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论文
审计信息化是一个将审计与信息技术有效集成并使之服务于审计的系统化过程,是实施信息化审计的前置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一: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完善策略
[摘要]通对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立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实践,以科技进步和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全方位打造与优化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个维度构建了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于丰富、发展和完善审计信息实验教学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下,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深入的应用,使得审计线索与审计证据的采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在审计工作中,为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随着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不仅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职业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高校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根据审计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探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构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1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使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审计实务工作呈现新的特征,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审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仍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多为选修课,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未能紧跟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步伐,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师资力量不足,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不重视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需要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审计信息化不仅与会计学、审计学、信息技术科学深度交叉结合,又具有应用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素质就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我高校从事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审计信息化师资来源渠道短缺,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一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课程设置时,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制定学科发展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不重视。
1.2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相关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来看,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名称各有差异,课程名称有审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审计实务、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化实务多种叫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IT环境下的财务审计,涉及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方面的内容较少,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材,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达到较高层次,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3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资源不充分
审计信息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一些综合类院校,审计信息化课程受众学生人数较少,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滞后,经费投入少,配套教学资源不充分。借助审计软件开展审计信息化模拟实验教学需要软件商提供多个年度的审计数据,然而,在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方案中,软件商往往难以提供多公司、多个年度的审计数据及相关教学课件,审计软件升级速度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
1.4侧重审计软件功能的应用,综合性审计业务模拟实验较少
熟练掌握审计软件应用是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普遍侧重于审计软件功能的应用,现行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内容多为基础性和操作层面的实验,审计业务综合模拟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掌握审计信息相关基础性实验后,应从审计业务循环出发,按照审计信息化整体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信息共享性,优化审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综合性审计业务模拟实验。
1.5审计模拟实验数据不充分,缺乏案例库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硬软件平台的支撑,而且还要结合各项审计业务和审计事项,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实验数据,建立审计实验数据案例库。目前,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实验练习数据不充分,难以覆盖各种审计业务类型,同实验活动相关的配套案例更是寥寥无几,影响到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必须全面设计与完善审计信息化实验数据,加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2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现状,应立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科技进步和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全方位打造与优化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
2.1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与优化教学模式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审计行业对审计信息化人员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融课内课外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校外参观体验多个环节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校外实习体验为一体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课堂实验教学以审计信息化实验室为依托,培养学生掌握审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利用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拓展专业技能;通过校外实习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强调厚基础、重应用、分层次、模块化的特点,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涵盖从基础到提高,从单项训练到综合应用多个实验教学环节。同时应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审计业务的具体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2.3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与开放教学资原平台
加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建设,为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资源支撑,建立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充分发掘和合理配置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审计软件、教学课件、实验数据、审计信息化案例库与知识库等各项教学资源。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机制,除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实验时间外,将开放审计信息化教学资原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4探索实验教学方法与改进教学方式
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该课程特点,不断探索适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被动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采用讲解演示法、上机模拟法、讨论互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自主实验设计、教师指导下的探索性实验等多元化、分层次的审计信息化实验项目与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建立教学团队
开展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必须要有能够胜任审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针对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师资缺乏的状况,结合审计信息化课程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积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努力建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教学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工作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审计信息化化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
2.6加强实验教材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
