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

2017-04-06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篇一

《浅谈中日关系》

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中日双方要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和平与发展 历史认识 平等互利 睦邻友好

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目前 ,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三十多年来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

(一)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仅在90年代以来,日本一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义愤填膺。60年前,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对这一铁的事实,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竟说,这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1990年11月10日)。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于1994年5月3日会见《每日新闻》记者时也有类似的言论。他们的这些狡辩虽然遭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广泛批评,但由此也可见日本极少数人歪曲历史已到了不顾事实、指鹿为马的地步。

1994年8月12日,日本环境厅长官樱井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并非想发动侵略战争而进行了过去那场战争。”他还说:“与其说侵略战争,毋宁说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不应当只认为日本坏”。这种颠倒黑白的诡辩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试问:既然日本不想发动侵略战争,为何要向国外派遣几百万军队?

日本侵略军仅在南京一地就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难道这就是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福”吗?难道中国人民还要因此而感谢日本吗?

(二)台湾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还承诺与台湾只保持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由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也时有出现。据日本《读卖新闻》1996年5月5日透露,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丁懋时于3月上旬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时秘密访问了日本,并与日本官房长官木尾山静六就台湾海峡演习情况及日台间的有关情报进行了会谈。台湾高级官员访问日本,就安全问题相互沟通,自70年代日台断交以来这是第一次。1997年9月23日,日本和美国签署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当时日本报纸指出:“新指针肯定是针对台湾海峡制定的”,“届时在军事上不可能不具体设想包括台湾海峡危机”。还说,一旦今后台湾海峡有事,日本有“必须支援美国的义务”。日本还有人认为,周边地区的范围“到马六甲海峡为止”,“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其以远地区均被纳入视野”,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沙诸岛的争端。众所周知,台湾及南沙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三)钓鱼岛问题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双方就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谅解和共识。2010 年9月发生在钓鱼岛海域的“撞船事件”,日本政府不仅非法抓扣中国渔民和渔船,还发表了“日中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搁置争议是中国单方面立场,日本从未承认”等言论。日本高官甚至宣称,如果其他国家“侵略”钓鱼岛,“将不顾牺牲一切行使自卫权加以排除” 。日本的强硬态度和高调处理违背了以往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的互谅互让的有关默契,打破了长期以来务实、低调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做法,致使中日关系出现重大动荡。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多次严正交涉,对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给中日关系带来了邦交正常化40年来最严重的冲击,国际社会对此广泛关注。日本政府对这股势力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破坏中日关系的行径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亲自出面“购岛”。右翼想做的事情、想要达到的目标,最终由日本政府一手实现了。日方说日本政府“购岛”比右翼“购岛”好,让中国在其中作出选择,中方绝不接受这种荒谬逻辑,绝不接受任何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选项。中方的唯一选项就是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21世纪中日关系展望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 中国 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 金融 、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 交通 、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 目前 ,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将逐渐加深。97年出现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其影响决不仅限于该国国内,它会波及到其周边地区甚至全世界。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中日两国应当在未来的岁月里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加强政策协调、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为亚洲及世界的经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篇二

《论中日关系的对策与前景》

摘要:古代中日友好往来,中日文化之间的渊源极深,但是近年来,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高速发展,中日间政治关系却进一步陷入了冰点。突出表现在两国领土问题上的分歧以及近年来诸如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的出现。而种种调查又显示日本国内民众对日本右翼政府的不满。面临如今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国需要抓住两个立足点,首先必须坚持原则,态度鲜明,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坚决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次,要重视两国文化及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尤为注重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把握好中日关系的对策,未来两国关系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关键词:中日关系 对策 前景

