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励志经典文章精选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多看一些工作励志经典文章就知道了,那么工作励志经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励志经典文章精选:内向的人在职场是不是只有吃亏的命?
通常我们觉得,在很多人面前款款而谈的交际花才能混好职场,而那些内向的人,则被贴上焦虑、自卑、不快乐、没有幽默感等等各种标签,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70%以上的成功者都属于性格偏内向的人。
香港记者说,李安就是“闷人”。
郎咸平说,我在记者面前他很少说话,不知说什么。
JK罗琳说,我很害羞,连跟别人借支笔都不敢开口。
如果要说起那些不善交际却在万人之上的人,估计要从商界一直说到政界了,内向的人或许比你更光芒万丈。
内向的人,分心成本更小
据美国一项研究,人在处理一件事时被分心,那么平均需要花23分15秒的时间来重新集中注意力。
也就是说,这些人不会被同事一句闲言碎语就轻易打断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是那些“办公室碎嘴”分心成本大。
内向的人可以不必和最慢的人保持一致
很多人在一个冗长的会议后半段就已经烦躁不安,其实是因为内向的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才是最有活力的。
比如在正事聊完的会议结尾,同事们叽叽喳喳得聊起家长里短,这时候内向的人早已在心里自己盘算好下一分钟要干嘛了。
内向的人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
如你所知,内向的人并不擅长社交,这往往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他们甚至会刻意在每天给自己多留出些不被打扰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往往就是用来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这些人通常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喜欢随大流,而是喜欢用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只有那些外向的人才害怕孤独
内向的人其实不害怕孤单,他们习惯并享受独处,只有那些外向的人才害怕没人陪,内向的人更喜欢一个人思考,解决问题,攻克难题。
所以不要小看办公室里每一个不吵不闹连红包都懒得抢的同事,或许你一直在误解他们。
内向不代表不合群
内向的人一般都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他们为数不多的朋友,虽然他的朋友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如果你有幸被这样一个人当朋友,那基本上你就是他的终生挚友了。
内向的人并不是怕陌生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为了交际而交际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确实很难。
内向的人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让他讲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工作励志经典文章精选:扔掉低价值的工作
过去,时间管理的专家都会建议你将手头工作分成A,B,C三类。方法是先做A类工作,再做B类,最后还有时间的话,做一下C类工作。如果优先度发生改变,你就跟着调整你手头A,B,C工作的顺序。这样,只要遵守这些简单的时间管理原则,你就可能完成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种思考方式在2007-2009年的经济衰退中结束。从2008年1月开始,到2010年2月为止,总共有880万的岗位被削减。虽然岗位被削减了,工作负荷可没有随之减少。老师们不得不在课堂上塞进更多的小朋友;客服代表得接听更多的电话;经理们的管理范围变得更大,因为团队进行了整合。不关职位的事情,似乎每个人都更忙了。虽然自那时以后,工作效率是真的提升了,但是A,B,C任务分类法也完蛋了。过负荷工作成为了新常态。
因此,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关乎你职业生涯存亡的关键是能否去除那部分低价值工作——那些对于客户或同事来说几乎没有意义的工作。你要主动出击,为自己设计一份全新的,能干下去的工作。以下是你出击的时间:
开始新工作的时候。这时候你对工作有全新的认识,你能更容易地识别低价值部分。看一看你手头的所有工作。和你的经理谈一谈3个月的目标,尽量去除掉和目标无关的任务。
当你有更多职责的时候。这时候你有机会重新架构你的工作内容并陈述你的计划。给你的经理提供选项:“我要领导这个项目吗?它会占据掉我20%的时间,还是...?"
