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

2017-05-26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纪实摄影的最好体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一,主观纪实摄影的选题要国际化。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7年的全球摄影大赛中设立了图片故事奖项。中国赛区在进行初选时,有一组作品成为评委们争论的焦点,那就是伽玛中国摄影师田立拍摄的《修长城者的后裔》,单从摄影角度,这组作品的选题看似简单,拍摄难度也不大。但是,从纪实报道摄影的角度进行分析,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握了一个可以令国际关注的话题,并用最朴实的艺术风格进行拍摄。最终,这组作品获得了全球唯一的金奖,并连续三期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田立应邀赴美访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地理杂志图片总监对摄影师称赞有佳,称其为中国摄影做出的贡献就在于“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全球人都想知道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会长久延续下去”。

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二,主观纪实摄影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纪实摄影的最好体现。摄影师要想把握这点就需要长期关注一个选题,因为他要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社会印象,往往这样的选题会觉得很大、很难操作,这就要摄影师具有前瞻性,抓住最生动也是最好表现的一个侧面去进行记录式的拍摄,深圳摄影师杨俊坡用黑白胶片纪录了深圳十年间的城市变化,他的创作全部来自街头的真实生活场面,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这组纪实报道照片具有很高的社会及艺术价值。这种选题的后期编辑工作尤其重要,摄影师应当选择一个好的图片编辑一起工作。专业的图片编辑首先不会窃取或泄露摄影师的选题;其次,图片编辑会运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帮助摄影师做拍摄前、拍摄中、拍摄后的案头工作,并对影像风格和拍摄技巧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图片编辑会选择最佳的时机帮助摄影师推出作品,展览、比赛、出版物、拍卖等等,从而实现这组照片的最佳市场价值和摄影师的社会知名度。

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三,主观纪实摄影是一次深度报道的过程。

主观纪实摄影突出的是纪实,不是摄影师凭想象和借题发挥出来的,没有进行深度采访所拍摄的作品往往是凭自己主观判断仓促完成的,这些作品缺乏生命力,甚至会给摄影师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四,主观纪实摄影不能忽略新闻元素的重要性。

无论图片编辑如何如何见多识广,他们见到摄影师肯定要问“你为什么要拍摄这个选题?”, 因为图片编辑需要摄影师提供有说服力的背景资料,从中找到这个选题的新闻要素,并通过这个要素来判断这组照片的公众传播力及目标市场。

2008世界报道摄影节的评委会大奖授予了抚顺摄影师齐福刚,他的两组作品《中国农民工》、《彩票》纪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两个典型社会群体、社会现象,国内外专家评委对这两组作品的评价是“摄影师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改革三十年历史背景下的最为生动的两个新闻元素,他的创作是成功的,因为这些照片可以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如何发生巨变的真实生活场面”。

主观纪实摄影不是主观艺术摄影,摄影师在拍摄前必须找到选题的新闻报道切入点或新闻延续的社会空间,也就找到了拍摄方向。

纪实摄影的理论意义五,主观纪实摄影的艺术价值。

主观纪实摄影允许在真实记录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可以充分利用辅助摄影器材的功能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创作,尝试对光影进行新的诠释。这种主观行为可以体现摄影师的艺术修养。图片编辑在这方面不是内行,自然不会带着主观思想去评判。我给摄影师一个建议:最好用胶片和数码相机同时拍摄。主观纪实摄影作品将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胶片是最佳的原始记录,也是图片收藏市场判断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很多摄影师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作为图片编辑,你能否帮我策划一个有潜在成功价值的国际化选题?”我写过一篇关于图片编辑工作流程的文章,其中谈到图片编辑分为策划编辑、图片编辑和市场编辑三类,其中策划编辑的工作最难。难点就在于对报道的前瞻性,也就是一组照片的发表是否可以引起社会舆论、公众注意力、专家的讨论、相关媒体的跟踪报道。与本文一起刊发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后人》正是我与摄影师姜福祥先生新近共同策划的一个选题。

有关蒙族的摄影作品非常多,其中以风光、人像、群像类佳品居多。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对蒙古民族进行一次深入的报道,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国际对于蒙古历史研究最为深入的是成吉思汗,特别是美国《人类基因学》杂志2003年发表了一篇不同寻常的文章,一个由23位基因学家组成的小组对来自欧亚大陆的2000名男子的DNA进行了多年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样本,令人吃惊的结论就是约有1600万人实际是一个庞大家族的组成部分——成吉思汗家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