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校园广播稿3篇
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世界环境日校园广播稿,供你阅读参考。
世界环境日校园广播稿篇1
顾雅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3中队的顾雅璇,我是李天喆。(合)今天的播音由我们主持。
李天喆:刚过完了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六月五日了。顾雅璇,你知道六月五日是什么日子吗?
顾雅璇:当然,这可难不倒我。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
李天喆:你可真聪明。那么,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怎么来的吗?
顾雅璇:那还得回到1972年6月5日这一天,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草和通过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6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会议同时建议把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六月五日为世界环境日。
李天喆:你知道的可真多。那你知道今年20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吗?
顾雅璇: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良性转变。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
人类是地球上的1500万个物种之一。然而,人类也是目前极少数数量仍在不断增长的物种之一,而绝大多数动植物正在变得愈加珍稀。
我们已知共有17291种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从鲜为人知的植物和昆虫,到漂亮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而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有许多物种甚至在人们发现它们之前就已经灭绝了。
李天喆:那么原因何在呢?
顾雅璇: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式造成了大部分原始森林消失殆尽,将近一半世界湿地变得干涸,3/4鱼种群衰竭。我们还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以致于地球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会持续变暖。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以1000倍于自然灭绝率的速度消亡。
李天喆:那你知道20xx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什么吗?
顾雅璇:20xx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 “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绿色生活,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李天喆:顾雅璇,我还听说一个新名词叫“绿色出行”,你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吗?
顾雅璇:“绿色出行”是指采取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碳减排和碳中和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出行”内容包括: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取能耗低、碳排放少的出行方式,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节能环保车、合乘、骑自行车乃至步行等,减少因出行产生的碳排放,即绿色出行碳减排。
通过专业机构直接或间接购买碳信用额度,由该专业机构通过植树造林或其它环保项目帮助我们抵消因出行产生的碳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即绿色出行碳中和。
李天喆:“绿色低碳”虽然是个新鲜词语,但是并不神秘,做到也不困难。我们每个队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多亲近大自然,关心爱护绿色生命;
(2)用植树和鲜花装点家庭以能周围环境;
(3)不破坏湿地资源,保护好“地球之肾“;
(4)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好自然界生态平衡;
(5)少寄纸质贺卡,尽量用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代替;
(6)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尽量推行无纸化办公;
(7)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
(8)尽量用手帕代替纸巾;
(9)短途旅行时,用步行或自行车代替驾车;
(10)建立家庭“碳抵消”档案,记录参与创建“绿色低碳家庭”的全过程。
顾雅璇:同学们,让我们树立低碳减排的观念,并将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将倡导的“低碳生活”引入身边,也做绿色环保的“低碳一族”,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实现低能低耗,让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李天喆:今天的播音到此结束!最后,祝我们敬爱的老师身体健康。
顾雅璇:祝亲爱的同学们学习进步!
(合)再见!
世界环境日校园广播稿篇2
甲: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
乙:欢迎大家收听小太阳广播。
甲:同学们,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日子吗?
乙:昨天是6月5日,第41个世界环境日。
甲: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 10 月,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 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乙:同学们,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