一、中日关系中积极的方面

1、中日的文化渊源

大家看一下古代日本的服装、礼仪,不难发现,在唐朝时期,现在仍流行于日本的坐姿“正坐”,以及1000多年前流行日本的女性发式(近似今天的“马尾”,但是系的地方是在整个辫子的中间左右位置)等等,这些都并不是官方礼仪与生活习惯,那是什么时期的呢?看过《大汉天子》的朋友,只要细心观察,您就不难发现其中奥秘。对,是汉朝。也就是说,从汉朝时期开始,中日之间就有了相互借鉴的经验。

到了隋唐,尤其是唐朝,日本进一步开始了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他们不仅用中国文字造出了日语假名,而且在行政、建筑上有很多借鉴了唐朝,甚至行事习惯上也有所影响。众所周知,除了文字以外,日本的都道府县制就是仿造唐朝的“道州郡县”制;日本的饮食上也有诸多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演变的地方;建筑风格上,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地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风格。不仅文化上,思想上也有相互借鉴的影子,中国的首都自南向北逐渐迁移,而日本也是由东向西,最后定都东京;而且于中国的北京、上海一样,日本也是一个政治中心东京、一个商业中心大阪。

2、中日的经贸关系高速发展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而从生活的小细节也不难发现,中日经贸关系紧密。日本品牌的汽车在中国高速公路上比比皆是,而中国制造也走进了日本民众的生活里。

2014年4月1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中日CEO对话。在对话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经团联副会长、事务总长中村芳夫表示,虽然近年来中日经贸发展遇到了一些挫折,但经贸关系依旧紧密。日本企业界对增强中日经贸合作发出了很强的积极信息。

中村芳夫说,虽然中日关系在过去一年里在投资和贸易领域出现了“双降”现象,但中日民间商界依然保持着良好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未来两国将在环保、健康等新兴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针对目前部分日本媒体所提出的在华投资风险,中村芳夫指出,投资必然会存在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各国都是存在的,最重要的是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中日企业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加强互动应对从而减少此类风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平说,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得到了中日企业家的高度认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了解以发现更多的商机。种种迹象都表明中日经贸关系在不断地发展与前进。

二、 日本国内民众的态度与看法

1、日本民众对中日关系中争议较大问题的看法

最近,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德国期间,谈到南京大屠杀这场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深重灾难,强调世界必须在铭记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维护人类正义和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竟对这样的正义声音妄评为“不具建设性”。菅义伟的无理言辞,在国际社会引起一片哗然。4月8日,日本民众集会反对安倍内阁的错误外交和安保政策,说明日本右翼的种种歪理邪说在日本国内也是站不住脚的。而在围绕钓鱼岛问题这样的领土争端,如果你对日本人讲钓鱼岛问题的历史

背景和中国的立场,他们觉得你说得有你的道理,可以听进去。但是,你让他支持中国的立场是不可能的,围绕这个问题日本民众中形成了一种与中方相互对立的主张。

但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是有不同看法的。根据日本媒体的民意调查,大概有三分之一,即不到一半人支持。相当多的日本人不赞成、不支持日本领导人参拜,对历史、对战争也是有反思和反省的。那段战争的历史是悲惨的记忆,多数人不希望打仗,希望和平。

2、日本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对中国人不太了解又好奇

日本社会客观友好看待中国的人士也大有人在。2013年《中国日报》和日本言论NPO联合在两国搞的舆论调查,双方90%以上民众对对方都没有好感,但同时也有70%的人都希望改善和对方的关系,这个数字也确实反映出目前两国民众的感情出现一种对立的倾向,值得重视。但是实际上,我们接触到的日本民众,特别是地方上,以及文化界、经济界希望中日友好的还是占多数的。

至于你问到媒体的作用,确实,一方面一些日本媒体对正常的、积极的事情不做报道,反而是经常挑起有争议的话题,这样对民意就会有一种误导。另一方面就是网络,双方一些网民之间已经出现了对立的倾向,甚至用很不正常、很不健康的语言表达,已经不是讨论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冷静地考虑。在新媒体上,网民还是要开展理性的讨论。

