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腔共鸣是什么意思

2017-05-12

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头腔共鸣的相关知识吧!

头腔共鸣的发声原理

人类能够发出声音,乃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协作下而成的。对于歌唱者而言,了解发声原理及相关器官的结构,对掌握某种声色的发出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我们不是生物学家,亦不是专科医生,对这方面不用作出太深入及过于学术性的阐述,但基本的认识是必须的。

腰腹肌肉收缩使胸腔扩张及横隔膜上移→肺部空气被挤出,通往气道→空气经气管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因应呼气的缓急及声带调整的厚薄,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

歌声和说话均是发声的结果,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大体而言,歌唱时发出是美化了的语言,比一般话音高、宽、响、远,持续时间亦较长。故相对而言,歌声是比说话的声音优美和圆润的。

呼吸」无人不晓,但不同的活动便需要不同的呼吸方法,跑手若没有适当的呼吸配合,根本不可能完成马拉松赛事。而歌唱当然亦需讲究呼吸方式及技巧。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亦是动力的所在。没有适当的气息支持,根本不能真正〝唱出〞一字一句,然而不少人在歌唱的时候,总发现气量不足(即所谓的「唔够气」),唱较长乐句顿感力不从心,这就是未能有效运用呼吸方法所致。我们先要明白,歌唱时的呼吸与平日说话时的呼吸是不尽相同的。

头腔共鸣的歌唱条件

学习声乐一个最基本但又常为人所忽略的原素就是音乐听觉的培养。所谓音乐的听觉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音准 ----作为歌唱者,具备一个音准的耳朵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面是指要懂得辨悉自己唱出d r m f等音是否正确无误,另外亦包括对节奏、速度、声音高低等的掌握。要知道,听得准才能唱得准,是否唱得准确又有赖音准的耳朵去辨别,因此唱和听是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不正确的发声往往沿于不正确的声音观念,而我们每个人都拥相同的发声结构,故所谓「五音不全」者,很多也是因欠缺音准的耳朵使然。

第二,音色 ---- 歌唱者要去揣摩抽象的声乐艺术,个人的辨声能力非常重要。诸如:发声部位的高低、共鸣的多寡、呼吸的深浅、音质的好坏等等,均有赖我们具音色辨听力的耳朵去仔细聆听的。这对外在乐音的辨别及自身声音的分辨都有长足之效。歌唱家能像毫不费劲地唱出那种纯净自然的靡靡之音,耳朵的功劳实在不可抹煞。

专业的歌唱者无论坐、卧、行、立都能演唱,甚至边唱边跳,载歌载舞,仍能游刃有余。这当然是配合演出的需要(例如:歌剧、音乐剧),但在非特定的设计及造型下,仍有一个基本的歌唱恣势 ---- 站立,双脚张开如肩阔,重心微微向前;两肩放松,双臂自然垂下;头直眼望前,上身自然挺直。

备唱时,面部肌肉不要紧张,下颚放松,吸气及张开喉头,口部张开较大,令胸、喉、口的空间更宽阔,使共鸣效果更佳。

整体上,歌唱者要显得稳重而积极,但切忌刻意夸大,必需以自然和舒适为度。而各种不良的恣势,例如:侧头、缩肩、驼背、过份挺胸或其他无识的小动作等等,不但有碍观瞻,亦不利于歌唱,故必须诫除。

头腔共鸣的发声方法

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上方。窦部各空间有额窦、筛窦等。它们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是无气息的共鸣。体积小,位置高,这种共鸣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集中明亮了。

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当运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时,声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处振动即可;如果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戏剧性的歌曲时,声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围较大面积的骨面上振动。有经验的歌唱家们为获得头腔共鸣的感受,常常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中去,认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这种唱法,声音不会疲劳,永远年轻。如果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寿命不但会缩短,而且声音是十分不悦耳的。

“哭腔”则是表现忧伤、孤寂的情感的一种演唱方式。一般来说应用于乐句开头和结尾比较广泛。

猜你感兴趣:

1.共鸣的简介

2.播音如何练发声

3.唱好高音的技巧

4.什么是民族唱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