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观后感

2017-05-17

《疯狂动物城》用赏心悦目又充满音乐动感的动画场景图解了美国社会的乌托邦说明书。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疯狂动物城观后感,欢迎阅读!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篇一

记得小时候上语文课,明里暗里讲阶级斗争的课文并不少。明的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黄继光》、《李自成》,暗的有各式各样的杨朔体散文,从《荔枝蜜》到《茶花赋》,不一而足。翻到父母那辈的文革时期的语文课本,那就恨不得每页上都写了“阶级斗争”四个字,语文课本身就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作家莫言说:“明明我们知道教材里许多文章是假话空话,连文章的作者自己也不相信,但我们还是逼着孩子们当成真理来学习。”过了好多年,我们才从这种“寓教于乐”、“寓政治于文学”中的教育中清醒过来。

但今天,我在洛杉矶最靠近好莱坞的影院,看到了迪斯尼牌的阶级斗争,美国式的“寓政治于娱乐”。

这部片子政治正确得太明显了。在一个类似于洛杉矶和芝加哥混合体的大都市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群体(人类种族)。以非Predator为首的市民阶层(白人)看不起或者惧怕Predator的整个阶层(黑人)。他们对Predator防范有加,心照不宣的观点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生物性”的(参见兔子警官Judy第一次记者招待会时的发言),同时对于其他动物,如相貌、身高、习性都和他们非常不一样的小白鼠(有色人种)。Zootopia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隐喻美国各种族之间达成了乌托邦式的融合,在这样一座夏与冬、冰雪与热带同时存在的城市中完美共存。

一切都挺好,除了说教得太直白,吃相太难看。

好莱坞的左倾是众所周知的,古有马龙白兰度让个印第安姑娘上台拒绝领奖,今有黑人抗议演员待遇不公平于是特意请了个黑人在做主持,再看看《黑鹰坠落》、《拆弹部队》、《撞车》、《聚焦》的全面胜利,就知道政治正确的加持在这块垄断全国电影业的土地上是多么重要。爱国、种族融合、大熔炉,是学院奖每年必须存在的主题,在大选年的一部动画片里达到了极致。

中国的观众可能不了解政治正确、尤其是种族问题在美国的敏感性,所以看这部电影可能不会太过敏感。但是每个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绝对能感到电影中每分每秒都在说教的“不要以外表看人”——“不要歧视黑人”的道理。老虎、雪豹、狼,代表着凶狠、残暴,是普遍美国白人对黑人的看法;小白鼠的孱弱、被社会漠视,我觉得很可以代表亚裔和其他有色人种受到的刻板印象。问题是,在大自然中,狐狸和兔子确实是不能共存的;老虎和狮子天生就是捕猎者;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如果一只兔子用影片中Judy警官的善良去靠近狐狸,那么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Zootopia用动物的世界隐喻了一个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却没有想到这个喻体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同样,美国社会种族之间的矛盾也是难以调和的,正如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一样。再怎么为种族平等唱颂歌,美国社会中的黑人犯罪率仍然高居首位,学校差的黑人多,黑人聚居区房价便宜,人们谈黑人区仍然色变……这一切是“Biological” (生物性)的吗?当然不是,但社会因素呢?历史因素呢?政治因素呢?避开这许多的深层原因不谈,好莱坞把个兔子推出来背了次黑锅,让Judy在招待会上作了次绝对种族主义的演讲,然后加以简单否定,最后推出“看人不要看门纲目科属种”的中心思想,一锅好莱坞的语文课就上完了,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看完了电影,然后呢?一出门,老虎仍然是老虎,豺狼仍然是豺狼。

在这个政治正确大过一切的国家里,所有调和不了的矛盾都借此名义被掩盖。

这就是为何今日川普大胜的原因。虽然他还没有也不太可能会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但今日他获得的民意,已经超过大部分政客的群众的想象了,这已经是绝对的胜利。在一个政治正确至上的国家里,竟然有如此多的人给一个明显“政治不正确”的人投票,这本身说明了什么?调查显示,川普获得票数越高的州里,黑人的比例也越高,但投票给他的并不是黑人。也就是说,种族矛盾越深,就有越多的白人支持川普。美国政府、意识形态、宣传机构多年煞费苦心经营的种族平等概念,如同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袍,实在太容易被击碎了。从这一点上看,中美两国的本质并无不同。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篇二