为了不断适应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需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审计行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及时更新与出版审计信息化实验教材,注重网络课程建设,资助教师开发审计信息化相关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进行内容升级与更新,以利于学生审计信息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又便于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与模拟练习。
2.7完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在审计信息化实验课程考核方面,着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建立结构化实验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课堂表现、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与实验分析为依据;期末考试以课堂考试为主要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完善审信息化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与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引导学生将审计信息化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
2.8加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与建立反馈机制
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一方面可以使实验教学活动按既定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执行实验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效率,利用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合理调整实验教学计划,适时推陈出新,使实践验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3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1)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立足于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的审计信息人才培养目标。
(2)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采用课堂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校外观摩体验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构成的高素质审计信息化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实验教学。
(3)构建资源共享与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搭建良好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合理配置与开发各类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审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审计软件与工具、审计信息化实验教程、审计信息化案例库、审计信息化知识库和校外观摩体验中心等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审计软件供应商与高校合作的模式,建立审计信息化观摩体验中心,推广审计软件应用,共享审计教学资源,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
(4)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应涉及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三个层面,综合考虑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各类审计业务,涵盖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各个阶段的内容。在审计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项目进行管理,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将其导入审计系统;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工具,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编制各类审计工作底稿,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在审计完成阶段,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多级复核,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制度,根据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5)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样化、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课堂讲解演示法、学生利用审计软件与工具进行上机模拟法、分组讨论互动法和案例研究分析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高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构建了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于完善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推动审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二: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分析
近些年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处理在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企业内部信息化审计,即是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主体,组建的审计与技术相融合的、共享开放的审计服务模式,用以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伴随内部信息化的进程,在带来信息便捷高效管理的同时,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探究其相关的审计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来进行适当规避。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审计信息化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以会计信息化作为审计信息化的重要形式。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信息化的审计平台,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部分,实现了手工核算向电算化核算的转变,提高了审计核算效率,减轻了审计风险,同时审计对象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规模化应用,也催生了对信息化审计的客观要求。但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出台的规章准则也相对较少。2002年政府部门在试点地区通过组建“金审工程”,实现了部门预算与联网核算的信息化审计,组成了动态与静态审计相结合的实时核算检查,克服传统事后审计的缺陷,但从试点情况看,地域之间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审计信息化工程的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审计数据获取不规范、抽样数据相对不足,使得审计效果仍需提高。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所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与传统审计模式比较,尽管信息化审计具有许多优势,但从审计过程与信息来源分析,仍存在以下几点风险与问题:
1.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进行内部审计的初衷是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诊断与防范风险,为企业发展供给增值服务,审计的落脚点仍为实际业务的流转程序,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离智能审计的预期相差甚远。
2.内部审计的标准准则相对不完善
企业内部的分支部门之间,常建立基于自身业务需求的小型分散的信息系统,但是由于业务分工的差异,造成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较少、信数据格式不统一、共享可用性较差,缺乏相应的通用准则与管理标准,引起数据冗余严重,联合审计的效率较低。
3.内部审计的安全性容易受到影响
审计信息化的环境中,企业内部运营与财务系统可能存在外部系统的病毒与黑客攻击,相对于以往人工核算以纸质票据作为记录的模式,现代审计信息化多采用电子形式进行电子核算,较之纸质票据,对于修改电子票据、转移隐藏电子信息的操作更加隐蔽,外部人员可通过木马程序远程操控系统后台,存在数据泄密的风险。
4.存在审计机构人员知识架构不合理的风险
由于现代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的审计人员必须为通晓审计与经济学原理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人员结构上,年长的审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而年轻的审计人员恰恰相反,必须通过相应的业务培训,才能适当规避人员素质差异对内部审计的风险。
三、针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增加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作为企业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隐形效益,适当投入资金购置软硬件设备,健全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数据挖掘统计制度,提高内审信息化水平。
2.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统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准则
针对内部建立的多系统信息孤岛,制定较为通用的数据交换规则,提高数据共享的程度,加快审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梳理企业内审流程,构建标准化的审计信息平台。
3.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增强数据风险防范能力
内审信息化实施中,把握源头风险控制,综合评估与控制相应要素的规模,健全内部管控机制,制定内部信息风险防范体系,通过防火墙尽量隔离外部人员的非法访问,加强对电子介质的管理力度,降低数据泄密风险。
4.注重审计人才培养,提升审计效能
针对审计机构人员老龄化与新进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要从大局出发,多渠道的对其进行审计业务专项培训,以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革新,促使传统审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拓展了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效率。针对当前内部审计中所暴露出的信息化水平低、准则体系不完善、数据安全有风险、人员架构不合理等风险因素,探索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可通过相应措施和手段予以降低与规避,更好的推进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成效,构建现代审计体系。
审计信息化论文相关文章:
1.审计信息化问题浅析论文
2.审计论文
3.浅谈计算机审计论文
4.联网审计学术论文范文
5.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