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感觉
导语: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一对异性之间发生爱情、建立爱情,直到结婚的过程。这是恋爱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国外的著作中一般只用“爱情”和“爱”这样的字眼,而在中国习惯于用“恋爱”这个词。爱情帮助人们理智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伴侣,所以,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修养。
恋爱与社会生活 长期以来,恋爱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激烈争论的问题。这是因为,恋爱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人的教育和人的社会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关于人类的恋爱和道德的观念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男女的性爱和生育的本能是爱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本质。社会生活的辩证法是深刻而复杂的,要全面、科学地研究恋爱问题,应该从观察人的生物本质开始,并以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据,来分析人类恋爱的社会过程,只有揭示两性的秘密,才能进入对男女恋爱的高级精神领域的研究。自古以来,就产生了歌颂性爱的自然主义和禁欲主义两种截然相反的哲学观点。
恋爱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恋、热恋、依恋、平淡。刚刚进入恋爱阶段,了解还不是很深入,还有一定的模糊感。而且恋爱双方看到的都是彼此的优点,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可以说双方都已经迷恋其中了。逐渐双方在日常生活已离不开对方,离开一阵子都会觉得不顺心、有一种心不安的感觉。随着时间的长久,恋爱双方都已经冷静下来,留下的大部分是理性,而缺少了激情,需要进一步的理由来点燃爱情的火焰,比如说婚姻。很多情侣都是在这一环节没走完的,当然,完成这一环节意味着下一步进入婚姻阶段。
恋爱的过程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情感。恋爱是一种过程,是爱情的主要存在方式之一。日本学者泉宇佐等把恋爱过程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
①体会到性的魅力。青春期的男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情不自禁地开始关注异性,表现为自己对异性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于是,青年人变得愿意与异性接触和交往。对于青年人来说,异性的面容、身材、声音等任何有关信息,都有一种说不清的巨大魅力。对异性的魅力的感受,一开始是宽泛的,无确定对象的,在心理学中称为青年期的“浪漫的恋爱期”。例如青少年中的“追星族”现象,就常表现为对异性歌星、影星或其他社会名人的魅力的迷恋。后来,才会集中在某一个异性对象的身上,他或她就会时时思念,希望与自己所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初恋”。对异性的性的魅力的体验,有其主观性,反映着一个人的恋爱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格特征等,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原因所在。
②想象期。青年人被某个异性所吸引,便会浮想联翩。由于种种外界条件局限,或是一时还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就会不断在自己内心猜测、揣摩和设想,尤其会想象对方的兴趣、人品、性格、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等,也会更多地想象如何接近对方,以及如何寻找机会和见面的具体方法、可能的后果等。在这个阶段既不了解对方的态度,本人也还未进入角色,是处在“漂浮不定的恋爱阶段”。如果以后仍没有机会与对方接触,则可能出现三种后果:一是情感转移或淡化;二是陷入“单相思”,心绪不宁,倍受折磨;三是埋人心底,而长久难忘。
③发生爱情。根据现代青年异性之间相互交往的特点,一对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的男女,一般首先要通过集体或小组的交往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而逐渐离开群体的活动,发展为一对一的约会。发生爱情的标志就是表白爱情,中国青年一般多是男性主动地向女性表白;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开放,女性主动向男性表达爱情的情况也在日益增多。另外,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美好的文化传统,许多青年也喜欢以含蓄的方式表达爱情,例如从对方的眼神、态度、言谈、举止,或是通过写情书、互赠信物,而双双坠人爱河。
④确立爱情关系。在这一阶段,一对青年男女经过相互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的思考后,决定确定恋爱关系,即进入热恋阶段。明确了恋爱关系后,恋人们的心情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那种急切期待、焦躁或单相思式的想象,代之以喜悦、兴奋、甜密,甚至得意的心情。热恋中的青年人容易产生嫉妒、猜疑、对对方不信任等复杂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青年人自己缺乏自信心,生怕失去心上人,而又未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恋爱关系尚不巩固。
⑤结婚。恋爱健康发展的最后结果必然是结婚,结婚是取得社会法律承认的家庭形式,结婚把一对男女互相爱恋的情感的密切和亲昵推进到身心全面交融的新的境地,从此成为终身的生活伴侣,共同创造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