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2017-06-26

导语: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以上所述,显然不能穷尽其妙。但是,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熔为一炉,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质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一、巧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活动之一:师问:用三张数字卡片2、6、7摆出不同的三位数,能摆几个?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生:能摆6个。师:为什么这三张卡片能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生:因为卡片上的数字不同,每一个数字与其它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师:说说看都组成了哪些数?师:同学们真行!如果是换成2、0、7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立即有学生回答,生A:6个。生B:4个。师: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后,)师:现在请摆得4个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207、270、702、720。师:请刚才认为可以摆6个数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只能摆4个数字。师: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生:因为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1]

二、提问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

三、设计开放式问题,拓展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数学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一、精心设计,指向明确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是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还是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或是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等。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你有什么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比较之下,后者所包含的思维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二、难易适度,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问题应难易适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或“不是”,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既能让学生得到,又不能轻取,这样才能起到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如在教学“10以内的连加”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主题图的:(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小朋友在喂5只小鸡)师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生齐答:“有5只。”教师一边继续演示课件一边问学生:“你们看到跑来了几只?”学生又一起回答:“跑来了2只。”教师一边继续一边又问:“你们看到又跑来了几只?”学生再一次大声地回答:“跑来了1只。”课件演示到这里,教师又提了个问题:“ 要计算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2+1,教师也带着学生进入了计算方法的教学。

透过以上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所提问题都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思考,导致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缺乏深刻性。

同样一个片段,另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先播放课件并引导学生:“你刚才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然后再问学生:“你们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我想这样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激亮度,激活思维

创激亮度就是提出的问题,讲究感情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

四、层层深入,拾阶而上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其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设计的问题不能空洞面广,要有梯度。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本课难点之一是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先求出1/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5。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a、(出示一张15厘米长的纸条)你有办法知道这张纸条的长度吗?(生:用尺子量)

b、(师出示一张比尺子长的纸条)现在你能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认为可以把这张纸条三折或四折,先量出这张纸条的1/3或1/4,再乘以3或4,就可以求出纸条的全长。

教师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五、面向全体,有效评价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否则不但会影响提问效果,而且由于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时,学生回答正确的应给予充分肯定;回答有错的应及时纠正;回答时表达不畅的应给出示范;对创新性的回答应适当重复,并进行表扬。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