当组织重组的时候。你得小心不要拿太多任务。人们一般在这种时候不太能拒绝,因为担心下一个被炒的人是自己。但是事实上,重组后留下的人对于组织的未来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候如果你提出对工作内容的建议反而会留下好印象。
当你工作干得非常漂亮,大家为你庆祝的时候。这时候提要求再好不过。从公司的效率部门或是IT部门寻求帮助,来减少你工作中的低价值部分。
以下是如何做的部分:
投票去除孤岛。一个聪明的财务主管发现没有人看他所做的月度报告。他向阅读者发了一份内容清单,让他们对认为最重要的3或4项内容投票。他据此去除了月报上每人关心的内容。另一种方式就是询问你的客户你能否不做一些事。就像零售店的员工询问客户是否需要收据一样。这种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不想花费时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得确认不会因此陷入麻烦之中。
自动化。如果是低价值的工作,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找到你IT部门里的朋友来帮你。不管你需要的是计划,承认或是标准的安排,都有现成的应用程序供你使用。只要你自己知道要做什么,然后找个人帮你做就可以了。
写下你的规则。缩小你所做的事的范围并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则。一位教授决定只给她的指导学生和选修过她的课的人写个人评语,并在课上宣布了她的这一规定。这样做让她省下了很多时间。
每周都为自己留下相同的时间段。用这段时间来反思如何去除掉低价值的工作。只要一小时就能大不同。选取时间,并坚持不懈。关上办公室的门,如果可能的话,为自己找一个会议室。大家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你的这种做法,但是只要你有礼貌地坚持,最终会起作用。或者你可以采用儿科医师的做法,设置呼叫时间,让人们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能找你,什么时候不可以。
重新设计你的工作,毕竟最后,这份工作是你的。让它为你工作,扔掉你的低价值工作。
工作励志经典文章精选:赶紧去把工作完成了再玩吧
前两天,在一档求职类节目里,听见一位求职者说出这句话:“与其提心吊胆地闲着,不如踏踏实实地忙着。”仿佛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我是一个拖延症特别严重的人,经常接到任务以后,要拖到Deadline将至,才开始动工,弄得生活总是慌慌张张的,好像一直很忙的样子,实际上也没做多少事情。
每次刚接到任务的时候,觉得时间非常充裕,可以好好地完成任务,但是真要开工的时候,总是很难开始,想着时间还长着呢,还是先玩会儿吧,于是看看微博、刷刷微信,一点一点把时间消磨到再不开始做就来不及的时候,只能开始赶工。
事实上,心里装着那个没完成的任务,即便是玩,也是提心吊胆的,总想着还有那么个事儿没做完,心里总装着这么个事儿,玩也玩得不开心。与其这样,还不如踏踏实实把任务完成了,心里没负担了,再轻轻松松地玩一阵子。
小时候,爸妈就常跟我说,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写完再去玩,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可我总是喜欢一边学习一边玩,到头来就是学也没学好,玩也没怎么玩。
的确有那种踏踏实实地忙着的同学,我读硕士的时候,室友小雨是一个北京女孩,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完成地很好,同时生活也很丰富,经常去各种有意思的地方游玩。
那时候,总是很羡慕小雨,学习和生活两不误,而自己好像天天都在忙,事实上也没做成什么事儿,还总是没时间出去玩。后来才发现,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小雨下了课就开始收集资料,着手完成,从不拖拉,任务完成之后,就能腾出时间出去约会、游玩。是时候反省一下自身了。
为什么我总会提心吊胆的闲着呢?
1 拖延症太严重。总觉得时间还长,只要能在Deadline之前完成就行了,先玩会儿也没关系,实际上玩得过程中,脑子里也全是那件没完成的任务,想着是不是该开始做了,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2 懒。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集中注意力,一想到要开始动脑子工作,就想往后推推;
3 缺乏动力。一个任务完成了,还会有另一个任务,完成了也不会闲着,所以没有动力去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情。
4 缺乏自制力。虽然有一个好的愿景,希望自己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专注去做一件事,总是想偷个懒,做点别的事情。
怎么才能约束自己,让自己尽快完成工作任务,然后再无忧无虑地玩呢?
1.设定一个起点
万事开头难,可以先放松一会儿再开始工作,但是一定要设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时间一到必须开始做,无论是多么艰难的工作,只要开始了,就不会再考虑太多可能面临的困难。
2.设定一个激励机制
生活总得有点盼头,工作也是,有时候我们的确是一个任务接着另一个任务,中间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那什么才是自己工作的盼头呢?必须要自我激励,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有什么想看的电影,想读的书,完成这项任务以后可以适当地犒劳自己一下,这样做事可能更有动力。
3.把任务分解,给自己设定多个Deadline
有些任务看上去庞杂繁重,实际上,如果将任务进行分解,就会感觉好很多,分解任务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让自己的整项工作更有条理。然后,给分解后的每个小任务都设定一个Deadline,这样会促使自己在一个个小的时间区限内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降低任务复杂程度,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最后,还是那句话,别再提心吊胆地闲着了,赶紧去把工作完成了再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