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品复习提纲鲁教版
期末考试快来了,怎样快速复习八年级下册思品呢?下面小编分享八年级下册思品复习提纲鲁教版,希望可以帮助到八年级的同学们。
第5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第10课我与集体共发展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 集体的存在形式:集体是一个整体,班级、学校是集体、社区、工厂是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一个大集体。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2、 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里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4、 团结就是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励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吧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巨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为了集体的发展
1、 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关系是什么?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和维护个人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 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必须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那些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2、我为集体添光彩的途径是什么?
⑴需要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集体成员的一员,
⑵ 维护集体的 荣誉和利益,更体现在自己在应该的实际行动中。
⑶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维护敢于积极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 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是什么?
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4、 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是什么?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了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第11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1、 正确看待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表现是什么?
(1) 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的,也是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身边可以发现社会变迁的轨迹。
(2)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关注并体验这些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2、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是什么?
(1)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2)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 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以平凡而朴实的思想和行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陋的现象,特别是经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追求享乐、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抬头。这些虽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但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4、 什么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克服从众心理?
(1)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在周围大多数人的影响和压力下,有时会改变自己的意见从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从众心理,也叫“随大流”。
(2)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却是危险的,他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歪风邪气。
(3) (3)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5、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造成困难和逆境的原因很多,要客观分析这些原因,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既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也不能态度偏激,一味埋怨社会不公,而应该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怀热情,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逆境,敢于向困难和逆境发出挑战,善于打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养成亲社会行为
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是什么?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2、谦让的原因和方法是什么?
(1)原因: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谦逊礼让。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2)方法: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 谦逊、礼貌待人,不为我独尊、盛气临人。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
3、分享的含义及合作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丰富多彩。
(2) 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4、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是什么?
(1)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2) 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5、奉献的表现是什么?
奉献有不同的表现,舍己为人师奉献,大公无私是奉献,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是奉献。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奉献。
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12课感受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之美
1、感受大自然之美的途径是什么?
(1) (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2、自然美的分为哪几类?
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巧夺天工的园林;另一种是未经直接该早的自然,如寥廓的星空、广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川。
3、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是什么?
(1) (1)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2) (2)由于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3) (3)观赏风景还要有一定的时间性。
4、黄山、西湖、黄河、泰山美的表现是什么?
(1)黄山美在奇峰、古松、巧石、烟云、日出、温泉。
(2)西湖美在三谭印月、平湖秋月、断桥残月、雷锋塔、灵隐寺。
(3)黄河美在滔滔河水、奔流不息、浪叠洪波、源远流长。
(4)泰山美在险峻俏丽、云蒸霞蔚、意境深远、旭日东升、形体厚重。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1、 1、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是什么?
(1) 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 2、造成物种灭种的原因是什么?
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3、 3、环境、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危害是什么?
(1) 环境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2)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3) 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4、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1) 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2) 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3) 面对张家界耗资“3亿”买生态的教训,有些景区还在大兴土木,在破坏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消耗完毕,把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青山秀水破坏殆尽。
5、 5、中学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应如何做?
(1) 积极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
(2)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植树种草,节约用水用电。
第13课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1、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的途径是什么?
(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的原因和方法是什么?
(1)原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2)方法:善待自然就要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就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美化大自然的方法是什么?
(1)美化大自然,使 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2)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植树造林。
(3)美化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4、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分层次是什么?
(1)含义: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多样化。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他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2)生物多样性分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1、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及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什么?
(1)环保法律体系是:宪法①环保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②资源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渔业法、水法等)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这在我国就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3、环境保护与青少年的关系及原因是什么?
(1)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2)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未来。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3)法律是保护、治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4、青少年保护环境的途径是什么?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3)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第7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第14课感受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在身边
1、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尤其是近几年来,手机纯平彩电、 变频空调、 掌上电脑 、数码相机、… 纳米洗衣机 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 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现在人们吃得营养健康,穿得舒适漂亮,住得明亮宽敞 … 离开现代科技,这些生活上的新变化真难以想象。
2、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3、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是什么?
