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实证研究论文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服务外包业迅猛发展,从少数几家服务外包机构的散沙状,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服务外包机构采取企业间协作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和交易活动,由产业集聚形成的服务外包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服务外包业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长沙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实证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长沙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实证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文章基于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分析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假设ITO、BPO、KPO三种服务外包类型具有相关性,设立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理论模型。运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测量不同服务外包类型在各种政策影响下所发挥效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此对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发展策略。
0 引言
服务外包是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这对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推动我国服务外包再上台阶有着重要意义[1]。2009年,长沙市获批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推动长沙市外贸出口增长的核心力量。从2009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服务外包支持政策与文件,极大地鼓励和推动了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文章选择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效应分析,探讨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理论,研究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优化策略,以推进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模型的构建
理论模型的构建如图1所示。
2 研究假设
假设如下:
假设1: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划分为图1中所示的三大类效应。
假设2:不同服务外包类型在各种政策支持影响政策效应发挥时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3:各政策支持与政策效应发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3 实证分析
我们主要运用5分度量法,分别对ITO、BPO、KPO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层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因为这一层次管理者会比较了解所在企业的总体情况。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背景资料、企业实施服务外包的背景资料、外包所获长沙市政策支持情况、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发挥情况等。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并且在有效问卷中,各类外包类型企业所占样本数悬殊不大。
我们采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包括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是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分支,其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则降低。每一类变量代表一个“共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因子分析就是要寻找该结构。
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X1=a11f1+a12f2+…+a1kfk+ε1
X2=a21f1+a22f2+…+a2kfk+ε2
……
Xn=an1f1+an2f2+…+ankfk+εn
其中,X1、X2…XP为原始变量标准化后变量向量,f1、f2…fk为公共因子,ε1,ε2,…εn为特殊因子,A=(aij)n×k为因子载荷矩阵,k
SPSS 计算机操作结果在 SPSS 中输入数据,将108个样本中政策支持的16个具体指标和政策效应发挥的13个具体指标数据输入表中,经过操作,SPSS得出计算结果,见表1、表2。
通过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KMO接近7,sig<0.05证明统计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3]。
信度一致性检验 xi=ti+ei其中xi是第i次测量的得分,ei误差项,ti是关于xi的真实分数,通过可靠性检验。
Cronbach's系数为0.754>0.6,证明此问卷的内在信度较高。
通过对图1中所示政策支持的16个具体指标和政策效应发挥的13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把具体指标进行分类,同时对图1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并通过内部一致性系数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如表3、表6)。 表3显示了服务外包政策支持因子分析的统计结果以及每个因子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四个因子总体覆盖了81.253%的信息,而且各变量负荷绝对值系数比较高,说明各因子中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相关性。同时,四大因子的一致性信度?琢值均在0.8以上,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良好。根据各因子中变量的原始含义,我们将四大因子分别命名为:成本支持、人才引进与培育、市场拓展支持和技术创新与改造支持。将该分析结果与图1所示假设模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差异在于原先假设影响政策效应发挥的支持主要划分为三大类,而实际结果却分成了四个因子,即将“技术创新与改造支持”从市场拓展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因子。
同理对服务外包效应做因子分析与内部一致性检验得出结果(如表4,表5)。
通过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KMO>7,sig<0.05证明统计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同时Cronbach's系数为0.724>0.6,证明此问卷的内在信度较高。
表6显示了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发挥的因子分析统计结果,以及每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三个因子总体覆盖了83.635%的信息,而且各变量负荷绝对值系数比较高,说明各因子中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同时,三大因子的一致性信度?琢值均在0.7以上,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良好。根据各因子中变量的原始含义,我们将三大因子命名为:扶持与规范效应、强化与持续效应、规模与技术溢出效应。
①相关分析。对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与政策支持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得到政策效应发挥与特定支持类型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充分发挥提供参考(表7)。表7中,*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②方差分析。通过外包类型这个指标对政策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可以显示不同类型的外包在四大政策支持因素影响政策时是否存在差异。
如表8所示,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可知显著性概率Sig.=.009<0.05,说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因此需要通过Tamhane法计算各个水平均值并进行比较。从表8可以看出,由于显著性检验系数都大于0.05,说明图1三种服务外包类型在四大政策因素影响政策的扶持与规范效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
如表9所示,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可知显著性概率Sig.=.956>0.05,说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因此需要通过LSD法计算各水平均值并进行比较。从表9可以看出,由于显著性检验系数都小于0.05,说明图1三种服务外包类型在四大政策因素影响政策的强化与持续效应时存在显著差异。
如表10所示,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可知显著性概率Sig.=.985>0.05,说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因此需要通过LSD法计算各水平均值并进行比较。从表10可以看出,由于显著性检验系数都小于0.05,说明图1三种服务外包类型在四大政策因素影响政策的规模与技术溢出效应时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对图1所示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如图2所示:
通过对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服务外包政策支持因子和服务外包产业效应发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的服务外包类型在各种政策支持影响政策效应发挥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满足原假设。
4 结论
文章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结合,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验证影响长沙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因素,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湖南省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进行检验,得出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效应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发展策略。
4.1 缓解人才流失,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
长沙市的土地、税收、消费成本均低于国内发达城市,这些特点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所下降,能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长沙市的工资水平偏低,具有行业技能及高素质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流失严重。这使得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很难提高,与同类型企业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鉴于此,长沙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应该实施人才―企业―产业的发展路径,采取“政府资金支持、专业机构运作”的形式,有效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与实训,创立服务外包人才孵化基地,形成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长沙模式”。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改变了目前服务外包产业低水平发展状况,还能有效解决从高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对接[4]。
4.2 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向
长沙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首先需要明确产业发展导向,着眼国家宏观政策形势,搭载互联网+与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指导。积极鼓励企业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互联网、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教育、交通物流、健康护理、科技服务、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领域服务外包;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4.3 保护知识产权
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长沙市服务外包类型当中,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占比最高,形成以中软国际、源数科技、科创信息、创智软件为龙头的软件出口外包联盟。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利于赢得发包方信任,促进服务外包业务规范化。因此,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着很重要作用。长沙市政府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知识产权奖励、鼓励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初创[5]。
相关文章:
1.试论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