,利润由市场和生产能力决定。在新经济时代,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物品,而且要丰富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在消费一种物品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超值感受。人性管理就是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放在首位,利润蕴含于顾客对物品需求和满足顾客偏好之中,只要能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转化为物品或服务,利润就是这种转化的一种自然结果。因此,人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如何创造提升顾客价值的方案、如何解决顾客所关注的问题的方案,以及如何将顾客感知到的但并没有完全清楚表达出的愿望的方案。

直接定制是在简单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每位顾客特定需求的一种营销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根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来进行产品生产。

人性化管理的因素:以学习激励为目标

美国经济学家麦格瑞哥(Douglas Mcgngor)在其重要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每一位管理者均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其管理哲学取决于其对人性行为的看法。麦格瑞哥将这些传统管理哲学归类为X理论(ThooryX)和Y理论(ThoolyY),其中X理论认为一般人皆生性怠惰,缺乏大志、厌恶责任、宁愿受人指挥,因此员工的行动有赖于指引,管理有赖于说服、奖励、惩罚及控制;而Y理论则认为人的发展潜力、肩负责任的能力、朝向组织目标以及引导其行为的能力,都是其本性所固有的,管理的责任,则在使员工认识其固有的特性,从而自行发展这些特性。人性管理就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决策,而网络时代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寻求知识转化的路径与结点。网络时代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已经把管理的核心作用体现为:促进学习、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激励、综合、协调一线人员的努力与贡献,以更高的视野兼顾全局,并将一线人员的创新理念整台到企业发展的统一战略框架之中,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进化过程成为由发达的部件以最优化的方式组合的有机体。

人性化管理的因素:组织虚拟社团

识别、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与偏好,把握需求与偏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智慧与灵感。在市场的需求结构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只有通过发挥各个方面的创新力量,才能造就一个智能化的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组建各式各样的虚拟实践社团,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与方案,增强企业的适时学习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化企业,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虚拟实践社团是“强强”合作,它的本质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机会为基础,具有一整套清晰的、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目标。

人性化管理的因素:网络式组织形式

质量是80年代企业成败的关键,而把客户真正当作合作伙伴的团队销售是时代企业成败的关键。但科学管理时代的组织是一种金字塔型结构的层级组织,它层次过多、传递信息的渠道单一而且过长,反应迟缓;各职能部门间相互隔离,信息流动受边界的限制,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常常扭曲、失真,按照旧的组织架构,在某一组织机构中有固定位置的人只能在该位置上执行固定的职能,无论这种职能是否对满足客户需求有利,旧的层级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适应以满足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的需要。但是,网络式组织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不存在分别划定的边界。以网络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在新的组织机构里,当一个市场机会出现时,在某一组织机构中有固定位置的人便会以其专长进入项目工作小组,并在其中扮演团队成员的新角色,与其地小组成员形成虚拟团队协同工作,直至小组任务完成为止。

人性化管理的因素:以企业再造为手段

企业再造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人性管理提供了机会。因为,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作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造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人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它与传统的泰勒管理强调步调一致不同,是通过讲求管理软化,以管理的人性化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实践证明,“人性管理”以柔克刚,是强化企业市场“刚性竞争”的良策,值得提倡。

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知识

现代的管理上很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可专门解释“人性”是什么的就很少。如果人性是什么都说不明白,那人性化的管理怎么做都是不完善的了。这里谈谈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人性”。以供管理界的精英们一起参悟吧!

在解释“人性”之前,先说明几点,一是,如果单单的说几个概念,还是不好理解,所以还是拿到现实的实例中来说,二是,既然是“人性”,那么,人性在人的身上时刻都存在的,不会这里有人性,换个地方就没人性了。所以,以下的例子是用身体养生的角度来说明人性的规律的,其它的地方人性怎么表现的,要自己会运用。就像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吃了一个苹果又吃一个苹果,那么共是吃了两个苹果。等回家了,吃了一碗饭又吃一碗饭,就应该知道,也是吃了两碗饭。如果说是吃了三碗或四碗饭,那是不对的。

下面就来说人性吧~! 按照管子《内业》的说法,人的基本成长规律,是:守善---正形----摄德---敬守勿失---万物果得(就是成功了的意思),按照社会的状况,这么说能理解的恐怕万分之一的人都没有。所以在解释这些概念的时候,还是用实例讲解。以下在养生,养身体这方面用这个规律来说明。

人工作都很忙,很难有专门的锻炼身体的机会,要么懒得去锻炼。有没有方法,让锻炼身体和工作同时进行呢。一边工作一边健身、养心、增长智慧,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来锻炼身体,而且工作做的好,身体也锻炼的完美。 可以说;有。

为了说明这件事情,先引用一句谚语来过渡解释一下。有句话说 “饭吃八分饱,到老胃口好”,知道这句话的效果,自己在一日三餐中有意的去做到,也许这辈子真的胃口就好。那么能不能找到一句话,只要做到了,身体各部都会好,都协调健康呢!而且在日常活动中能去完成呢。 能! 这句话就是:敬守忽失。介绍怎么做到这句话;这句话,取自管子的《内业》,内业意思就是锻炼心里的功夫。内业的价值,可以和后来的道德经,和释家思想相并论。具体的信息可以查看敬守注内业详解。