71年前,乔治·奥威尔用一部《动物庄园》隐喻了人类社会里社会主义集权统治(苏联)的建立,1954年就被改编成了动画电影在影院上映——《动物庄园》是英国影史上第一部影院动画长片,后来更是多次被搬上大银幕。

71年后,迪士尼用一部《疯狂动物城》重新隐喻了当下的美国社会——你不得不叹服于《疯狂动物城》的寓教于乐,迪士尼当然是来拍商业片赚钱的,也没有证据证明主创人员要在影片里夹带什么政治理想社会情怀的私货,但《疯狂动物城》就是这样饱蘸美国社会现实的宏大背景,又落脚在老少咸宜的可爱动画中。

《动物庄园》塑造的是一个典型的“反乌托邦”(在此暂不区分“敌托邦”、“异托邦”和“反乌托邦”),那个被猪窃取了领导权的农场,就是现实中人类集权统治建立后的暗黑童话式写照;而《疯狂动物城》则截然相反,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现代乌托邦社会(英文片名Zootopia就是“动物园”Zoo和“乌托邦”Utopia两个单词的结合),从政治光谱上来说,我们甚至可以断言《疯狂动物城》就是《动物农庄》的反义词(关于乔治·奥威尔的民主社会主义倾向姑且不做辨析,此处仅指大略)。

《疯狂动物园》的乌托邦是哪里?就是美国。迪士尼本来就是一个美式乌托邦的文化营造者,而对于现代宪政社会中的居民来说,美国早就是真正的乌托邦,这根本不需要迪士尼营造——譬如法国人很早就承认这一点,当年托克维尔去美国穷游后回来发帖就这么说,后来鲍德里亚去美国公款吃喝,也撂下一句狠话:美国是“实现了的乌托邦”。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篇三

《疯狂动物城》用赏心悦目又充满音乐动感的动画场景图解了美国社会的乌托邦说明书——音乐动感很重要,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式动画片有浓厚的音乐歌舞片血缘,《疯狂动物城》在这一点上甚至隐约露出几分“幻想曲”的美妙身影。

兔子朱迪是个乡下农场的女孩——想想《动物农庄》,在不同的意义指涉下农场里的动物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内涵——从小时候起,她就开始扮演关于“疯狂动物城”是如何建立的儿童舞台剧。

不要小看这出萌态百出的儿童舞台剧,事实上,这出舞台剧所阐述的理念正是当下美国社会得以建立的基石,或者说,是一次童心版的“社会契约论”演示,也是一次当代宪政社会的发生学理念活剧——动物们去掉了野蛮的“动物性”,(依循着契约精神)共同来到“动物乌托邦”(疯狂动物城),几乎建立起一个大同世界。

动画片里展现的“动物城”实在是太美好了,美好到几乎让人相信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有了几分道理。这里也有犯罪,也有官僚主义,也有不公平现象,但总的来说,不论你是何种肤色、性别、性取向——外表、习性各异的动物显然是最好的隐喻——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获取相应的回报。

这是活脱脱的“美国梦”写照,那个流光溢彩富丽堂皇高耸入云的“疯狂动物城”,也正是乡下兔子朱迪的儿时梦想——看来城乡差别在美国也是切实存在的,这一点到跟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中国不无相似。

“疯狂动物城”到处是“政治正确”的莺歌燕舞,起码从基础设施上看,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长颈鹿,还是矮胖敦实的啮齿动物,在乘坐交通工具、购买公共服务甚至日常消费时,都不会有任何不适,总有相应的设施、尺码符合你的要求。

不由得想起前两年ABC热播的喜剧《外星邻居》,一群外星人来移民到白人社区里,发生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而且那群外星人都长着黑人或者亚洲人的脸孔——显然,这是对当下美国移民问题的喜剧化反映,某种意义上,《疯狂动物城》就是用动物取代了《外星邻居》里的外星人而已,骨子里其实还是聚焦在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多元种族问题之上。

你甚至可以把兔子朱迪看成是一个移民——她从小生活在远离动物城的农场里,向往去动物城里做一名警察,从这个意义上说,朱迪的确是一名移民(为什么是女孩子?看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就明白了,现在想要挣美金,设置一个女一号比较靠谱)。

但是朱迪并没有给人以外来移民之感,这无疑是因为她的兔子身份——从片头一开始,“疯狂动物城”就在渲染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区别,而在动物城里,高达90%的居民都是食草动物,这自然使得朱迪与动物城的主流居民有了同种之感——折射进现实,就可以说朱迪是只白人、基督教兔子,当然这么说在美国绝对政治不正确,连奥斯卡没给黑人提名都被狂吐槽嘛。

