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

2017-03-19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代表作,世人普遍认为该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诸葛亮为蜀汉政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本文拟对《出师表》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举贤荐能等三个问题提出质疑,以期为诸葛亮及其《出师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

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欣赏

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1

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2

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3

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4

出师表书法图片分享5

出师表作品鉴赏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出师表作者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农历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侯,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十年。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三国志中,诸葛亮因徐庶向刘备举荐,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用火攻(著名的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领益州牧。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被任命为开府丞相,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第六次,不幸半路逝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

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完全不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写出了诸葛亮在国家临难之时被授以大任的事情,以此表达出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和救国于倾倒的壮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