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心理学论文

2017-06-03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幼儿心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学前幼儿心理学论文篇1

浅谈国外幼儿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20世纪下半叶,幼儿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早期教育热”,幼儿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各国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崇尚的理念也各不相同,以下例举了德、美、日、法四国的幼儿教育概况:

1 德国的幼儿教育

德国的幼儿教育提倡: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人认为,孩子是一个人,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历史,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完整教育的主人。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父母是教育的主人,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要对孩子提供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1.1 混龄编班

在德国的幼儿园里,没有大、中、小班的区分,所有的幼稚园不分公立还是私立的,全部采用混龄编班的体制。德国的幼教界一致认为,幼儿在混龄的班级里更有利于成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

1.2 崇尚自然

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德国幼儿园注重把幼儿情感目标放在首位,认为只有让幼儿到环境中去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的美,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自然,关心环境。

1.3 注重幼儿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

在德国的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因此幼儿园中对孩子并不进行分科教学。而且幼儿在未进入小学之前,也不要求得会写字母,认识字和计算简单地加减法,幼儿回家后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作业。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

德国的幼稚园把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直线思维、重复思维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园内以角落主题布置为主,便于孩子通过情境更好地认识大自然、接触事物。德国的幼稚园还特别注重幼儿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如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等等。

2 美国幼儿教育

2.1 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意识。他们认为,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

美国幼教工作者非常强调,任何一个保育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理能力,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尽可能得到强化。

哪些任务是不同年龄幼儿分别力所能及的呢?美国幼教工作者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18至24月之间的婴儿能够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够拣起玩具;2至3岁的婴儿能够学会控制大小便,会用叉和勺吃饭,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开合拉链;3至4岁的幼儿,独立性有所增强,上述技能更加熟练,几乎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系鞋带、吃饭、洗脸、刷牙等;5至6岁的幼儿,能学会自己洗碗,能够整齐地保管自己的东西,独立性大大增强。

2.2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美国有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背景。国家没有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纲要和教材,各幼儿园根据办学理念自行选择课程和教材。我们参观的几所幼儿园,其课程的设置大都涉及艺术与绘画、音乐与创造性活动、语言、科学、机械和手工五个领域。

2.3 重视道德教育

美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民主观念、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强调要“学会关心”,即“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世界”,提供爱校、协作、和谐以及群体精神。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并注意从儿童抓起,如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农场、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等。

3 日本幼儿教育

日本把幼儿园教育功能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社会化适应能力,培养个人溶入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上。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早期训练应是社会化,以后的训练才可以专注于课业;早期学习对学习的技巧有负面的影响;幼儿园可运用团体的力量来影响幼儿,当幼儿行为不被高度控制时,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社会技巧。其特点如下:

3.1 厨房教育

日本家长主张小孩随妈妈下厨房。有的娃娃才三岁就下厨房看妈妈烧饭做菜,听妈妈讲烧饭做菜的故事。帮妈妈拣菜、洗菜,这些劳动在孩子眼里是在做游戏,但从中增长知识,从小培养了爱劳动的习惯。

3.2 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日本注意协调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对儿童实施的教育。从提高父母的教养水平上着手,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学校教育,即从中学起就为女生开设家政课程,短期大学开设家政系等。二是作为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来培训父母,例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他们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家庭教育等。

3.3 重视礼仪教育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可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3.4 环保意识

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有时他们会把拉圾装进自己的提兜,带回家处理。甚至在累人的爬山过程中,有的孩子也不忘拣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别乱扔垃圾。日本孩子知道要少开空调,宁愿用扇子驱暑。不是因日本人吝啬,而是他们几乎人人知道开空调会造成“热岛现象”,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给日本给地球带来危机。

4 法国的幼儿教育

法国的儿童教育着重点放在儿童的感性教育上。法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1 尊重幼儿

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

4.2 培养幼儿创意性

法国的幼儿园,学校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意性,他们重视培养孩子把感觉到的和看到过的表现出来的能力。所以他们更重视参观和旅行之后的活动。他们让孩子把所读到的画出来。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的科目中,也尽可能使孩子们通过联想找到感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

学前幼儿心理学论文篇2

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思考

《幼儿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理论,如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学生可能只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对实质性的内容掌握的模棱两可,流于表面。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学前教育,加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常说“若要教育好儿童,必先了解儿童”。《幼儿心理学》是一门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机制的课程。由此可见,学习该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对将来的一线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学好《幼儿心理学》至关重要。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想要学好这门课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用好所学知识。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现状

1、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大多的学历背景是学前教育学或者是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讲解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点时难以深入展开;而心理学的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又甚少,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环节了解不足,不能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指导。

2、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比较抽象,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学生做笔记、勾重点,在课后死记硬背,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那就更谈不上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还是一群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对于幼儿和心理学都很陌生,加之教师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只会让学生得出学习《幼儿心理学》没用这样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无兴趣的学习,勉强应付考试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达不到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

针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为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职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想要教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运用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心理变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教理论,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增强该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对话法。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对话,在交流、讨论和释义中,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应用的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已运用多年,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共同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性较高,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兴趣,直观的感受心理学。

三、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想要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陌生而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大量的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简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不能为教而教,要争取做到为理解而教,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在教授过程当中,对于课本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理论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识记,一些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而不是机械识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间的联系,达到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幼儿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理论,如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学生可能只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对实质性的内容掌握的模棱两可,流于表面。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心理,必须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理论必须要为实践服务,学习《幼儿心理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实践可以让学生较早的进入角色,把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情况带回课堂,通过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幼儿园课程观摩、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学前教育,加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学生也可在实践过程中,选取一两个幼儿作为特定观察对象,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更好的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获得理性认识,激发自我意识,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