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优利德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 4、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镜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1、 1、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1)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 (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 ;(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
2、 2、信息技术革命星期的标志、内容、影响是什么?
(1) (1)标志: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2) (2)内容: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3) (3)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3、 3、生命科学星期的时间、内容、影响是什么?
(1) 时间:20世纪
(2) 内容: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计划的实施,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主流。
(3) 影响: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4、空间技术兴起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1) 内容: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讯、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回来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2) 影响: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15课 走创新之路
创新与科技发展
1、 1、如何正确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因为创新,科技才走出了神秘的象牙塔,科技进步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不论是对自然之谜的探索,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思索,生活的每一领域、生命的每一步都呼唤着创新的智慧。
2、 2、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影响是什么?
(1) 第一次科技革命兴起的
时间是:18世纪中期,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
影响:使人类有手工劳动进入机器生产时代。
(2)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
时间:19世纪中后期
标志:点的发明和店里的广泛应用。
影响: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
时间:20世纪40、50年代
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影响:人类由此进入电子原子时代。
3、 3、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却地感受到和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和可贵。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4、 4、由好奇道创新飞跃的途径是什么?
生活中,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所发明创造。只有那些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搭起创新的桥梁
1、 1、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方法是什么?
(1) (1)善于观察、见微知著,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2) (2)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想的翅膀,这是创新的先导。
(3) (3)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不疑就不会有异,没有异就没有新,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4) (4)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党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迸发。
(5) (5)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不能读“死”书,要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
2、 2、创新的重要前提、先导、源头和基础是什么?
(1) 创新的火花不会凭空而来,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
(3)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3、 培养自己想象力的途径是什么?
(1) 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
(2) 要“能够想”。
(3) 要“善于想”。
3、知识和创新的联系是什么?
(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便为将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我们要相应时代的呼唤,站在时代的前列,高唱创新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满怀豪情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第8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原因是什么?
(1)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2)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1、 2、我国宪法的性质、主要内容、法律地位是什么?
(1) (1)性质:体现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识和根本利益;
(2) (2)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 (3)法律地位: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2、 3、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新世纪第一个宣传日的主题是什么?
规定每年的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4、 4、建国后我国颁布过四部宪法是哪几年的?
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5、 5、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分别是什么?
(1) (1)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2)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3)国家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6、 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指什么?
(1) 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 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多部门、多层次的完整的法律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7、 7、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是指什么?
在我国,任何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先发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它的通过,要得到最高权力机关全体组成人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同意,由全体公民公决,以保证宪法内容的尽可能完善。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1、 1、如何理解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1)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2)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3)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 2、法律比权力大的原因是什么?
(1)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有将部分国家权力分别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就形成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层级的国家机关。
(2) (2)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3) (3)依照宪法治理国家,使宪法成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准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 ;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3、 3、为什么说宪法是各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我国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4、 4、中国国产党与宪法的关系是什么?
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因此,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个社会团体、个企业事业组织都部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5、 5、宪法与公民的关系是什么?
(1) 宪法对于我们公民来说,也是最高准则。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2) 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手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所以,在我国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律观念,都应首先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 6、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对待宪法?
青少年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还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才能逐步增强宪法观念。
第17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走依法治国之路
1、 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 (2)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2、 2、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用法律来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
(2) (3)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表现在能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度依法进行。
(3) (4)社会是否稳定、社会秩序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使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5、 用刑法同一切发罪行为做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力和其他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监督
1、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及其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1) (1)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 (2)含义:①有法可依是指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确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3) (3)意义:①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②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③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④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2、 2、青少年树立法制观念的途径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里,就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3、 3、新中国立法史上里程碑式的法律有哪几部?
1987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通则》;1989年制定的《行政许可法》;1993年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年实施的《国家赔偿法》;2000年施行的《立法法》;200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 4、法律监督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等;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5、 5、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的内容是什么?
(1) (1)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2) (2)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 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3) (3)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6、 6、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 (1)内容: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这项权利。
(2)((2)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