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发凉帽与“十八镶滚”的陈旧繁缛

2017-03-14

最初的十年恰是满清王朝最后的十年。庚子之变促使清政府从政治上作了些许改良,但服饰方面依然固守其旧,基本上保持着二百年前的规矩,其中以男人辫发和官吏们的顶戴花翎最为典型。以至于,长辨的男人和官兵的凉帽几乎构成了西方人对远东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偏执印象。

男子常服的主要形制是长袍、马褂、马甲。平常官吏、士庶所戴帽子主要是瓜皮小帽,又叫六合统一帽,民间俗称“瓜皮帽”。长袍满汉皆着,而马褂系满清特色,长不过腰,袖仅掩肘,袖口平齐宽大。因其衣短袖短便于骑马,由此而得名,多为有身份男子的礼服、常服。有对襟、大襟和缺襟之别,缺襟又称“琵琶襟”,是典型的满式衣襟样式。马甲,亦称“坎肩”或“背心”,男女皆着。马甲的门襟有大襟、对襟、琵琶襟和一种正胸前一排纽扣的马甲,扣十三粒,称“巴图鲁坎肩”,满语为勇士坎肩。到清末成为普遍外穿的衣着,其镶边滚边和刺绣工艺甚为考究。

与男子不同,清代汉族女子因了“男从女不从”的规定,可不随满俗,满汉两族妇女基本保持本民族服装形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妇女的服装样式、装饰及审美趣味却渐渐相近、相融,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清式女装。汉族女装早已脱离明代样式,并吸收了满族女装的元素,大多为上衣下裳(或下裤)式。上身穿袄、衫,通常为右衽大襟,长至齐膝或膝下,宽袖而衣身左右开衩,“务尚宽博,袖广至一尺有余”。诗礼人家女子从早到晚,务必着裙。颜色以红为贵,孀妇则黑裙,上中人家多以丝织品为材料。裙子系在上衣内,裙前面无褶处,称作“马面”,可绣饰各种花鸟鱼虫祈福纹样。清末妇女也有穿裤口宽大的洒脚长裤,用色彩长汗巾在腰间系扎,垂露衣外,以为装饰。20世纪初还流行过一种高立领,领高至双耳,遮住面腮,这种呈蚌壳式的衣领,又称元宝领或被人揶揄叫“朝天马蹄袖”。

满族妇女多穿本民族传统服装——长袍,亦称“旗装”。衣袖较汉女装窄,至清末袖口平而宽。通常在袍外穿马甲,领口、衣襟及袖端多有镶滚、刺绣、花边等,相当华丽。满族女装最有特色的是一“头”一“脚”。头上时兴梳两把头,上饰扁方(又叫旗头),黑色扁方上常用大朵绒花装饰,到晚清发展成高大的“大拉翅”。满族妇女天足,穿花盆底鞋或马蹄底木质高底缎面绣花鞋。

清末女装重装饰,促使刺绣、镶滚等缝纫技艺发展至顶峰,极近欧洲洛可可纤细、华丽、繁缛的风格。清末,为了更大面积的装饰,女装衣缘越来越阔,花边镶滚愈滚愈多,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甚至发展到所谓“十八镶滚”。

而于中外历史上,服饰的华丽繁复与朝代的腐朽没落有着必然的联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