不过这从画风和背景音乐上也能看出来,黑社会鼹鼠一出场就有着浓郁的南欧音乐风情,雨林里的豹又是典型的拉美气息——动物的不同来源自然会被观众与现实相联想,譬如报新闻的熊猫怎么可能不觉得是华人,鼹鼠老大一水儿的北极熊保镖又有扑面而来的俄罗斯打手即视感。

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中,朱迪去了不同的街区,这几乎就是当下美国不同族裔聚居区的现实写照——估计是因为没有出现唐人街,所以中国观众感触没有那么明显。

有趣的是,作为警匪故事的《疯狂动物城》的幕后大阴谋居然是食草动物非法制造危机,意图诱发食肉动物的动物性,由此来制造恐慌并获取食草动物的大多数选票——这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反派设计,一来在叙事上有翻转,二来也是直指美式民主的命门:民主,是为了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很多人一直习惯建构一组“暴虐的特权统治者”VS“道德高尚的普罗大众”的二元对立概念,并以此来确证民主的合法性,殊不知这只是一种民粹式的伪民主理念。某种意义上,这种思想跟跪舔统治者的奴才意识没什么分别——现代独裁者往往建立在民粹的暴政土壤之上,以“天子”恩威直达“万民”,其他阶层的有产者则分分钟处在被牺牲的地雷阵里,只要需要,他们随时会被拿出来献祭给“国家人民”,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在一个满是“打土豪分田地”意识的民粹独裁社会里,是断然不可能实现的。

正确的理念,应当是尽可能的包容并尊重差异性(某种程度上一个社会的民主程度正是由其包容程度来衡量的),食草动物在《疯狂动物城》里居于绝大多数,但它们也必须尊重食肉动物的合法权利(当然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这才是“动物乌托邦”的立邦之本(复杂的宪政原则在此取代了“一人一票”的简单多数决,可参照美国总统大选的办法)。

充分尊重每一个阶层、族群的差异性并保障他们的权利,然后在契约(法治)的基础上给所有人以个人发展的机会,由权利保障通向机会均等,这样的“疯狂动物城”难道还不是一个乌托邦?

至于被唤醒兽性的食肉动物,可以解读为凡是出现反人类行为的暴力攻击者,其实都是人性泯灭的结果(当然在《疯狂动物城》里“人性”被“社会化的动物性”所取代),在当下美国的政治语境中,很容易联想到ISIS等伊斯兰原教旨恐怖分子。

对和平的基督徒(食草动物)来说,伊斯兰教确实有某种与生俱来的暴力攻击性(食肉),这绝不是搞宗教攻击,而是实事求是的从宗教典籍、仪轨而言。伊斯兰教是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随着阿拉伯半岛的战争过程诞生、传播的,其教义中有不少“外向”之处,这跟基督教、佛教的“出世”色彩截然不同。

伊斯兰教确实有很多与现代文明不融洽的地方,譬如要求女性素服头巾,不能暴露身体,而且一夫多妻,这些在很多伊斯兰国家是客观存在的。从当下世界的恐怖行径来看,伊斯兰教徒也在大众传媒中给人的印象最深——特别以ISIS为代表——由此将其看作是“疯狂动物城”里的“食肉动物”也不为过。

但是不能将“食肉动物”污名化,如果有个别食肉动物开始无差别攻击善良的食草动物(基督徒),那绝不能代表食肉动物的全体。在动物城强大的建城理念下,食草动物们相信能与它们和平相处——这是多么强大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人们限制自己的动物性,从而建设起互相依存的人类社会,这正是《疯狂动物城》的最深层逻辑。尊重差异,保护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时刻警惕以“多数人”为名作恶(如果片中的阴谋成功了,几乎就是希特勒通过魏玛宪政选举上台的翻版,食肉动物很容易被解读成是犹太人或布尔什维克的代表)。

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兔子朱迪能实现哪怕最微小的梦想,而城中的动物居民们最反感的官僚主义也无非就是车管所里慢腾腾的树懒——看看整日累得贼死的羊副市长,哪还有贪污受贿的机会?(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民众心态里,官僚主义的车管机构可能引发截然不同的后果。《疯狂动物城》里逗我们一笑,但在《蛮荒故事》里则引发了恐怖的血案)

当然,美式民主都是资产阶级的、虚伪的,我们的民主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