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隶书书法作品
帛书,又名缯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因此在汉代是经常被书法家拿来创作。在中国春秋战国至汉代有大量的帛书,价值不可估量。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帛书隶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图片1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图片2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图片3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图片4
马王堆汉墓帛书集粹:文献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马王堆汉墓帛书是湖南省博物馆研究价值最高的藏品之一,数量、种类均居世界之冠,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一个长方形漆盒中。帛书的主人是西汉初期的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儿子。这些帛书的质地均是生丝织成的细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在通高为48厘米的宽幅帛上,另一种帛书是写在通高为24厘米的帛上。
现经专家学者整理,出土帛书有50余种,10多万字,大多是失传已久的珍贵文献。内容涵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体育、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按照《汉书•艺文志》分类法,可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术数、方技五类。其中六艺类有《周易•六十四卦》、《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有《老子》甲本、《五行》、《九主》、《明君》、《德圣》、《经法》、《十六经》(或称《十大经》《经》)、《称》、《道原》、《老子》乙本、《九主图》;兵书类有《刑德》甲篇、《刑德》乙篇、《刑德》丙篇;术数类有篆书《阴阳五行》(又名《式法》)、隶书《阴阳五行》(有学者从中分出一篇《出行占》)、《木人占》、《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相马经》、《物则有形图》、《宅形宅位吉凶图》;方技类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胎产书》、《养生方》、《杂疗方》、《却谷食气》。这批帛书的出土,为中国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实物资料,无疑为世界考古史上空前的一次重大发现,堪与殷墟甲骨、西陲简牍和敦煌卷子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三子问》共36行,约2500字,开篇处有长条形墨丁。张正烺先生曾据其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其内容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分别对乾、坤、鼎、晋、屯、同人、大有、谦、豫、中孚、少过、恒、解、艮、丰、未济等卦的卦、爻辞进行了颇具儒家政治哲学色彩的解说,尤其是大部分解说都冠以“孔子曰”,更有很浓厚的儒家色彩。
《春秋事语》抄在幅宽24厘米的帛上。它不避汉高祖刘邦之“邦”字讳,抄写年代当在汉初或更早一些时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12年至前453年间)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现存16章,2000余字。以黑圆点作分章符,原无书题和篇题,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连贯,记事比较简略,既不分国,又不编年。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被杀,下迄三家灭智氏。记事年代相当于《左传》,其记事与文笔却略有不同,重点在于记述一些言论,似属教学用书性质。该篇帛书是记叙春秋时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即可校正春秋历史文献的辗转传抄之误,其中的佚文又为研究春秋历史提供了新资料。
根据该墓出土的一枚纪年木牍,可以断定该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说明这些帛书在地下已经埋藏了2100多年了。
帛书的抄写大多有一定格式:均以墨书写,有的用墨或朱砂先在帛上勾出了便于书写的直行栏格,即后世所说的"乌丝栏"和"朱丝栏",有的还画有上下横界栏。48厘米宽幅的每行书写70至80字不等,24厘米宽幅的则每行写20至40字不等;篇章之间多用墨块或墨丁作为区别的标志;有篇名的一般在全篇的末尾一两个字的空隙后标出,并多记明篇章字数。篇章之间多不分章节。
帛书的抄写年代均在墓主生前(公元前168年),根据帛书中的避讳情况和帛书中既有的明确纪年,如《阴阳五行》甲篇中的"廿五年、廿六年"(即秦始皇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2年、221年),《刑德》甲篇中的"今皇帝十一年"(即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和《五星占》中的"文帝三年"(即公元前177年)等可以推断,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抄写年代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左右)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