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抒情散文

2016-12-11

看着河水受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大家不禁摇头叹息;下面是有空气污染抒情散文,欢迎参阅。

空气污染抒情散文:环保工作中空气污染不可忽视

空气污染主要根源来自于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来自不同渠道,相对来讲二氧化碳排放是主要污染物之一,必须加强管理以遏制空气传播污染,减少给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环保工作中空气污染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加强监管,要从源头入手,才能有效遏制空气污染。现在人们有时抱怨天空不那么蓝了,灰蒙蒙的。其实,这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中的漂浮污染物不断的增加,影响了视线造成的。在过去,人们这样形容说,雨过天晴,碧空如洗。蔚蓝的天空,显得异常深邃,遥望无际的宇宙,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期盼在浩瀚的宇宙中寻觅到我们人类的知音——朋友,更可望到湛蓝的天空中去畅游一番,那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我们羡慕宇航员驾驭着飞船遨游在太空中,从天上看到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真实容颜。但是,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洁净的天空没有污染,碧空如水洗一般地干净,让能见度更大,更加清澈一些。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理想,我们愿望才能得以实现。近一个世纪来,科学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中,推动着人类社会蓬勃发展,前进的步子越来越大,一个世纪走过了过去千百年的发展距离。工业革命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的上升台阶,促进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直线攀升,生活需求更是快速增长,……所有的一切让人感到欣慰,感到愉悦。几十年的时间,这个世界让人刮目相看,可以说日新月异,世界更换了容颜,整个世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刀耕火种到今天信息化电子产品的投入使用,小到百姓的电脑、手机的使用,大到国家的厂矿程序化的生产数控机床,大型计算机的投产运用,交通工具的更新,汽车、高速火车、轮船、飞机、太空飞船、等等进入人类的生活领域,无不展示着人类聪明智慧推动着社会快速进步。但是,事物一分为二的自然法则不会改变,积极的一面总是有负面因素的存在。一个世纪的科学进步迎来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发展,这是无须置疑的,可谓是目睹的社会现实。可是,一个世纪由于先进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谁能给予一个准确的解答?可以说,近一个世纪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是过去千百年的数百倍,甚至更多,无法计算。就是用最大的计算机去计算,也许会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那个结果是令人恐怖的,也是无法想象的。现以空气污染的相关问题作一个剖析。交通运输业是世界发展中最快的一个行业,而汽车又是发展中最快的一个领军行业,其次是火车、飞机、船舶。现在世界汽车的饱有量令人惊讶,从无到有,从原始的高油耗车,到今天的环保型汽车运用,经过多代次的更新。可是这些汽车从开始到现在共排放了多少污染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依然在地球表面循环,虽然有些转化成其他物质,但还是在地球上存在的。现在所有高速运转的机械,动力来源主要依靠液态油,来自地球内部开发的原油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汽油、柴油、重柴油、航空专用油。

所有燃烧后的油产品均会产生污染物,可以说,用量与污染是成正比例的,使用的量越大,排放的污染物越多。这是三角几何关系,长年的日积月累,最终成为今天的结果:蓝天变成灰色,空气中的污染物漂浮量在增加,能见度逐渐降低就是这样的结果。面对如此的局面,人类是负有直接的责任的。所以,人类社会必须正视这个不良后果。从现在开始,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还要加强修复过去污染的环境,从而恢复大自然的洁净,让天空重新变蓝,变得蔚蓝,极目远眺,看到湛蓝的天空如水洗一般的洁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所有造成空气污染的渠道进行监管,制定相关法规,有效地控制污染源头,从而实现我们的环保目标。今后必须对现代交通工具进行排放指标有效的管理,以达到国际标准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交通运输业向洁净能源迈进,共同推进环保工作顺利发展。我们不仅要限制交通工具的污染物的排放,还要监督其他行业造成空气污染的源头。开发绿色能源,向洁净能源方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效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为我们的人类生存空间更加优美,更加清新创造积极条件,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把洁净的蓝天留给子孙后代。

空气污染抒情散文:可怕的土壤污染

说起污染,大家都应该知道,有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不过,今天我要来介绍一下土壤污染。 土壤,可以让植物生长,还可以给植物提供生长要素。 可是,工厂排放的污水都不断地向土壤里面渗进,而且,大气中的有害物体,也随着雨水落到了土壤中,所以,土壤就这样被污染了。 土壤污染是通过食物链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说起食物链,大家就应该知道,在食物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我们先不说分解者。食物链中,生产者就是植物,而消费者,就是动物和人类。

在食物链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消费者。有一条规律:在食物链中,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的有害物质最多,而营养物质最少。 举一个例子:我们吃的许多水果和蔬菜,都是从土壤中长大的。这些污染物质通过土壤,进入到了植物体内。等到植物成熟了,比如说萝卜吧,一部分萝卜会被摆在市场上买掉,还有一部分会被爱吃萝卜的兔子吃掉,人类和这些兔子吃了萝卜后,那些在萝卜里面的有害物质就会到了人体内或者是兔子体内。当有害物质积累的过多时,就会引发疾病,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 具有关资料分析,目前在我国,大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耕地受到了污染,占全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的土壤污染已经达到了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气物堆放,造成的污染土地,大约有5万公顷。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发现了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而且,已经影响到了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 土壤污染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是无声无息的杀手。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土壤。

空气污染抒情散文:环境污染

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

一、绿洲沦为荒漠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4,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而且每年仍以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国家达110多个,10亿人口受到直接威胁。这意味着,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二、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把地表径流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减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渗透力更强,一般为每小时250毫米,超过了一般降水的强度。一场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亿吨。全球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3%。

三、干旱缺水严重

森林被誉为“绿色的海洋”、“看不见的绿色水库”。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约1000立方米,l万公顷森林的蓄水量即相当于1000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由于森林锐减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严重水荒。目前,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20多亿人饮用水紧缺。预计今后30年内,全球约有2/3的人口处于缺水状况。

四、洪涝灾害频发

水灾与旱灾是一对“孪生子”。破坏森林,必然导致无雨则旱,有雨则涝。大量事实说明,森林有很强的截留降水、调节径流和减轻涝灾的功能。森林凭借它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库淤积。这两个作用削弱后,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滥。

五、物种纷纷灭绝

科学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积减少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就将减少一半。地球上有500万至5000万种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现有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联合国预测,1990—2000年每年可能失去了1.5万至5万个物种。目前,地球上的物种已消失了25%,还有20%—30%存在灭绝的危险。

六、温室效应加剧

近代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110多年里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600毫升/立方米。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生产10吨干物质,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

从这六大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们断言,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加60%至80%;同时将伴生许多生态问题和生产问题,人类将无法生存。目前,森林锐减导致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了对人类的严重威胁。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吨/年。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