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
茶文化现在是许多人研究的文化,关于茶文化的精神之说存在着分歧,现在的茶文化精神主要是什么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精神
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
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
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因此,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王玲教授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1、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其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而且也是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所以作为新兴的学科,茶文化学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第四两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
如此看来,我们要研究的狭义茶文化是属于平常所谓的“精神文明”范畴,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结合在一起的。不管是茶道也好,茶艺也好,茶礼也好,茶俗也好,都是在茶叶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离开,也就不存在什么茶文化了。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许多名词术语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乱的认识,茶艺界有许多人常常将茶道、茶德、茶艺混为一谈,弄不清茶道和茶艺的区别,如有的叫茶艺馆,有的叫茶道馆。有的称茶艺表演,有的称茶道表演。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加以界定,以求取得统一的认识。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茶艺、茶道和茶德问题。
什么是茶艺?各家的解释是见仁见智并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如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季野:《茶艺信箱》98页,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出版)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范增平:《台湾茶文化论》280页,台湾碧山岩出版公司出版)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认为:“茶艺”是指饮茶的艺术而言。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那就广泛地深入到‘茶艺’的境界了。”(蔡荣章:《现代茶艺》202页,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蔡先生还认为:“茶叶的冲泡过程不只是把茶叶的品质完美发挥的技艺,本身也是一种发展个性的表演艺术。借着泡茶、品茗的过程,因为必须专心一致才能将茶泡好,才可以体会茶的境界,而且要有秩序才能表现美感与主客良好的关系,结果达到了修身养性与敦睦人伦的社教功能。”(同上,197页)北京的茶文化专家王玲教授认为:“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的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王玲:《中国茶文化》87页,中国书店出版)陕西的作家丁文先生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饪、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成一门艺术。”“茶艺是茶道最重要的组分。”(丁文:《中国茶道》46页、49页,陕西旅游出版社)浙江湖州的茶文化庄家寇丹先生在综合各家学说之后,认为茶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我们赞成按狭义的定义来理解,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以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发展表演艺术。”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