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互联网思维

2017-01-13

雷军解读小米的互联网思维

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口碑的核心是“超出用户预期”,专注、极致、口碑、快是互联网思维的七字决。

今天在深圳举办的IT领袖峰会上,本来是三马现身的(马云、马化腾、马明哲),最后三马只有马云来了,但最后还是没有在原计划的互联网经融论坛上登台,唯一上台分享的互联网公司大佬就剩下雷军了。

雷军主要说了2点,一是介绍小米公司本身,相当于给自己打了广告,但是也有一些干货数据,比如手机销量的预期,野心很大,明年的手机销售目标是销量过亿。第二个重点雷军话很长时间解读了小米如何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他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超出用户预期”,具体来看雷军的现场解读。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最近很热门,为什么?这一点我跟大家讲,我参与创办第一家公司是金山软件,1988年创办,互联网在中国热起来是1999年我们是被互联网革命掉的第一代。互联网最先吃掉跟他最近的行业,软件行业。被革命之后,我们开始想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其实互联网我们自己也用,但是为什么软件行业受到这么大打击?后来我一步一步理解,互联网其实是全新的方法论。

思考问题的方法完全不一样。通过一步一步的思索,包括实践,有一天我觉得他是一整套的东西,假如我们用这套东西做任何一个产品产业,我觉得都能产生核爆炸。所以2010年我用这套方法做手机。很多人这个方法你是做想出来的吗?整个方法做小米之前,已经是成熟的。所以过去10多年互联网企业实践,其实摸索了很多方法。这张图最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口碑。

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IBM谈用户满意度。90年代微软谈用户体验。其实今天互联网公司全部谈用户口碑。我们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推广形式比用户口碑更重要。小米手机发布的时候,我同事拿了一个3500万广告预算给我看,我拿起来就把这个预算表撕了,我说我们能不能一分钱不花,我能不能相信用户口碑能让我们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公司,我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克制自己推广。小米刚刚成立的一年半里,小米极其低调,不做任何广告,也没有任何PR。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做什么。

我们在2010年做系统的时候,第一个版本发出来,只有100个人用。第二个星期有200个人用。第三个星期有400个人用,不到一年时间,全球30万人用。我说不做广告,只有不做广告才能真的测试清楚你的产品有没有足够口碑。

谈到这里,大家说口碑是什么?很多人觉得好产品有口碑,也有人觉得便宜产品有口碑,我想跟大家说不是这样,这个世界好产品很多、便宜产品很多,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很多,口碑的传播是超预期。

如果你在一个咖啡厅用苹果手机打开浏览器在那么小屏幕输帐号密码,你不很痛苦吗?当你跟服务员要密码的时候,第一次要的不对,还要第二次的时候,你掏出小米手机,他自动问你是不是连接,你说是,自然就连上去了。

我相信大家都有体验,尤其在酒店的时候很痛苦。小米就是靠这么一个一个细节打动你。关于口碑,海底捞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网上有一个缎子,我从来没有试过,说去海底捞吃饭,水果没有吃完,跟服务员说能不能打包带走,服务员说不行,结帐的时候,服务员给你一整个西瓜,说切开的西瓜不卫生,你要打包的话,就送你一个西瓜。海底捞核心就是口碑,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

我们极其强调专注,为什么呢?因为不专心,你肯定做不好手机。一般的传统的手机公司最少做50个型号。其实做50个型号我就在想他们的老板真的用过这50款手机吗?我不相信。因为测试一款手机你不用几个月,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手机好不好。我们彩电企业,每年最少做50款彩电。我在做彩电的时候,我一搜49寸,无论哪个公司都有十几个型号,代码有20、30位,数字加拼音再加数字,鬼都记不住。我过去用的57部手机,只有你很专注、产品很

简洁,当把一款产品做到天文数字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好。有了专注后,我们还强调极致。要么你不做,要么你就做极限。为什么这样想?因为在互联网上从A公司到B公司,只需要挪一下鼠标。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导致互联网竞争是赢家通吃的。基本上在美国、在全球是赢家通吃。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里面是竞争最残酷的。在这么残酷竞争里面,只有把自己做到极致。传统企业打价格战,互联网从不打价格战,因为他们一上来就免费。

