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一的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梵天寺木塔( ) 贻以金钗( )
但逐层布板讫(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钳搏之(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3)但逐层布板讫( )
(4)人履其板( )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为秋田之害 喻皓之妻
B.岁以大穰以丛草为林
C.其喙有钳 人履其板
D.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旬日/子方尽皆 B.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C.盖/钉板上下弥束 D.则/以钳搏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6.下列语句属于文言省略句,试在括号内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1)( )遇子方虫
(2)(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7.学了《梦溪笔谈》中的《以虫治虫》这篇课文后,古人的自然科学知识深深地吸引了你,你很想把《梦溪笔谈》整本书读完,恰好你的同桌有这本书,你准备向他借,你会说什么呢?
02 课内精读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患其塔动( )
(2)贻以金钗( )
(3)乃以瓦布之( )
(4)人皆伏其精练( )
9.翻译下列句子。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0.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问塔动之因”,而喻皓是笑着回答,请谈谈你从喻皓的“笑”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11.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2.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03 拓展阅读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②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③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①制度:制造方法、技艺。②都料匠:官名,掌管设计及施工的土木工程总负责人。③国朝:欧阳修是宋朝人,所以把宋叫国朝。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塔初成( )
(2)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为法(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15.喻皓在建造开宝寺塔时为什么要使塔身向西北倾斜?请用原文回答。
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题答案
1.huì ráng fàn yí qì 2.(1)用 (2)派 (3)只 (4)走,踩踏
3.A(解析:A项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前者是“因”,后者是“把”;C项前者是“它的”,后者是“那”;D项前者是“在”,后者是“到”。)
4.B(解析: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5.(1)(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2)于是就用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6.(1)这虫 (2)木塔上
7.《梦溪笔谈》这本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很有趣,我很想把整本书读完,听说你有这本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8.(1)担心
(2)赠送
(3)就,于是 (4)同“服”,佩服
9.(1)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2)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10.示例:一方面是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
11.示例: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而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12.示例:匠师的虚心好学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要面子,不敢(不愿)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
13.(1)刚 (2)把
14.开宝寺塔,在京城所有的宝塔中最高,而且设计很精巧,是都料匠喻皓负责建造的。
15.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附参考译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结构也是最精良的,是都料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起来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奇怪,问喻皓,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 喻皓用心之精细大抵如此(大概就像这样)。宋朝开国以来,(像样的,著名的,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姓+官职)为榜样(标准)。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