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理效率 管理效率的内容

2017-03-08

管理效率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研究管理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那么你对管理效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管理效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管理效率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原则

据1995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60%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经营管理是搞好企业的关键。管理是制约和决定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管理效率的状况,较低的管理效率很难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较高的管理效率一般与较好的企业效益相一致。管理效率与企业效率和效益存在着大体一致性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研究企业管理问题,不能不把管理效率放在突出的位置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由于效率本身并非是充分的实证分析,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价值分析。在现实企业管理中,管理不可能完全没有效率,没有效率的管理是不能长久存在的,这如同没有生命力的肌体必定死亡一样。管理效率分析只研究现实的管理状况,只研究管理效率高低的原因及其对策,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效率分析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

管理效率并不是一个新的管理理论问题,它是伴随着科学管理的产生而被提出来的,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研究一下管理思想史,会发现,科学管理产生的主要动因是企业(工厂)对管理效率现状不满,产生了新的管理效率的要求和愿望。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首创科学管理理论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对工厂的管理现状不满,认为很多工人做工时在“磨洋工”,在工作时间内远未尽其所能;管理人员没有科学管理的规划,仅凭经验行事,纪律涣散;工厂中劳资关系紧张,充满敌对情绪,相互不协作,归根结底,工厂管理效率低下,急需寻找一种每个工人从事劳动的“最佳方式”和工厂管理工人的最有效率的方法。

泰罗把管理效率作为其科学管理理论追求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他认为,工人劳动应当存在一种“最佳”工作方式,管理人员应当去发现、寻求并确定下来“最佳方式”,使工人按照“最佳方式”完成每项工作。具体到生产管理中,管理人员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把工人的每项工作首先分解成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手和臂的动作),对每个分解要素逐一研究,剔除多余要素,把必要的要素重新组合起来,构成工人能够恰当地、最有效率地模范完成工作的最佳方式。1898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研究提高一个大型机工车间的产量,他进行了著名的搬运铁块和使用铁锹等的研究,这些都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良好实例。在搬运生铁块研究中,泰罗首先进行一系列试验,表明,工人每天实际搬运的约12.5英吨的生铁块,完全可以通过对搬运操作进行规范、更好地挑选工人,并应用改进的操作方法训练工人等,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4倍,达到每天搬运约47.5英吨。在工人铲铁矿石和煤末的试验中,泰罗首先系统地研究了铲的操作活动,又特别设计了各种规格的铁锹,采用了周密的派工制度、监工制度,研究了铲各种原料的最好姿式和方法,结果非常出色,堆料场的劳动力从四百到六百人减少到一百四十人,每人平均日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吨的操作成本从7.2美分降低到3.3美分。据此,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1、用科学的方法取代仅凭经验的方法;2、在集体活动中取得一致和协调以取代不一致;3、实现人们的彼此合作以取代混乱的个人主义;4、为最大的产出量而劳动,而不是限制产出量;5、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自己和工厂都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成就。

哈林顿·埃默森进一步明确提出管理效率是科学管理的核心,并对管理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12项效率原则。法约尔在对管理过程研究后认为,成功的管理人员如想保持较高的管理效率,必须在工作中遵循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他列出了实行分工和专业化、给管理人员权力等14项管理原则。现代管理科学为提高管理效率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管理活动,特别是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管理活动最大程度地数学化和模型化,增强了管理活动的客观性、规律性、必然性,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管理效率是选择管理模式的根本标准

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具有不同的效率结果;同一种管理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管理效率也不尽相同。为了取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就产生了管理方式、手段的选择问题。对不同管理方式的认同是管理理论分歧的根本原因。近现代管理史上,管理理论和管理流派纷繁,但最基本、影响最大的只有两家,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学派),一是人文管理理论(学派)。科学管理由泰罗首倡,对社会生产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的假设,解决的基本关系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的对象是效率、最大利润问题,管理的工具是秒表、计算尺、现代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心是纪律、制度、规范性、标准化。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相反,其理论基础是“社会人”,解决的基本关系是人际关系,管理的对象是优质服务,管理的重心放在价值观的培养上等。