小米也是从不打价格战的公司,一上来就只直接卖成本价。直接干到一半的价钱。几乎这个模式各行各业都会造成雪崩效应。所以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所生长的互联网环境一上来就假定对方全无还力。狭路相逢,勇者胜。互联网文化,就是一个比一个好。刚才还闲聊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我们希望这个竞争继续下去。

还有一个词叫快。当大家提醒我说小米是不是非常快的时候,其实在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早期不能做到100%成长全部做的差的公司,倍数成长是互联网公司最基本原则。不仅仅业务成长,包括对用户服务反应都特别快。你提一个意见被小米采纳,发布出来只需要一个星期,这在传统手机企业是没有办法想象。诺基亚时代,三五年不更新一次系统。苹果每年发布一次,google每个季度发布一次,小米是每个星期更新一次,我们就是用这个效率。这就是我们强调的方法论,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决。

接着,小米鼓励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最大的元素,他认同感和情感完全不同。我们鼓励400、500万用户一起参与整个手机设计,甚至全球用户。这里面有一个很核心元素,把用户当朋友。凡是口头上把用户当上帝全是骗人。因为中国人没有几个信上帝。把用户当朋友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公司。虽然小米不完美,非常非常年轻的公司,但是小米秉承着互联网精神,把用户当朋友,我相信会一步一步做得更大。

小米所有的服务中心像苹果店一样漂亮。维修店可能让大家眼前一亮。你进去修复手机,从进门开始,我们要求60分钟一定搞好。搞不好,每小时赔你20元。在这样一步一步改善情况下,我觉得整个互联网公司把用户体验、用户口碑一步一步推到极致,这才是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最重要的思想。我在这几次人大发言讲了一个很重要观点,就是用互联网思想重新武装我们的传统产业,我觉得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有巨大的意义。

这里我举一个小例子,有一家去年8月份创办的小公司,20个人,做移动电源。小米给他投了点钱,他的产品去年12月底发布。三个月后现在两个多亿,今年全年大概做20亿。我预计三年内过半亿,他就是用小米模式复制。他做的移动电源用了4截1860,最好的电芯。像ipad一样的铝合金外壳,1万多毫安时,定价69元人民币。扣了税后是9元美金。很轻松第一年就20个亿。预计三年过百亿。不管小米未来会怎么样,小米所倡导的互联网文化和互联网精神跟实业结合后,会酝酿一批大企业出来。谢谢大家!

雷军谈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 

针对小米的互联网思维,雷军围绕着一张图,展开他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核心是口碑,把用户当朋友,不要把用户当上帝;怎么做口碑?靠的是专注,只做一款产品,每一款产品上下的工夫比别人大;专注还不够,还要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2月11日上午,郁亮带着80多名万科员工、11名中城联盟的朋友赴小米取经,雷军到场给大家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分享了小米创业历程、小米商业模式特点和他对互联网思想的理解。小米的成功秘诀,此前雷军在其他场合已经完整阐述过,另有无数文章分析过,用会后郁亮的点评就是“把牌摊开来打”,所以不必在此重复,万周此文的追光灯,照到人身上。

小米很小,所以活动组织者晓俊在下车前,再三叮嘱大家“把厚重衣物放在大巴上”,因为小米没有100人的会议室。

当然,小的总是美好的,小米前台是一位戴眼镜的知性美女,穿过小米的办公区,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感觉像闯进了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青春气息洋溢。

近一百人挤进了小米的会议室,讲台上的电脑是MacBook Air,这并不意外——雷军对苹果一向怒赞,用“美轮美奂”形容它的产品。

暖气很足,人又多,很快温度上来了,大家脸上红扑扑的。坐在第一排等待的郁亮,下意识地去揉自己左手的伤口,那是他上周在笔架山跑步时摔的,从北京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室内,伤口会很痒。

