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今起实施
《电影产业促进法》今起实施,委婉分级,保护国产片。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电影产业促进法》今起实施:委婉分级,保护国产片
经过十多年的讨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从3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电影产业的形式、规范及发展问题做了全面的规定。它指出,从事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举办或参加电影节展等活动,都应当符合《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规定;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保障工作,都应达到《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要求。
《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立法领域的一次“破冰”,它将电影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来。
如今的《电影产业促进法》,面向整个电影产业,简化立项手续,取消单片拍摄许可证,下放审查权限到地方,对于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有了更严厉的规范。其中关于扶植电影产业的措施,从财政、金融、教育以及公共基础服务建设等层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创作自由” 第一次得到法律尊重
上海贯彻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座谈会现场
从1996年国务院颁布《电影管理条例》开始,电影的“有法可依”一直在路上。
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张建亚还记得,自己的老前辈们,从谢晋、吴贻弓到俞本正,都在呼吁电影的立法,“说这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一点都不夸张。”
张建亚曾数次参与了关于电影立法的讨论和意见征询工作。他坦言,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光是电影的定义,就反复商讨,难以达成共识,“好不容易确定了胶片作为拍摄载体这个标准,没过几年,胶片都淘汰了!”
法律所规范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张建亚说:“起初我们盼望的是一部立足于电影创作和审查的法律,因为过去拍电影常常是立项的时候说没问题,到了审查的时候又有新情况,进行不下去,弄得很难办。所以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作为指导。”
整个立法的过程中,法律不断细化。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全国电影票房从全年不足十亿到去年年头的时候眼看着600亿不是梦,“电影法”也最终完善成为如今的《电影产业促进法》。
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及影院银幕数。 朱伟图
“到去年最后一次到上影征求意见的时候,所有的条文已经很全面了,把电影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基本都覆盖了。”
在上周举办的“上海贯彻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座谈会”上,上海各主要制片、院线、发行主体代表针对该促进法交流意见。《高考1977》导演江海洋的一番话说得颇为动容。
《电影产业促进法》总则第四条中强调,“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和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倡导电影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电影。”
对此,身为创作者的江海洋感叹:“尊重和保障创作自由,这个说法虽然一直在提,但实践起来从来都不容易。虽然未来写和做可能仍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在法律里堂堂正正地写进去了!这是严肃的、庄重的。过去提‘自由’是很忌讳的,但是现在已经写到法律里了,我们可以堂而皇之、挺直腰杆去讨论了。”
电影“委婉”分级已初露端倪
关于电影立法的讨论已有多年,几乎每一次的征询意见稿公布后,都会被“吐槽”最受关注的那个“分级”话题又没有被提及。这一次,创作者和观众们关心的这个话题,同样没有被名正言顺地写进法律条文。
不过,上海文广局电影处副处长彭奇志在解读中指出,这一次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其实已经在以它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分级”开了一个小口,“每次意见都提分级制,这次是用委婉的方式做分级。”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条中指出:“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取得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标识置于电影的片头处;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海波表示,全世界所有的分级制度,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未成年人。这次法律中专门出台了这样一项条款,“对于一直被讨论的电影分级来说,已经是一个端倪。”
不过,现场专家们也指出,未来如何标识、由何方来标识这个提示仍需进一步讨论。毕竟,在市场和观影水平尚不成熟的今天,因为标识“青少年不宜“而成为片方的宣传卖点、引导更多人出于猎奇心理进入电影院的情况不难预见。
国产电影受到大力保护
自2012年签订《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有效期为五年)伊始,到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将全面面向好莱坞开放的“阴影”就一直令整个行业如临大敌。就今年的大片数量来看,“进一步开放”已经毫无悬念,34部的配额既无法令影迷们满足,也阻碍了电影票房市场的发展。
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称,事实上,海外电影人也非常关注中国即将出台的这部电影法。因为此前WTO的备忘录中提出“海外电影人享受国民待遇”,但目前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规定,“境外组织不得在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活动;境外个人不得在境内从事电影摄制活动”,这意味着,海外电影机构需要与中国机构合作才能在中国拍片,并没有全面放开。
而第二十九条规定指出:“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由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
这意味着,即便引进电影34部的数量限制被打破,最终决定票房的重要因素——排片,依然会向国产片倾斜,好莱坞依然无法在中国电影市场横行。
“《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的这项条款,是对国产电影的重大保护。中国电影从低谷一路发展起来,在国门打开时需要努力保护。但外部时间真的不够,我们如何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这个电影法在中国国产电影还不够强大的当下,为国产电影争取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彭奇志说。
实际落地有待细化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填补了文化产业领域法律的空白,但也正由于它是一部“破冰”之法,在今后的落实上尚有许多有待细化落地的部分。
在征询意见稿阶段就有青年导演提出,虽然下放的剧本的审批,放宽了拍摄许可的条件,但对于完片后的审查并没有放宽,是否意味着电影创作者能够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现在还不好说。
而将电影教育和人才培养纳入法律条文,让刘海波这样的电影教育从业者倍感鼓舞,但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因为新电影法中指出,放映未取得放映许可证的电影或者放映未经审查的海外电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在不少高校,电影被用来作为艺术学习和探讨的重要手段,“有时候涉及到学术研究,放映一些电影既不为社会效应、也不为经济效应,就是纯学术交流。它们的放映问题,想必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会碰到,希望届时有关机关能予以重视,以专业主义和专业精神来看待这个问题。”
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指出,这部法律的关键词是“产业”,把电影的属性定性为产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而产业发展中涉及到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例如条款中一些扶植的手段涉及地税、金融,是一个更大的体系。因此,这部法律的最后落地,还需要出台更多细则。
上海广播影视行业制作协会会长杨震华谈到了上海在引进完片担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国外机构进入中国有许多顾虑,希望通过这部法律,加强电影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
图片来自网络
而关于电影放映,《电影产业促进法》中也有“电影院在向观众明示的电影开始放映之后至电影放映结束前,不得放映广告”等规定。不仅如此,它还对一直以来困扰电影的偷漏瞒报票房的现象予以严惩:“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彭奇志介绍,具体到罚款数额的规定也是此次电影法的新突破,对于过往一些违法成本过低的影院和片方,将起到更有效的规范作用。
之后,《电影产业促进法》还将有一系列细则出台,包括具体的监管、执法权限的落实,以及由何方执行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其实之前关于发行放映的规定上海一直都是严格执行的,现在有法可依了,就更上升了一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