但是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人”不仅是能够产生亲近感,还感到佩服的。例如,中国年轻人在日本自费留学,每天除了学习之外还拼命打工,如今在日本的便利店等场所打工的到处都是中国留学生,他们或她们是勤奋的,礼貌的。而且,日本消费者也基本接受着“中国制造”的现实,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中国制造,其实离不开。

可惜的是,这种把“国”和“人”分开的看待方式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将持续一段时间。

三、中国政府在领土问题上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坚决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事实上,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在采取着这样的态度和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23日参观了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并冒着小雨发表讲话。他指出,《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确定的原则,即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等岛屿。(编者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一天前祭拜了位于缅甸仰光的二战日本侵略军墓地。)李克强指出,历史是客观存在,也是一面镜子,中国古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维护二战后确立的和平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李克强最后表示,正是因为有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中德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支持中德友好、中欧友好。我们愿与德方、欧方一道,继续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第六条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还有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2014年1月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刘晓明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幽灵,把靖国神社比作恶魔的化身。他写道:“如果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就是其魂器之一,代表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一面。” 随后,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也发表文章称,中国有可能成为亚洲的伏地魔。 争论还从报端延伸到了电视,英国当地时间1月8日晚上,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之夜》栏目直播了一档专访节目,做客嘉宾正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新闻之夜》将两人安排在同一间直播室,期间,刘晓明大使和林景一分别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问题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林景一语焉不详、前后矛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刘晓明大使,则慷慨陈词,以事实为依据,始终坚定表达中国立场。当天,BBC《新闻之夜》将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大使林景一同时请到直播室,两人相隔数米坐下,主持人首先访问了林景一,之后采访了刘晓明,尽管期间刘林二人没有直接的对话,但刘晓明大使一一驳斥了林景一为日本修宪、窃取钓鱼岛的辩解。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政府在2013年11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划设后,中国空军进行了首次空中巡逻。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这表明中国的原则和领土完整是不容侵犯的,

四、中日关系改善的契机:重视两国文化及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尤为注重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

近年来,中日民间的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但仅仅是通过一些著名人士和机构推动中日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中日间在经济、人文及地方等各领域交流很深,优势和潜力也很大。比如在文化领域,日本人普遍认为,在文化上中日两国之间渊源很深。日本现有文化很多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这一点基本上是日本的社会共识。日本民众也可以抛弃政见的不同,认同中日文化之间的共同语言。

上世纪80年代中日之间文化交流非常多,比如两国合拍影视剧等。这两年少了一些。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人对此也很高兴,虽然当时似乎和日本人形成竞争,但因为都是亚洲人,亚洲文化毕竟和欧美文化有些不同,还是有亲近感的。

另外,也应该有更多的优秀影视产品走出去,让日本通过多元渠道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民间文化组织和团体也应该多开展交流,包括友好团体、地方各省区市之间的交流。中国著名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当时就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最先从电影搬上舞台的,《白毛女》现在还在日本公演。民间交流的传统不能丢,而且要继续推动。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在当代随着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和便捷化,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的方便与便捷。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从共同的爱好开始,比如风靡全球的日本动漫等,然后逐渐深入的交流与了解,可以让日本青少年一代更清楚的了解到他们教科书中被缺失的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共求和谐。

五、中日关系的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把握好中日关系的对策,未来两国关系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毕竟日本也是民主的国家,当一个右翼内阁无法获得日本民众的支持时,必然会走向下台的道路。而随着平等交流和了解的加深,再加上本身的文化认同感,中日关系终将改善。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结果还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如果日本右翼分子鼓动民众并作出一些触碰中国底线的行动时,中国也会坚决维护自己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商务部:《日本企业对发展中日商贸发出积极信息》,2014年4月14日。

【2】罗援:《日本的邪理歪说根本站不稳脚》,2014年4月12日。

【3】李克强:《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2013年5月27日。

【4】刘晓明:《中日驻英大使BBC交锋:谁是伏地魔》,2014年1月10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