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

2017-03-22

象棋对弈中,双方每一步棋的效能,可以从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来加以研究和规定。下面小编给你介绍象棋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欢迎阅读。

象棋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

从擒王阶段的开始(一方对对方已构成杀势)到将死对方。棋局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一边倒的明显趋势。为什么在双方轮流走子的对等条件之下,一方愈走愈凶,另方却每况愈下呢?这就是本节所要探讨的擒王过程的机制问题,也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问舰。表面上看,对弈双方只能轮流各走一着,这似乎是完全平等。其实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它并不能保证双方在行棋效能上的一定平等。而且正是由于入局过程中双方在行棋效能上实际存在的不均等,才使局势发展呈现出此涨彼落的趋势。

从质的方面分析,一着棋的效能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1.正效能,2.负效能;3.零效能;4.逆效能(相当于上一章所讲的逆向性一着多用,即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能)。

从量的方面分析,一着棋的效能则可区分为单效能与多效能(这里的单效与多效均指一个或多个正效,不含负效)

所谓行棋双方效能的不等,可基本区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多效对单效;

二、正效对逆效(其中正效既可指单个正效,亦可指多个正效);

三、零效对负效(此时的“零效”是指为迫使对方在下一着走出一步具有负效能的棋而走的过门或停着)。

四、正效对零效(此时的“零效”,指纯为还着而不得不走的一步无任何效能的棋)

(注:上述四种类型的效能不等属一般情况,但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正效对负效;即便一个回合中,双方同为正的单效,亦常可进一步区分为强效与弱效。此种清况,本书暂不予讨论)。

以上四种类型的效能不等,在入局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本节将结合实际战例分别予以阐述。

一、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之——多效对单效及正效对逆效

例1(多效对单效)

如图11所示,是刊登在《象棋》1980年第4期上的“棋局测验”(李凤凯拟局)。该局的突出特点是红方运马进岗的途径曲折,层次鲜明。

①马二进三 将5平4

这第1回合的交换已是多效对单效,因红马卧槽后既请出黑将,同时又有占位助攻功能,使下着有炮三进五打象的棋。

②炮三进五 将4进1 ③兵八平七 将4进1 ④马三退四 将4平5

第4回合亦属多效对单效。因红马除照将之外还兼有运子及占位阻敌功能,使下着红进车照将时黑炮不能退回。

⑤车二进四 士5进6 ⑥马四退六 将5退1 ⑦马六进七 将5进1

以上红马两次照将后进到7—H位(使下个回合黑不能走将5退1解将),而黑方却形状还原,等于没有走棋。此可视为效能不等的第三种类型——正效对零效

⑧炮三退二 士6退5 ⑨马七退六 将5平4 ⑩马六进四 将4平5

以上第9、第10两个回合,黑方又等于没有走棋,红马却再次运到4—G位,阻挡了以后退炮照将时黑6路炮的回防。故又是一次正效对零效。

在以上10个回合的交手中,由于已出现四次效能不等。所以红棋争得了目前这种形势,并为红势继续上涨打下了基础。

二、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之二——零效对负效及正效对零效

零效对负效以及正效对零效这两种类型的效能不等,仅就其在入局中的表现而言,一般在非连将成杀中体现得比较多。过门(或称顿挫)与停着,是零效对负效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过门有时还可成为正效对零效等其它类型的效能不等的表现形式,如例4)这里,我们将着重研究探讨过门这类现象背后的本质。

例3本例是本章第二节“一”例4的一个变化图。

在如图14,红方若欲获胜,需反复运用过门技巧。

①车七平六 炮3平4 ②车六平五

以上两个回合,红车本可车七平五直接走到中路但这里却先走了车七平六的过门之后再走车六平五。从形式上看,红车在六路上稍停即逝,这似乎是多走了一着废棋。其实这井不是真正的废棋,它的收获是迫使黑方多走了一着炮3平4,若红车继续停留于六路。黑炮平生后尚有以占位而解将的正效能。但现在红车已再由六路又走到了五路,那么黑炮解将的正效能也就不存在了,反因占位阻已(负效能)而须解救下步红方车五退二的杀着。因此这等于是红方利用过门反而可多走一步棋。

②…………炮4平2 ③车五退三 车3平4 ④车五进一 将4退1

以上红方在第3、第4两个回合中又走了一个过门,因为它本可车五退二一着棋就走到现在的位置上来。现在由于红方先走车五退三,也就迫使黑车离开3路,平至4路解杀。这样也就失去了对自己3路线的守护,为红车捉死黑炮提供了前提条件。

