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慎用金钱激励

2017-03-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说,如果做得好就给多少钱奖励类似的话,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专家提醒,教育孩子慎用金钱激励。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实验组:他对第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你们画得好,老师就给你们奖品。”;

对第二组的孩子说:“我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具体的点评。

三个星期后发现,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喜欢绘画。后来,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作过多次论证,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奖赏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让他们短时间内提高积极性,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的危险。

孩子还小,尚未形成一个稳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用金钱奖励,让孩子觉得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奖赏,孩子将变得贪婪,逐渐发展成唯利是图,对感情变得淡薄,同时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靠奖赏激发起来的行为不可能持久。

诚然,孩子的某种良好行为与某项成绩的取得,应得到家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但是,金钱奖励更多是一种外在的手段,而不是内在需求,奖励孩子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应该以精神方面的鼓励为主,必须慎用金钱奖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追求精神世界里的满足。

而适时对孩子作积极的肯定,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让孩子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它能够使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断地迸发出来,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从而巩固孩子好的行为。

当然,精神奖励也要适度,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放纵,因为过度的精神奖励会让人自我膨胀,导致孩子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不再务实,飘飘然,那就需要辅之以更为实际的奖赏,激发孩子新的动力。

教育的奖惩一直以来都被各国的科学研究者、教育家与教育工作者们所反复探索。奖惩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促使正面的行为固化,负面的行为消退。行为一旦固化就会导致更为内隐性的人格品质的产生。

作为金钱的奖惩,笔者非常赞成要在财商教育之后践行,首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意义,金钱能衡量一类事物的价值,但它更应该反映事物内在的富足与一个人付出的汗水。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是结果,但不是目标。我们在用金钱做奖惩的时候,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同时教会孩子理财,引导孩子如何欣赏事物本身固有的价值(不依赖于金钱而有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既有上进心又不失人情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