按照内业的观点,人的结构是一层一层的,每一层次,都象一座坚固的城防,不能被任何物质精神的东西突破,突破了就要处理,不处理就要生病。怎样来维护这坐城防,怎样处理问题呢,就是敬守忽失。意思是讲,遇到了问题,要恭敬的对待,不论什么问题都要恭敬,然后守住它,不要让它跑掉了,再一步步的想办法去消化它。随着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认识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大,到一定的时候就把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得当,这样来达到心静气理的效果。

为什么“敬守忽失”这样做到了,就可以健身、养心、增长智慧呢! 不放心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要做到敬守忽失,也要有方法的,比如说要处理问题,处理得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德,简单的说就是善。内业里面说“守善勿舍”,就是说,要守住一口善气不变。 因为善的东西就是有生气的东西,任何问题你处理的都有生气,身体的素质就会好。通常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说,人的情绪还是守住一个善字最好。还有一个字“敬”,做到恭敬,人的神气会稳定。就是情绪能自己控制得住。人往往都是想东想西的,一瞬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念头在反反复复的,要是恭敬的对待,就精神专注,就能把遇到的问题抓住不跑掉,这样才有可能再去慢慢解决它。

善和恭敬做到了,还只是心情和待度的事情,接下来,形式也重要,就是采用怎样的形式来做事情,来处理事情。内业里面形态要求做到端“正”。就是说不要用骑牛的方式来骑马,不要用养猪的方式来养鸭。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对于一个人来讲,端正是不歪头歪脑的,着装都对称等等,工作中的端正,是使用的工具、物品等放在合适的位置,对人对事都要认识清楚,要得体等等。环境事情不同,处理的形式不同,“正”就有不同的理解,要求什么样的事情对照什么样的形态; “形”端正了,还有个好处,内业里面说“正形摄德”“形不正德不来”,意思是说形态端正了,就有收货。就是说骑马的方式都有了,会有马来供你骑的,养鸭的东西都备的妥当,自然有鸭养。如果你只会骑牛,有马你也骑不了;如果你只有养猪的设备,有鸭也养不好。

所以,敬守忽失的做法,是抱住一颗善心不动不变,遇到问题事情都恭恭敬敬的,把形态端正好,再去把碰见的问题一个个的都解决掉:包括眼见、耳闻、鼻嗅、口尝、身触到的等等的任何一个感觉都看明白再放开它}。使得自己的身心不被干扰,不被污染。始终保持一个自己的原有心。

如果再简单点说,就是要做到一天至少要把一个问题搞明白。始终保持一个自己的原有心,这样做到了,按照内业的意思就会“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就是讲人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是会自然生长好的。

敬守忽失,还有个作用,按照内业上说,“道者所以充形也”,是说道可以充实人的形体。 敬守忽失的过程,也是神气运动的过程,就是内业上说的道。这么做下来,人的形体就会坚固。也就是心的坚固。心坚固了,就不会被侵扰。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消亡?为什么运动身体好?为什么脑子动的多就聪明? 就是,“道者所以充形也”,道动了,形体就坚固,越来越强健。道不动形体就得不到发展,就停止。要是再从理论上来理解这句话,他和道家的“无为无不为”也符合,无为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规律做事情,敬守勿失,也要求把遇到的每件事情都理解清楚不相互混淆。该咋样就咋样;与佛家的思想也不违背,佛家思想要平等、不妄想、不执着。要明心见性。敬守勿失的做法要求心不被干扰污染,就没有执着于哪一个的事情了,保持本有的自己的心,就是和见性的意思相当。

综上所叙,要想身体好,就是心不被干扰不被污染。怎么来做到,就是一句话:敬守忽失,如果扩充为几句话,就是(心如铁城,喜怒不侵。勿烦勿乱, 宜安宜宁。守善勿舍,依德依道。正形摄德,能君万物。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首先,就难抓的住。要是自己想一下自己近几分钟想的事情,有几个是仔细解决过的呢! 再一点,人难经得起诱惑的,一受到诱惑就偏心了。就不是自己原有的心态了。所以要做到敬守忽失,也是慢慢来,做到多少是多少吧。

如果在工作中来做这一点,有个好处,事情不处理,事情还在那,所以不得不做。自然把一个个问题处理好,这是借工作来养成 敬守忽失的习惯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很多违背人的本性规律的,正在推行《内业与企业管理》的课程。但愿人人都能在一个 敬守忽失的环境下来工作。这样做对企业是有好处的,如果员工都恭恭敬敬的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得当,那从工作上来说,不正是企业所需求的吗。

如果人积久成习,就是说心里受到干扰太多太严重,怎么办?内业上也有解决的办法。这里就不详细讲叙了。这么解释一番,对人性的规律理解就清楚的多吧。或者用这个方式来顺导员工的工作态度也是合适的--就是工作,端正心态,恭敬的把事情都处理得当。那么怎样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这个规律? 想想看,想了之后。再看看敬守德育培训班的另一篇文章“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用事例说明的。讲的还是这些规律,不过是管理上的事例而已。

如果掌握了真正的人性规律,岂止是工作和养生上有益,应该是处处受益,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运用。就象上面提到的一加一处处都等于二一样。所以力主推行《内业与企业管理》制度,希望能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完美!企业的制度会得到更好的完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