⑤车五平八 炮2平3 ⑥车八平七

这第5、第6两个回合,从形式上看红方似乎也是走了一个过门,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红走车五平八时的形势与黑走炮2平3后红再走车八平七的形势相比较,内容上是同一的,都是下一步要带将吃炮。(黑炮2平3也难说有什么负效能)

⑥…………车4退2 ⑦车七进一 将4进1 ⑧车七平五 卒7进1 ⑨相三进一

至此,红方胜定。因以下黑车只能在4路线上来回走动,走零效能的棋。而红方却可将四路底兵从容平至七路,然后再进车底线以海底捞月取胜。

三、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之三——“次序”背后的效能问题

在入局过程中,有时次序问题也是显得特别重要的。如果把该随后走的棋放在前面走,就常常有导致胜负易手的可能。次序也仅仅只是一种现象上的东西,而对次序起支配性作用的却是效能。如果明确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应该进一步把握住掌握好正确的次序所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白己棋子的正效能,避免其负效能;第二,要最充分地利用对方棋子的负效能,抑制其正效能

以下举二例予以说明:

例8图19所示,是《上海象棋》1990年第2期“60秒钟棋艺测验”第3题的演变图。

当走到如图局面时,轮红方走子,现在黑棋还得再走一步棋才能构成绝杀,那么红方能利用先行之机抢杀在先呢?这里有两种能导致相反后果的行动方案:一种是先走炮一退一,待黑方走了将4退1之后再走炮四平三(该方案红方误以为以下有炮三进六,士6进5,兵四进一的绝杀手段);另一种是先走炮四平三,以后再走炮一退一。

若按照第一种方案先走炮一退一照将的话,那么黑将4退1之后,红八路马对黑3路车的“控子功能”便立即消失,使黑车获得了解放。(红面临黑车3进7一步成杀的威胁)。这显然违背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棋子的正效能”(这里指八路马的控子功能)的原则。而第二种方案(先走炮四平三)却继续保持着八路马的控子功能,符合上述原则。令黑方无从解杀。

四、擒王过程的机制分析之四——对杀中的效能问题

当对局双方进入对杀阶段时,其场面常常是惊险而又壮观的。此刻双方不仅是力量的竟争,而且更是速度的比赛。或许此刻双方都认为自已可抢先对方一步成杀,但真理毕竟只有一个,究竟淮能在激烈的竟争中取胜,需在实战中经受检验。

例10 如图21所示,是河北李来群与浙江于幼华在1982年2月北京的集训比赛中所走成的一个局面。现在轮到红方走子:

① 兵五进一

红方冲中兵以与黑方进行一场速度的较量,可谓艺高胆大。此着若凭感觉走车六平四吃卒,黑方则可通过走一个过门而谋得双士。其着法是车六平四,车1平7,炮三平四,车7平4,仕五进六,马8进6,帅六平五,车4进2,这样红方若还想取胜,恐怕难度比较大。

①…………车1平7 ②炮三平四 车7平5 ③兵五平四 卒6平5

④车六进五 将5退1 ⑤兵四进一 卒5进1

经过这5个回合,双方各行其事,使棋战进入白热化状态,此时粗看黑方已成绝杀,而红方构成绝杀似乎要比黑方晚一步。比如,红若接走仕五进四,黑则卒5平4,帅六进一,车5进2,帅六退一,马8进6,帅六退一,车5进2,帅六进一,车5平3,黑胜。其实究竟谁快谁慢。红方早在选择兵五进一的走法时,就已成竹在胸(若要等到现在才考虑,未免为时太晚)。只见此时红方突然走了一步炮击底士的棋,黑棋杀势便顿时宣告瓦解,

⑥炮四进八!

这是只有相对于炮来讲,才可能存在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运子手段,即须在吃了对方的某个子之后才能控制住关键性部位,所以吃士只是现象、手段,运子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假若黑方不存在6路底仕的话,则反为黑胜)

⑥…………卒5进1 ⑦仕四进五 车5进3 ⑧帅六退一 红胜。

此例说明,处于对杀过程中的双方都把着眼点放在进攻上,但若一方计算欠周,则会前功尽弃,相当于走了许多零效能的棋,所以胜方对于负方,亦等于有一系列正效对零效的交换。从象棋艺术的角度来讲,在对杀中失败的一方并非都由于计算欠周所致,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逆境之中所被迫作出的选择,并寄希望对方在攻杀中有所失误。本例情况恐怕也由于此。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