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分歧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效率获得的条件的变化,即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改变。科学管理是“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经济为中心的时代具有较高的效率。科学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资本主义美国正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社会混乱、人民生活贫困、社会贫富不均,资本家不择手段地追逐最大利润;物质生产和消费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生产状况的改善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因此,科学管理认为,物质刺激最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极大提高,特别是“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空前高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由物质型向文化型转变,物质刺激已不像从前那样令人心醉神迷了,工资和福利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怎样在变化了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管理人员普遍关心的话题。经过梅奥等人进行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人文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它把人际关系的改善、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投资、自由创造性等作为从事管理、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人文管理是“文化时代”的产物,它在以文化需求为重心的社会具有较大效率。

科学管理具有效率的社会背景是:

1、崇尚物质消费的时代(社会);

2、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生产技术,即“体力型”的生产劳动;

3、人们把工资、福利、奖金作为最大的需求和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

4、发展经济是社会的中心议题,国民生活水平较低;

5、社会科技、教育较不发展,国民文化素质较低等。

人文管理具有效率的社会背景是:

1、文化、环境同经济一样为社会所关注,国民生活充裕;

2、物质消费热开始降温,文化消费、时间消费成为热点;

3、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即“智能型”现代生产形成;

4、创造性和人生价值成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

5、社会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等。

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兴衰的重要标志

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或荣或衰的重要标志。制度发展,事实上必然表现为管理效率的提高,反之,则是管理效率的下降。纵观企业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我们会认识到无论是企业制度或是社会制度都与管理效率保持着正相关的一致性,都可以通过管理效率的高低窥视到管理制度的兴衰轨迹。较高管理效率必然为较先进的管理制度所拥有,较低的管理效率必然与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相伴随。

企业制度的三种形态

即手工业工场制、近代工厂制度和现代公司制度。

企业制度的更迭变迁的内驱力就是对更高的管理效率自然追求的结果。工场手工业是早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方式,西欧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主要是由手工业工场进行商品生产的。手工业工场与中世纪的手工业作坊不同,手工业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进行商品生产的单位,它的规模校大,产品生产实行了较细的分工协作,并在部分工序生产上采用了机器机械。在手工业工场中,管理效率较低,场主既是工场的所有人,又是工场的管理人员,大部分还充当着师傅的职能。场主为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的较为普遍的管理方法是投入更多的劳动量,特别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随着欧洲市场的开发拓宽和世界贸易的繁荣,工场手工业生产应接不暇。场主为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在投入更多劳动量的同时,在技术革新上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工业革命就在技术革新中孕育产生了。英国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制造,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的浪潮从英国迅速波及蔓延到欧洲大陆,又远跨重洋席卷美国。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使现代企业管理取代了手工业的工场管理。工厂制度和大工业生产呼唤着更有效率的科学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有才干的管理人才。由此,产生了早期工厂管理专家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夏尔·迪潘等。工业新技术的运用和大机器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最终使早期工厂制度再容纳不下高效率生产的发展,使公司制应运而生。公司制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也为新的管理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9年,美国合股公司已占全国总企业数的31.5%,它雇佣了80%的工资收入者,生产总值占企业总产值的87.7%(注:福克纳(美):《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第37页。)。公司制产生了管理阶层并促进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同时,公司制为科学管理效率的发挥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把管理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效率高度。

企业管理的社会分析

从社会制度上来看,社会管理效率也是与社会制度荣辱与共的。新兴社会利益集团初步走上社会历史舞台所建立的新的社会制度,一定程度上总是代表着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制度确立初期,都保持了积极、进步、向上的一面,不同程度地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文明的提高。在社会管理上也表现出一些高效率的特征,如社会稳定、吏治清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发展等。一旦社会利益集团走向没落,社会制度开始衰败,社会管理出现低效率现象,如社会停滞不前,经济萧条、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盗贼烽起、人民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集团也由初期的大度、开明、公平、惜民,变为狭隘、阴险、黑暗、扰民,甚至为维持少数统治者的利益,不惜血本动辄挥舞锁链和刺刀,对付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动辄查封书刊、“焚书坑儒”、搞文字狱,以罢黜百家,统一社会思想,压制言论自由。管理效率与管理制度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效率是历史演进中的自然法则,是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制度是历史演进中的社会法则,是生产关系的体现。效率是制度选择的根本标准,只有较高效率的制度才可能成为现实中的制度;制度是效率的条件,先进的与效率相适应的制度,可以促进效率提高,落后的与效率不相适应的制度,阻碍效率的发展。旧的制度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被具有更高效率的新制度所取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