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手的介绍

2016-12-02

太极拳是拳也是手。太极拳练家自然首先要研究手的修炼和运用。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拳师对此道比我们认识、理解深刻得多。诸如“展指舒腕”“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运之于掌,通之于指”“虚离,故日上手”“得其寰中,上手也”“布于两臂,施于手指”。清末陈鑫大师的《描手十六目》说了十六种太极手的修炼和运用,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对手的一掷千金之妙论是“形于手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太极手的介绍。供您阅读!

太极手的介绍

几代先贤拳家日夜苦修酷练的实践经验提示后来者,练太极拳对于手的修炼是非常重要的,可惜,修炼太极手的道理未能引起后来练家的重视。有人练拳十年二十载,并没有刻意在手上下工夫,出拳伸手依然拙力不清,本力不退。如何能练好拳,练出功夫来?

不言而喻,你练太极拳,伸出的手不是你工作、生活、劳动中的手,而应该是符合阴阳学说,按照太极拳拳理拳法规范的手,也就是“太极手”。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舞台上的手可写一册梅派手艺术的书.但他生活中的手,就绝不会与舞台上等同。

武术也一样,形意拳是形意手,查拳是查拳手……道理就是这么浅显。人是一个载体,你练太极拳就是太极拳的载体,静身、净手之后,方可注入太极功夫。像一个瓶子,空瓶子可以装美酒,如果你的瓶子里原来有水,不倒出去,什么美酒也装不进去。

太极手的介绍

不能将平时生活、工作、劳动的手带人拳场。有拳友怨称:“不想练了,太难!”“不想练了”实不可取,“太难’,则是实话。太极拳拳理源于《易经》《道德经》精深难懂,但不是不好求。有位较有影响的太极拳师说:“太极拳博大精深,不好练,一代就出一两位。”竖看历史,陈长兴以前不提,从18世纪至今二百年,杨露禅往后,人所共知的不过十几位,所以一代人出二三位大师并非骇人听闻。但是并不是太极拳学深不可测,令人难以理解,难以学练,难以深研。说明向了,太极拳就是返璞归真。你用常人的想法对待太极拳,学练起来难以突破。如果改变视角,也就柳暗花明。太极拳界人才乏出,究其原因是练拳不明理。练拳要读书明理,“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笔者有一个学拳公式:“认识一理解一明向—懂。”对学练的拳没有认识,不理解其特性和价值,不明白拳理拳法,最终也弄不懂什么是太极拳。

在太极拳圈子里可以归成四种手,第一种是重力手或拙力手,也就是本力手。手上的力没有退掉,将劳动、生活中的手带到拳场,用力手去练拳、“推手”,出手“顶、偏、丢、抗”四大病。手上的力不但退不掉,反而增加,再会几种招法,更视自己的手为贵,其实与太极拳拳理相悖。在陈鑫论三十六种病手中很容易找到他们的手。

第二种手是轻力手。经过一段习拳明理后,手上退掉一些本力,手上功夫有所长进,但出手仍然有力。练习技击“推手”,常常用力手支着对方的手和身体,与对方的手搅在一起,解脱不出来,犯了两人握手病。两人握手,双方用力握在一起为友谊深厚或尊重对方。太极拳不要握手,要求接手分清你手我手,互相不握手形似握但不着力,彼此不混合。奉劝这些朋友:练拳三年五载,不要去与人较技“推手”,因为还没什么功夫,越推手,手上本力越退不掉,反而增添了许多毛病。手上四大病和身上凸凹,断续、缺陷三大病都是这样产生的。练太极拳就要研究什么是太极手,什么手不是太极拳的手。陈鑫大师将不合拳理拳法规范的手归结为三十六病手。百多年前的老辈拳师已经彻悟到太极拳修炼中手的重要,告诉我们在练拳过程中会出现病手,我们后来者为什么还要重犯病手之过呢7轻力手比重力手有功夫了,但瓶子里的水,仍然没有倒干净.还留下半瓶,这是太极拳功夫处在半瓶子乱晃荡阶段,但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三种手是轻手,或者称为净手。达到这种水平,是在修炼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到了懂劲阶段。净手,是将瓶子里的水都倒出去了,装进来的是美酒佳酿。净手是说拳家伸出的手,已经不是生活中的手,而是太极手。怎么检验呢?你用两只手轻轻地将净手合上,你会感到像合上一张薄纸.脚下晃悠;用轻力去握,像握住一团棉花,心里闹腾难受,脚下失重有离地欲起之感;用重力去握,根本使不出力,人早已站立不稳,有跌出之惧。

第四种手是空手。拳论云“南懂劲而阶及神明”,空手即神明手。神明手是太极拳修炼的高境界。有空手水平的太极拳大师,遇上对手似老叟戏顽童,拿放发人,运用自如。京城太极拳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老人“妙手空空”,扶上他的手,即被“粘住”,脚空身飘,胸部憋闷,六神无主,只想脱逃,但叉跑不了。其太极手的功夫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境界。

太极手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修炼多年太极功夫在身上的反映。是从脚到顶,从表及里.从内到外。心神意念、手眼身步的综合功夫,不可不悟。

九大关节的松功修炼到此,但并没有说尽。太极拳博大精,其大无外,是没有尽头的学问,是无边科学。太极拳学、太极阴阳学说,也不是一代人可融会贯通,须代代拳人不断研究加以完善和完美。其基础是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按照太极拳学的规律去研究,遵道而修,才有可能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有所建树。离开了松之要义,很难踏入太极之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修炼太极拳是修养道德品质的过程,拳艺的研究是“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的过程。总之,太极拳修炼是修自身炼自体之毅力品德。如果练太极拳想去打人、整人、“练”人家,恐怕自身永远也得不到太极拳的真谛,永远也不知道太极拳是什么“味道”。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