九点半,雷军快步走进来,白衬衣、深蓝色外套,跟前排的高管寒暄几句,直奔主题:小米过去三年半做了什么事情 。

一般而言,公司史和个人史的讲述有点像:都是岁月沉淀后,用某一框架合理化的过程,所以成就难免拔高,苦涩更接近真实。技术出身的雷军很低调,用一些财务数字简要概括公司发展史,对于小米的另外7位创始人赞不绝口,但很少谈自己。到了产品介绍部分,这是他的绝对主场,手边桌子上不知什么时候摆上了红米手机、小米遥控器、小米盒子和小米移动电源,他逐个拆开包装给大家讲解,沉浸在每一个技术细节中。

常人印象中,小米是个卖手机的公司,其实它最先做的产品是MIUI操作系统,虽然基于安卓,但“用做应用软件的方法来做操作系统”,思路有点像谷歌,在PC操作系统上打不过微软,就做一个很强的浏览器,具备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控制你的上网入口。

讲完硬件、软件,讲电子商务。创办过卓越网的雷军谈起电子商务驾轻就熟,他说思路是全部直销,去掉所有中间环节。所以不难理解,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认为,小米很像PC时代的戴尔;雷军又说,他的产品基本没挣钱,用户用你的产品后,将来从别的服务里面挣点钱,这又与亚马逊的模式、尤其是它做Kindle的套路如出一辙。

最后的“互联网思想”部分,雷军围绕着一张图,展开他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核心是口碑,把用户当朋友,不要把用户当上帝;怎么做口碑?靠的是专注,只做一款产品,每一款产品上下的工夫比别人大;专注还不够,还要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听到这里,让人联想起前两年有本畅销书《蓝海战略》,它像同类商业书一样,读后会让你有种智力提升的错觉。但互联网绝不是蓝海,昨晚与一位资深房地产记者讨论至深夜,他的问题是:小米等企业增长得如此之快,是不是有泡沫在里面?而今这个问题已经得解,雷军说,万科在行业内的份额不到3%,这在互联网行业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行业第一名估计都拿了60%、70%,第二名30%,剩下的人全死光了,就是这么残酷的一个竞争领域。 互联网为什么谈百分之百的增长?因为它(互联网)做什么事情都是快速反应。这些行业特点,是工业时代的王者无法接受的,也正是雷军敢于挑战董明珠的底牌。

去年底雷军与董明珠打10亿元赌局,因为口才不好,现场吃了亏,回家后写了篇文章,下定决心要从今年开始“苦练口才”,从11号这天的活动现场看,“雷布斯”进展神速:

谈到天猫“双十一”战绩,他说,第一名是小米,第二名是小米,第三名还是小米,令人遗憾的是(顿了一下),第四名也是小米。

谈到运营费用,他说,小米应该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企业(顿了一下)之一,因为我没有验证过。

看到台下大多用iPhone,雷军说,这说明小米的潜在市场很大!

谈到腾讯,他说春节收到马化腾200块钱微信红包,但自己“就是忍着没发”。

谈到从谷歌挖来的副总Hugo Barra,他说,“难点不在于说服他来小米,而在于说服他来北京。”

全场大笑。

当然,口才不等于只言片语的机灵,口碑的客观基础在于产品超出用户期望,口碑的主动营造得靠故事,我们已经听过的故事有小米青春版海报、“100万征集一张壁纸”等,活动现场,雷军介绍红米手机时,拆开塑封,说这个塑封都是世界一流的,富士康生产的;掀开包装盒,说它是用进口纸浆做的,因为不用进口纸浆它会掉屑,你打开以后上面全是屑;拿起充电线袋子,说用磨砂袋子装的,国内一般会搞个透明塑料袋就完了;充电线是用橡胶圈套的,国内会用一个铁丝缠住……

