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金融业日趋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信贷风险已经成为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接下来请欣赏小编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贷业务是目前我国银行的主体业务,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也不例外,“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也主要是通过经营信贷资产来实现。由于银行信贷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具有高风险性。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来自贷款对象、社会和银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更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始终是农发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农发行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个人道德而产生的风险。农发行的信贷道德风险,主要是信贷工作人员,因个人道德修养不高或是非标准不清,违反信贷规范,主观故意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受理和调查评价阶段时。信贷人员不按照规定受理贷款申请,不严格执行贷款准入条件和限制性条件要求。在审查贷款申请资料时,不认真审查,甚至帮助贷款客户弄虚作假,人为忽略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夸大客户经营业绩,隐瞒事实真像,只反映借款人合规性信息,而对借款人所存在的风险提及较少,甚至主观回避主要风险点。决策者只是在调查人员提供的信息上分析决策,无法掌握借款人的风险信息,从而在贷款审批和发放时,难以对贷款风险全面掌握、客观评价和有效控制,致使信贷项目从开始就有损失的可能。二是贷后管理阶段。在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忽视对借款人贷后经营情况变化的跟踪了解,没有对贷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缺乏对经营风险的理解,因而难以及时发现和有限处置风险,导致贷款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另外,道德风险还客观存在于借款人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股东和重要管理者不讲诚信、恶意骗贷、抽逃资金、转移资金等。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有关人员素质低下,同时还与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等之间的矛盾,有关人员的不良嗜好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二)信贷操作风险。国务院57次常务会议以来,农发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性贷款规模逐年增加,且发展迅猛,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加。但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复杂局面,农发行我行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仍显薄弱,信贷业务仍然存在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监督不力、责任认定不到位是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为加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农发行内部及有关外部监管机构组织了大量现场检查。但这种检查多是自上而下运动式的、就事论事式的专项检查,而非内在性的和制度化的检查,由于这种检查不能从体制上查找原因并加以整改,缺乏持续跟进的责任认定、追究机制,诸多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二是关键岗位制约制度执行乏力是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先行制度中对一些关键岗位有明确界定,但这些制度执行起来并不顺畅,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制度的执行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借口而大打折扣。从目前看,认真分析每一笔不良贷款,主要有贷款前调查风险、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抵押担保风险、贷款使用中的风险、清收中的法律障碍、受偿中的风险、处置风险等等。从考查、发放、管理整个过程梳理分析,半数以上是由道德因素造成的,另外主要就是操作风险。三是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权责不对称导致风险控制滞后。农发行与各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依然严重,借款人往往利用这种信息沟通不畅在多家银行获得远远超过其自身承债能力的授信,导致各家银行竞相通过放松担保条件等手段进行竞争,既不利于信贷市场竞争环境,又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处置。农发行自身内部信息也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的问题。目前的信贷监测工作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各种监测方法和对象相对独立,只注重重点监测,全面监测较少,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监测死角和盲区,有些风险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揭示。监测手段相对原始,加重了基层行负担,目前的非经营性监测、“两高企业”监测,都是靠支行信贷人员手工填制报表逐级上报,时效性、可靠性差。已开发使用的风险预警系统与CM系统还有其他多个系统并列使用,客户人员发生一笔业务要同时登录多个系统,这些都造成了基层行重复劳动,加重了基层行负担。CM2006系统在风险监测方面的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到目前为止,系统只限于重复手工审批流程,统计、分析等功能还未发挥作用,贷款客户数量、贷款分类统计和分析尚需手工完成。
二、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农发行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实施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农发行应该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方面入手来加强防范信贷风险:
(一)加强员工教育,防范道德风险。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筑牢信贷人员的思想防线。信贷人员只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在信贷活动中主导自己的行为,自觉规避和防范信贷风险。防范道德风险必须加强信贷人员“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任何岗位工作的保证,对信贷人员尤为重要。要从熟悉业务、顾全大局、秉公办事、恪守信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等六个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并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融入信贷管理工作、贯穿贷款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二是遵纪守法教育。重点学习金融违法犯罪的种类、构成要素、处罚及量刑,使信贷人员明白哪些信贷行为是违法犯罪,触犯了会受到怎样的刑罚,达到不越“雷池”的目的。加强案例警示教育,通过组织信贷人员学习上级转发的案件情况通报、举办法制教育培训班,剖析案件根源、历数犯罪危害、反思自身问题,不断增强信贷人员的守法合规意识,自觉规避和抵制信贷不廉、不法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严查贷款违纪违法行为,通过采取向社会公开承诺、设立举报电话、建立贷款回访制度、加大信贷检查监督频率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信贷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对违规违纪的,给予限期收回贷款、退回违规所得、经济处罚以及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对诈骗等违法行为,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三是爱岗敬业教育。爱岗敬业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员工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会积极作为并追求工作的完美,并将个人行为与单位目标保持一致性。因此,要把培养信贷人员爱岗敬业意识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积极开展理论探讨以及“行业树形象,岗位树标兵”等活动,用正面的典型引导人、激励人。同时,要强化制度约束和责任追究,用反面的教材警示人、告诫人,使信贷人员自觉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在信贷管理活动中,时刻坚守道德防线和法律制度防线。
(二)提升员工素质,防范操作风险。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全体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风险意识,防范信贷风险。一是要对进入信贷岗位的专业人员要求符合一定的标准,信贷员一般须有正直、踏实和谨慎的素质;二是要注重信贷人才的培养,既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法律诉讼知识、心智技能的培训和锻炼;三是要通过以老带新,实施师徒帮教制,使每一位信贷人员都具有识别风险、把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四是要实行奖勤罚懒考核,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业绩突出的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业绩差的给予处罚;五是要落实信贷责任追究制,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实行行长(经理)负责制,同时明确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凡是贷款造成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力度,防止出现“踢皮球”现象。
