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杰伦时代三驾马车的悲剧

2016-12-02

新时代的音乐越来越多样化,也出现了许多纷争和分歧。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后周杰伦时代三驾马车”的悲剧。

我给“后周杰伦时代”的定义是:2010年至今,周杰伦依旧坐在Top1的位置,只是出现轻微下滑趋势,而同期85后到95后甚至00后一批批网络音乐人涌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同程度崇拜与借鉴周杰伦、原创词曲制作、网络方式走红、受众年轻学生,代表人物有小贱、星弟、单色凌、本兮、阿悄、单小源、颜小健、孙子涵、马旭东...模糊的说还包括 tfboys。

相比QQ音乐三巨头这个称号,我给他们许嵩、徐良和汪苏泷的称呼是“后周杰伦时代三驾马车”,因为其实周杰伦才是QQ音乐第一巨头,参见2007-2014年QQ音乐的数据:在00后甚至05后中周杰伦人气如何? - 范翔宇的回答,谈他们三位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周杰伦时代这个概念。

“周杰伦时代”诞生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呢?

2000-2015年,传媒,由TV向互联网的过渡期,音乐,唱片向网络音乐的过渡期,流行音乐的一切都在向自由多元方向发展。

新世纪初,世界的流行音乐产业水准正在迅速升级,“周杰伦团队”的努力不仅将华语音乐的唱片制作提高到世界水准,更是应运把R&B、Rap升到主流或是次主流高度,间接带动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音乐性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其在音乐、媒体、商业率先得到了主流认可,但在社会影响上,周杰伦的走红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Teenpop的巅峰之作。

周杰伦的题材多样性,满足了尚未完全多元的胃口,R&B、Rap这类更年轻的风格与方文山的填词,打破了传统成人抒情统治流行音乐市场的格局,为乐坛注入了一股年轻的潮流,将非主流的音乐升为主流,从而主宰了当时青少年的审美取向,进一步取得青少年群体的认可,直到2005年后才逐渐通过中国风风潮取得了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最终凭借资历与话语权完全取得社会中主流公众的认可。

与周杰伦相映成趣的是,许嵩、徐良、汪苏泷三位的走红,在主流看来是一种野路子的火,也就是网络。

他们的青春岁月刚好在周杰伦的时代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其音乐风格的影响,尽管他们都是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创作人,无法掩盖初期制作水准低,在音乐性上无法得到过高认可,他们的走红是通过网络,而非传统唱片,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走红,走红方式在媒体界认可度低,没有商业包装宣传企划,商业价值兑换进程缓慢,在商业上认可延迟。

三位通过网络取得了青少年群体不同程度的认可,但由于绕过了第一重的三个认可,实现了第二重青少年主市场群体的认可(10-20),在全民网络(10-40)的条件下,他们所凭仗的就反过来成了自身的黑点,例如像周杰伦、非主流、小孩才喜欢、没名气等等。

流行音乐市场以10-20岁群体为主,市场更迭快,不同代际有很强的代沟,低龄群体本身处于弱势,低龄群体偶像受大龄群体(听歌频率渐衰或者有专业背景)否定是必然的,更别提这三位本身的应对发式与自身黑点、媒体力量、低龄群体的不理智比例,最终酿成的这起网络舆论中“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事件,总之,取得主流公众认可,道阻且艰,他们比周杰伦当年面临的大龄群体压力整体可能小很多,但密度上大的多。

从大趋势上说:

许嵩就是自下而上走红,从而被网络舆论暴力的一个代表,可以代入现在势单力薄的邓紫棋。

陈奕迅就是自上而下走红,从而被网络舆论抬举的一个代表,可以代入现在备受追捧的李荣浩。

2010年-2015年,新媒体主导的青少年流行(”后周杰伦时代“+韩流、快男快女)与以旧媒体主导的陈奕迅爆红、《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为代表的成人抒情回暖相映成趣。

其中的先驱是许嵩、汪苏泷、徐良三驾马车

三架马车

许嵩,仅限2011前的他,网络音乐真正的领军人物,内地、文艺化的周杰伦,主要对应《青花瓷》、《说好的幸福呢》面的周杰伦。

汪苏泷,仅限2014前的他,小清新、校园民谣版的周杰伦,主要对应《晴天》、《七里香》面的周杰伦,第一张专辑叫《弗斯特》谐音“FIRST",与自己的作曲专业有关,也可能是受周杰伦的《范特西》的影响,第二张专辑直接给自己贴了校园民谣的标签。

徐良,仅限2014前的他,有些叛逆、残酷,多对唱,小甜蜜小忧伤,融合韩国舞曲元素,洗脑度的确高但回味不足,不良少年的专辑名也一定程度体现了自己的定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