你还没看到手机长什么样,就已经听到了四个小故事。这种玩法,国内某些知名同行恐怕不太适应。

好的口才、好的故事,但还不够,雷军身上有一种“站在对方鞋子里”思考的本能,问答阶段,“我不知道跟大家讲清楚没有”、“我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是他的口头禅, 他在意对方的感受,他习惯性地反思生活的细节,在别人习焉不察的生活里嗅出商机 ,“未来你的手机,只要到了你家门,一点门就打开了,你不需要再配门钥匙”,看台下大部分人来自深圳,他说:“最最需要做的是,在深圳的夏天,如果汽车空调能提前半小时打开,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最痛苦的是,那个夏天的深圳,晒的贼死啊!”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当然这里文艺青年不是指堆砌辞藻,而是细腻、感性、理想主义,看雷军台上那较真的样子,除了“文艺青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形容,他对于市面上一些产品的态度,像极了《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孩子:“可是,那些产品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去过了阿里、腾讯和海尔,小米这次活动有些不一样,因为前三者从创业至今,基本上比较顺,是各自领域的常胜冠军,但雷军从金山到卓越到小米,从技术宅男成长为天使投资人,选择了一次次颠覆自己,可赞可敬。互动环节,谭华杰和笔者问的问题,都指向一个侧面: 一群已经非常成功的40岁男人,自我颠覆的心理能量何在?你发现了新的机会,有了好的想法,又是靠什么抓手推动变革?

也许是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雷军建议“不要想的太远,想的太多”,鼓励“顺势而为”,我们今天回头看雷军的自我颠覆史,“他没做成什么”比“他做成了什么”更值得探究, 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金山不能变成小米?

雷军对此的回答:

“在15年前,1999年、2000年那时候,我非常纠结,绝不亚于今天的大家,因为我的行业已经被颠覆了,我的人都被挖走了,我们怎么样能够活下去?我过去的十多年一直在主持金山软件的互联网改造,我觉得到今天为止,才心里踏实了一点,其实互联网改造是很难的一件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它要颠覆自己,你没有遇到巨大的外部压力的时候,你很难颠覆自己的,你的公司很赚钱怎么颠覆自己?是颠覆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看到互联网击败一个又一个的传统企业,是因为它们太赚钱了……”

听众收起笑声,讲台下一片肃静。

企业能转基因吗?不妨看看摩托罗拉、柯达、诺基亚甚至微软;企业不能转基因吗?也许能,通用电气靠的是不世出的韦尔奇,大砍大杀,合纵连横;IBM虽然没有全面转基因,但它牢牢抓住“服务”免死金牌,及时止血,挡住了摩尔定律的诅咒;3M靠的是超长产品线上的强制创新、解放员工创造性……倒下的巨人如此类似,重新站起的巨人各有方法。组织转型,没有通解,只有个案。

想起活动前一晚,做HR出身的解冻曾对大家说,他始终认为 先有人后有事 。这一点在小米身上得到验证,雷军说“你要找到一群有责任心,追求极致的人,然后这样的人他会自我管理,我觉得找人是最关键的事情。”。对于小米模式,网上太多“干货”、“解读”,但知易行难,互联网时代,模式没有秘密,把这些模式内化为行动的人、会自我管理的人、能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人,或许是自我颠覆的唯一抓手。

网上一直有人争论小米更像谁,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小米的身上,有福特、戴尔、亚马逊、谷歌、微软、腾讯,当然还有苹果的影子,何必定于一尊。雷军在PC时代、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否定自己,三次赶上潮头。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

散会后,大家对小米模式评论不一,但对雷军的价值观和个人魅力,看法却高度一致。上月万科到海尔交流,人人记住了张瑞敏那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用在雷军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参照雷氏风格,恐怕要混合成:“没有飞不上天的傻猪,只有不去追逐台风口的懒猪。”

雷军的互联网思维相关文章:

1.雷军演讲:怎么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赚钱

2.互联网思维成功案例6个

3.互联网思维与创业

4.互联网成功之道

5.互联网思维培训心得

6.互联网思维创业

7.互联网思维的十大营销经典案例(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