(三)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实施客户授信管理,就是收集市场动态和客户经营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充分评定客户偿债能力和意愿,审慎地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的一种方法。一要科学测评客户信用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时点值与平均值相结合,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分析相结合,年度评审与不定期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客户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分析其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根据客户的行业、产品、经营管理、经营者素质和信誉等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管理能力、信用状况,经综合评定后得出客户信用等级。通过信用评级把信贷风险防范的重点从事后监督转为事前防范,以风险分类的标准衡量潜在客户,优化客户选择,不断提高我行基本客户群的整体质量。二要运用信贷组合管理原理,分散贷款风险。通过授信业务的对象风险评级组合、行业企业类别组合、授信业务品种组合、业务回报率和期限组合,来防范和分散授信业务在某一客户、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上的集中风险,也要尽可能规避社会经济环境和周期的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经营变化、资金往来情况等,适时调整客户授信额度,从而保持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统一。三是要注重搜集分析主要股东和主要经营管理者的个人诚信信息,防范个人道德风险。农发行应加强与税务、海关以及司法部门的联系合作,多渠道查询有关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纳税信息、诉讼信息等;要引进并利用好个人征信系统,强化同业合作和信息共享,查询是否有有信贷违约等不良记录和信用劣迹。
(四)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农发行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用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首先要完善和规范用信业务程序,必须进一步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审贷分离是提高发放贷款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但要从实际上、而不是从形式上做到机构分立,更应该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协调发展。贷款程序规定信贷部门的工作程序,要在贷款的“调查、审查、决策、检查、收回”的环节上环环相扣,达到层层把关,控制风险之目的。例如,贷款调查部门必须全部完成贷款调查程序后,才能将贷款调查材料上报贷款审查部门,审查部门在进行贷款审查前,必须首先核实贷款调查部门是否全部完成了贷款调查程序,若发现有漏掉的程序或步骤,就有权要求贷款调查部门进行补课。其次,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根据信贷业务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依照经营合规化、操作规范化、文本标准化的要求,有效防范信贷手续上的法律风险和其他人为风险。贷款发放后要加大对信贷专业执行制度的检查频率为着力点,夯实信贷基础管理,做到边检查、边辅导、边整改、边学习。并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信贷风险分析例会,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交流信息、共同提高、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目的。
(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一是组织信贷人员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度,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在信贷员开展定期调查中既要根据借款人的经营效益,更要重视其现金流量,还要了解和掌握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情况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贷款风险评价;二是充分利用CM2006系统、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和人民银行的征信查询系统,了解借款企业在所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情况、付息情况、企业大事记、财务状况等信息,预测分析借款人下一阶段的经营趋势,对有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三是我行要与法院、工商、税务、经委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借款企业相关信息,发挥信息反馈作用,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
总之,对信贷风险防范管理来说,坚持稳健审慎经营是前提,构筑以人为本体制是保证,明确业务市场定位是方向,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是手段,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结合,转移和规避信贷风险是目的。
信贷风险管理的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就是通过对贷款的风险实施量化管理,控制贷款的风险,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由以下内容组成:
1.企业信用等级评估
借款企业信用程度高低,直接对信贷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对借款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来测算借款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这是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借款人(单位)领导素质、履约情况、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贷款调查人员或经贷款行认可的评估机构对借款人进行调查评估后,应撰写总评估报告,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借款人信用等级,经初评后填写借款人信用等级认定表,然后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系数。
2.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形态的风险测定
3.贷款风险度测算
4.贷款风险保障机制
建立贷款风险保障机制的重点,是建立贷款不同阶段的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审贷分离。在贷款前期调查阶段,重点进行借款人的信用分析或者借款项目评估,确定借款人信用等级系数,测算贷款风险度,提出贷款意见;在贷款审查阶段,主要验证贷款风险度,确定贷款方式,对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努力将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在贷款决策阶段,管理人员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最终审批贷款;贷款发放之后,贷款检查人员要监测贷款资产质量的变化,加强对贷款资产的管理和清收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贷款资产风险情况,定期测算和分析全部贷款资产的风险度。只要贷款各阶段、各岗位的人员相互配合并相互监督,建立起自控、互控、监控三道防线,就能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有: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投资
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环境等原因,在经营理念、产品市场等经营策略方面与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缩短与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差距,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建设现代金融制度,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其中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就是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有效引入风险管理理念,缩小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差距,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商业银行战略决策和战略投资。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提高商业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决策性的工作在行内就可以完成,免去了相对于其他银行繁琐的报批程序。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灵活、多变,快速适应市场的优势。但独立快速的决策并不等于盲目决策,独立决策在很大程度也有其先天不足。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弥补商业银行目前在资产业务管理上的不足,通过科学的管理,量化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化解风险。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提高商业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为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持续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环境等种种原因,存在着资本金不足、金融产品滞后、资产结构不合理等不足。正是因为城市商业银行这些不足,决定了它面临着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挑战。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产质量的历史包袱和高额运营费用的压力,面向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风险,以及来自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是国际银行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优质资产比例,压缩不良资产占比,强化自身在银行业的竞争力,保持其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有利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信贷产品层出不穷,信贷规模日益加大,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随之加大。为达到将风险降到最小,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内控机制。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可以进一步完善银行内控机制,更好地适应银行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营能力。
(五)有利于营造商业银行良好的信贷经营文化
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一种旧的信贷文化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银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可以营造城市商业银行良好的信贷文化,有助于信贷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