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旅游行业,既可以推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也可以通过实践摸索出提升旅游管理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1
对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 今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旅游饭店业做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其发展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服务对象、竞争者都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下对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全面思考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的思考,着重提出解决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建议
一、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基本概况
(一)旅游饭店业的概念
我国旅游饭店业包含两成市场概念,第一层,按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是指经公安、工商、旅游等有关部门批准的可以接待入境旅游者的住宿设施。它既包括根据GB/T14308-2010评定星级店、涉外游船和公寓,也包括尚未评定星级标准的其他旅游涉外饭店。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第二层市场概念为旅游住宿设施或旅游业,即任何定期或临时的以商业为目的向公众(主要是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企业和相关机构。旅游住宿设施包括旅游饭店、宾馆、公寓、旅店、招待所、江河及海洋游船、培训中心、疗养院、度假村、假日营地、私人寓所、家庭住宅的出租客房及亲友提供的免费住宿设施等。
(二)旅游饭店业发展的特点
1.会展与假日经济为旅游饭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会展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力。据有关分析,我国会展业2002年的直接收入超过60亿元,间接带动了的餐饮、住宿、交通、广告、旅游、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假日经济也为旅游饭店业提供了发展空间。2002年全国餐饮业营业额达5092亿元,其中假日消费将近一半。据有关行业协会对全国16个城市假日市场统计,在“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市场接待总人数为2.19亿人次,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餐饮业营业额同期同比增长31%、20%和28%。
2.世界地区经济、旅游业、酒店业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旅游业、旅游饭店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当世界经济、地区经济遇到麻烦出现经济或金融危机时,旅游业、旅游饭店业跟着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旅游饭店业最希望世界地区和平,经济发展,希望社会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这对我们经营管理好饭店十分重要。
3.满足特殊需求、提供特殊(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顾客已不满意千篇一律、公式化的服务。饭店为了生存和发展,让顾客满意,所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按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与服务组合,提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成为争夺顾客和市场的焦点。这成为近代饭店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二、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旅游饭店业的构成与分布
1.我国旅游饭店业的构成
近年来,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每年新评星级饭店近千家。截止2009年底,我国星级饭店总数已经突破1.5万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0家,四星级饭店1900家,三星级饭店5600家,二星级酒店6000家。
2.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分布
我国旅游饭店产业在各个区域中的布局是不均衡的。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西北地区的星级饭店数占总量的82%,可见大部分的星级饭店都在这四大区域中。仅仅从星级饭店总数来看,泛珠江三角州地区的饭店数最多,约占全国的1/3;其次是环渤海区域(23%)、长江三角洲(17%),最后是西北地区。
(二)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经营状况
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96%,一至五星级饭店的出租率分别为56.84%、56.73%、61.25%、63.84%、64.64%,基本表现为:饭店星级越高,出租率越高。而从同星级饭店经营的情况看,在不同地区表现差异很大。全国星级饭店经营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五星级饭店房价最高的为2172元,最低的只有274元;四星级饭店最高的992元,最低的只有270元;三星级饭店最高的442元,最低的只有的66元。
三、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过度与竞争不足同时存在
由于产品的单一性导致在我国饭店行业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的同时存在,集中体现在:一是价格是竞争的主要形式,竞争手段不足;二是在经济型饭店领域,企业单体质量与旅游需求存在差距,合格的竞争主体不足;三是大部分饭店没有市场定位的概念,在某些细分市场缺乏竞争,这也是经营行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集团不发达,产业集中程度低
2006年底,我国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仅有113家,占饭店总数的1%,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5.38%. 客房数在300-499间的有471家,占总量的4%,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4.13%,远远没有发挥出我国饭店业的规模经济。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共有700余家饭店集团(管理公司),管理着1946余家饭店,星级饭店集团化程度达16.22%。国内有14家饭店集团(管理公司)经营规模已进入个球饭店集团300强行列,其中最大的锦江集团排名第22位。
(三)高度关注国际品牌,国内品牌不受重视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进香港半岛管理,拉开了国内饭店引进国际饭店管理公司和国际品牌饭店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0多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1000多家饭店。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管理饭店480家,客房161974间,平均管理饭店48家,平均拥有客房16197间。反观国内品牌饭店,虽然我国有10家国内饭店管理集团在客房数量上已进入全球100强,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尽管国内集团的国际排名不断提升,但品牌建设依然滞后,缺乏全国性的饭店品牌,尤其是高档饭店品牌,品牌的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还非常薄弱。 (四)人才危机
旅游饭店业员工的学历结构与旅游院校培养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相称现象,高中与职校员工占到员工数量的52.19%,而大学毕业的员工仅占9.62%.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据测算,优秀的企业人才流动率,以15%左右为宜,而旅游饭店业的人才流动率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有的个别单位甚至高达50%以上。优秀人员的流失和供求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我国旅旅游饭店业发展的建议
(一)解决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存量结构
变部门管理为行业管理,这是实现全行业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统一的基础。行业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全行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加以统筹、协调、监督,并为全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按入世承诺,2005年我国旅游饭店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内饭店和国际饭店在我国饭店业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急需政府颁布实施旅游饭店业的相关法律,从国家角度确立发展旅游饭店业的基本原则和措施,规制旅游饭店经济活动的行为和秩序,使旅游饭店业的发展有法可依,从而在变竞争模式。
2.走旅游饭店集团化,网络化发展之路
旅游饭店集团化经营可以实现饭店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实现生产和营销上的优势树立旅游饭店整体形象。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目前总资产达165亿元,管理着300余家各类酒店,客房4.46万间,年经营利润超十亿元,随着国外的酒店集团(香格里拉、喜来登、希尔顿等)加入到我国的竞争中来,我国众多中小型旅游饭店很快会在管理方式上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因此,我国旅游饭店业只有走集团化道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络化经营,施行夸地域、夸区域的发展,改变我国旅游饭店业“集而不团”的现象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供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国际竞争力。
3.着力培育饭店品牌,推动我国旅游饭店业做大做强
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在饭店星评和复核工作中要
严格标准,严格要求,确保星级饭店的质量。要逐步建立完善星级饭店的退出机制,及时将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饭店淘汰出星级饭店行列,切实维护星级饭店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对饭店集团的支持力度,扶持饭店集团品牌发展。国家旅游局将制订饭店集团(管理公司)的等级评价标准,通过标准的引导,促进饭店集团(管理公司)的品牌提升。同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饭店集团“走出去”发展,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中国饭店金星奖”评选制度,把“中国饭店金星奖”打造成中国饭店领域最权威的奖项。
4.建立行业服务支撑与保障体系
饭店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与人才密集型并存的行业,优秀饭店管理人才梯队与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是旅游饭店发展基石与决定性要素,是饭店发展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旅游饭店要制定人才长远规划,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科学的长效制度,抓好企业的再培训,不断培养和造就一批拥有共同价值观、掌握管理技术的职业经理人梯队与训练有素的从业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杜江.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问题[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胡静,陈峰云.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趋势[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1).
[3]徐虹.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现代旅游饭店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2
移动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发展
摘 要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国内外发展迅速,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可靠的电子交易成为互联网交易的一大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位置以及个性化服务。 论文通过对旅游业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结合旅游业在移动商务的现实应用,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 移动商务 旅游
1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制约我国旅游网络发展的不但有技术问题,而且存在传统旅游业的经营环境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缺少信用。尤其在国内B to C(即销售商对顾客)电子商务中,由于目前电视台广告的可信度都存在一些问题,顾客在网上选择旅游产品更会有一种恐惧心理。(2)法律法规建设的相对滞后使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底气不足。(3)网上支付的局限成为旅游电子商务成功开展的“瓶颈”。(4)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使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水平较低。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缺乏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匮乏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之一。(5)旅游网站经营的业务大部分与传统旅游企业重叠,缺乏适合网上交易的新型旅游电子商务产品。大多数旅游网站在发展电子商务时,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更多的是将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简单地复制到网页上来,没有特色与卖点。
2 移动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发展优势
2.1普及面广
移动电子商务所需用的交易工具就是手机、PDA这些终端的通讯工具,而我国在2010年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这个数据大大超过了互联网的1亿,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下,可以开发很多的潜在用户需求。
2.2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完全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手机、PDA、电脑等都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在线,实现随时随地访问。
2.3个性化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不同于任何其它销售模式,它能完全根据销售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来使用这些服务,设备的选择和提供服务订制的方式完全自由,完全由用户来定,商家可以及时、细致地获取用户需求信息,能够利用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喜好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建立和加强客户关系。
2.4良好的身份认证
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来说,移动商务在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上还是拥有一定的优势互补的。因为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的SM卡上存储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来说,就有了一定的信用认证基础。移动电子商务同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用户终端更加具有专用性。因此,商业信息可以直接发给用户终端,加强了移动用户获取信息的及时性
2.5基于位置的服务
移动信息网能够获取和提供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获知所处的准确的位置,也可以用手机查询目标的定位信息。与位置相关的商务成为移动商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信息发送给正确的人,同时还可以对移动对象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
2.6安全救援服务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旅游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游客的流动性和个体性,又使得整个旅游行业的自身危机处理能力极弱。移动电子商务提供的安全救援服务,可以通过对用户位置的确定,给用户提供在紧急状态下的救援活动。
2.7移动导游服务
移动导游服务指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电子化的手段进行景点介绍、行程安排等。通过电子导游以高质量、大篇幅、有情趣地多种语言向游客进行讲解,在游客了解景点的人文历史和风士人情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景区导游品质和维护景区的良好形象。
3 移动商务在旅游业中发展的推广政策
3.1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
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开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制定、完善和修正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解决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在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要一起合作 ,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建设。
3.2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
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必须在传统业务项目上力求创新,深入调查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顺应时代潮流,为消费者提供实时交互的服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动态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3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首先,对于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而言,要组织从业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应用层面的管理和应用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提高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其次,高校应针对实现旅游现代化的需求,注重培养旅游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3.4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
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新观念,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影响着它的进程。美国的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较快,与它们现有的社会条件和消费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邮购和电话订购比较成熟,消费者习惯使用信用卡交易。而我国恰恰缺乏这种环境,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消费新观念。
参考文献
[1] 杜晓慧,周玲强,段建平.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模式与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
[2] 曹武,郭零兵.短信在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